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异常综合征
  • 3篇增生
  • 3篇增生异常综合...
  • 3篇综合征
  • 3篇骨髓
  • 3篇骨髓增生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2篇蛋白
  • 2篇球蛋白
  • 1篇蛋白尿
  • 1篇地西他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作用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红蛋白尿
  • 1篇血红蛋白尿症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机构

  • 5篇上海市静安区...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6篇李敏
  • 6篇余和平
  • 6篇余海
  • 2篇朱鹏
  • 1篇沈志祥
  • 1篇陈钰
  • 1篇袁莹
  • 1篇顾清
  • 1篇林永慧

传媒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DNA甲基化抑制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系统评价DNA甲基化抑制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等主要外文数据库,应用RevMan5软件进行荟萃分析,选用比值比(OR)、风险比(HR)作为效应量,绘制森林图,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共获得符合标准的研究4个。DNA甲基化抑制剂的完全反应率、部分反应率、血液指标改善率均优于传统的支持疗法,合并OR值分别为19.14195%可信区间(CI)(5.33~68.70)]、9.40195%CI(3.83~23.05)1、4.18195%CI(1.71~10.19)],总生存风险、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血小板减少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率、贫血率DNA甲基化抑制剂治疗与传统支持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扎胞苷、地西他滨的个别血液不良反应方面可能高于支持治疗组。结论:DNA甲基化抑制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具有一定的疗效.但该类药物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仔细评估。
余和平余海李敏
关键词:阿扎胞苷地西他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根除疗法治疗Hp阳性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59例Hp阳性的慢性IT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抗Hp组(治疗组,30例)和安慰剂组(对照组,29例),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3.3%,19/30)明显高于对照组(27.6%,8/29)(x^2=7.59,P〈0.05),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升高值[(33.5±21.6)×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12.6±19.5)×109/L](t=5.52,P〈0.05)。结论Hp根除疗法可升高轻中度Hp阳性慢性IT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余和平余海李敏顾清沈志祥
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
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006年
余和平袁莹余海李敏陈钰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沙利度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血管生成作用MDS
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CAG方案治疗MDS患者21例,其中中危.I3例,中危.Ⅱ13例,高危5例,治疗1个疗程评估疗效,有效者继续治疗1~2个疗程,无效则退出观察。结果2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5.7%(18/21),其中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7例,血液学进步3例,无效3例。19例患者出现轻度(I~Ⅱ度)骨髓抑制,2例出现较重骨髓抑制,其中1例抑制严重,死于严重粒细胞缺乏合并菌血症。结论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安全有效,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余海李敏林永慧朱鹏余和平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并发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1例
2009年
余海余和平李敏
关键词:血红蛋白尿阵发性睡眠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合并凝血因子Ⅻ缺乏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1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合并凝血因子Ⅻ缺乏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此类疾病诊治方法的认识。方法对1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合并凝血因子Ⅻ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3岁男性患者,因进行性头晕、疲乏入院,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6.3×109/L,血红蛋白90 g/L,血小板计数74×109/L,红细胞沉降率135 mm/1 h;蛋白电泳 IgG 6.81 g/L,IgA 0.23 g/L,IgM 65.78 g/L,KAPPA轻链10.43 g/L,LAMBDA轻链0.36 g/L;免疫固定电泳:单克隆蛋白(M)带 IgM-K;骨髓涂片:增生活跃,淋巴细胞比例偏高(35%),浆样淋巴细胞6%;骨髓组织免疫组化提示浆样淋巴细胞表达CD19+、CD20+、CD22+、CD79+、CD5-、CD138+、CD10-和CD23-。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17.7 s,INR 1.50,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85.8 s,纤维蛋白原2.94 g/L,D二聚体0.2 mg/L;凝血因子活性测定:FⅧ:C 59.5%,FⅨ:C 100.8%,FⅪ:C 99.6%,FⅫ:C 6.8%(参考值70%-150%),抗FⅧ抗体0 BU,抗FⅨ抗体0 BU。给予COP方案(环磷酰胺800 mg,e1;长春新碱2 mg,e1;泼尼松60 mg,e1-e5)化疗1次,疲乏症状有所改善,IgM定量下降为51.43 g/L,FⅫ:C 35.6%,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前好转,维持在50.3-65.7 s,未复查骨髓象。结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合并凝血因子Ⅻ缺乏非常罕见,COP方案化疗可以部分改善病情,随免疫球蛋白IgM的下降,FⅫ:C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
余海余和平朱鹏李敏
关键词:华氏巨球蛋白血症COP方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