李廷东
-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例肺结节病误诊为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肉芽肿性疾病。该病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但以肺部及胸内淋巴结最易受累,其次是皮肤和眼部[1]。结节病的发病机制是CD4+T淋巴细胞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在受累及的器官中聚集,导致肉芽肿的形成。未知的抗原被活化的巨噬细胞加工后诱导T细胞和巨噬细胞调节的免疫反应,释放出广泛的介质,包括与疾病相关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氧自由基[2]。笔者报告1例无症状体检发现肺部病变的青年男性患者,最后诊断为肺结节病的就诊治疗经过,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对类似疾病的误诊和误治。
- 李廷东李文全
- 关键词:肺结节病干酪样坏死肉芽肿性疾病肺结核患者免疫反应趋化因子
- 涂阳肺结核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原因分析
- 2011年
- 目的分析宜宾市翠屏区涂阳肺结核患者氟喹诺酮类药物(FQS)耐药原因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分析宜宾市翠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10年间进行痰培养+药敏试验检查的76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痰培养菌株FQS的耐药检查结果,结合患者临床病史调查分析肺结核患者FQS耐药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76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的FQS耐药率为30.3%,估算宜宾市翠屏区涂阳肺结核FQS耐药率为20.3%~40.3%(95%CI)。复治涂阳患者FQS耐药率比初治涂阳患者耐药率高,初治涂阳、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使用FQS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诊断性抗感染治疗和抗结核治疗。复治、FQS用药史是产生FQS耐药性的危险因素,督导服药是减少耐药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不规范使用FQS和自服药抗结核治疗方式是宜宾市翠屏区肺结核患者发生FQS耐药的主要原因,应加强DOTS治疗策略的落实和加大对耐药结核病控制的政府投入。
- 李廷东黄永茂党员喜肖迎军
- 关键词:肺结核氟喹诺酮类耐药影响因素
- 结核抗体检测联合抗酸染色法在结核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
- 2013年
- 目的:观察分析结核抗体检测联合抗酸染色法在结核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98例符合《内科学》结核病诊断标准,且经临床症状、痰结核分支杆菌检查、X线胸片确诊为肺结核病的患者,分别使用结核抗体检测、抗酸染色法检测及结核抗体联合抗酸染色法检测为这98例患者进行检查,最后观察比较三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经结核抗体检测,在这98例患者中,阳性93例,阴性5例,误诊(假阳性)4例,漏诊(假阴性)5例,准确率为90.8%;经抗酸染色法检测,阳性91例,阴性7例,其中,误诊3例,漏诊7例,准确率为89.8%;经联合检测,阳性97例,阴性1例,误诊1例,漏诊1例,准确率为98.0%。三种检测方式以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最高,与确诊病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核抗体联合抗酸染色法检测肺结核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均比单纯使用其中一种高。结核抗体联合抗酸染色法能够提高结核病临床初筛的准确率,协助早期诊断,及早指导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改善结核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李廷东肖迎军
- 关键词:结核抗体检测抗酸染色法结核病预后
- 麻疹128例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麻疹流行病学的特征和临床特点,为认识麻疹和控制麻疹的疫情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我市传染病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28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结果 128例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居住环境、职业分布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全身红色斑丘疹多见,少数伴有咳嗽、眼结膜充血,且少数出现临床并发症,以卡他症状、眼结膜病变、支气管肺炎为主。结论麻疹易感人群以流动的婴幼儿为主,常在夏季流行,若临床症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迅速消失,因此,该病的重点在于预防,防止大范围的传染流行,其中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是重中之重。
- 李廷东肖迎军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 宜宾市翠屏区1997-2004年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情况分析
- 2006年
- 李廷东卢勇马秋马代宾肖迎军
- 关键词:肺结核
- 三种不同技术治疗老年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效果对比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研究腹腔穿刺放液、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及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技术治疗老年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血浆和腹水中内毒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顽固性肝硬化腹水老年患者15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5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腹腔穿刺放液治疗,B组采用TIPS治疗,C组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技术治疗。比较3组血浆及腹水内毒素含量、肝功能、腹水消退情况、体重、腹围、尿量、并发症与生存率。结果C组治疗后血浆、腹水内毒素显著低于A、B组(P<0.05),治疗后A组与B组血浆、腹水内毒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A组>B组>C组(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B组、C组(P<0.05),B组与C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后体重、腹围显著高于B组、C组(P<0.05),尿量显著低于B组、C组(P<0.05)。B组与C组体重、腹围、尿量无明显差异(P>0.05)。3组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和不同时间点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与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技术在促进腹水消退、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方面明显优于腹腔穿刺放液。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技术可以有效减少顽固性肝硬化腹水老年患者血浆、腹水中内毒素含量,减轻肝功能损伤。
- 周翔天夏粤华李旭吴家亮李廷东李文全
- 关键词:顽固性腹水腹腔穿刺放液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观察并分析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 IFNα-2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2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Peg IFNα-2α(180μg/周或135μg/周)联合利巴韦林900~1 200 mg/d抗病毒治疗48~72周,随访24周。比较不同基因分型病毒性学应答率;比较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病毒学应答率的关系;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256例患者中,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166例(64.8%),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243例(94.9%)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218例(85.2%);基因分型结果显示,157例基因1型(61.3%)与99例非1型(38.7%)感染者中SVR分别为83.4%和8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治疗前ALT水平分为高ALT水平组(ALT〉80 U/L)与低ALT水平组(ALT≤80 U/L),两组之间RVR、EVR及SVR无显著差异(P〉0.05);按HCV RNA基线水平,高病毒载量组(HCV RNA〉4×105IU/ml)RVR、ETVR和SVR均较低病毒载量组(HCV RNA≤4×105IU/ml)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按是否获得SVR分为SVR组与非SVR组,非SVR组的年龄及病程明显高于S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g IFNα-2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获得较高的EVR和SVR,年龄、病程及治疗前HCV RNA水平均是影响SVR的重要因素。
- 李文全李廷东聂双全鲜龚兵
-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利巴韦林疗效
-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所致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PCP)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8例HIV感染者中,对因肺孢子菌肺炎所致的呼吸衰竭的患者按照是否接受BiPAP治疗分为常规治疗组(药物+鼻/面罩吸氧治疗)和BIPAP治疗组(药物+BiPAP治疗),对治疗48h后两组PaO2,呼吸频率(P),以及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变化、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48h后BiPAP治疗组PaO2明显升高,P明显降低,P<0.05;并且2~4周后BIPAP治疗组血清清蛋白明显改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病死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于HIV感染者发生合并PCP及呼吸衰竭,BiPAP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呼吸功能和降低身体能量消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李廷东李文全肖迎军
- 关键词:PCP呼吸衰竭
- 茜草配方颗粒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茜草配方颗粒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PTB)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5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二科收治的136例MDR-PT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标准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以茜草配方颗粒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痰菌转阴率、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5、8个月后观察组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MDR-PTB患者予以茜草配方颗粒联合标准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方案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痰菌转阴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安全可靠。
- 李文全李廷东
-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免疫功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