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浩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建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医
  • 3篇卒中
  • 2篇血性
  • 2篇药疗
  • 2篇药疗法
  • 2篇医药疗法
  • 2篇益肾
  • 2篇益肾汤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中医辨证
  • 2篇中医辨证分型
  • 2篇中医药
  • 2篇中医药疗法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脑卒中
  • 2篇辨证
  • 2篇辨证分
  • 2篇辨证分型

机构

  • 9篇上海建工医院

作者

  • 9篇李浩华
  • 4篇胡敏凤
  • 3篇俞赛军
  • 3篇周懿明
  • 2篇徐艳
  • 2篇陈健
  • 1篇雷富康
  • 1篇徐婧

传媒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光明中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2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炎症指标与病灶位置对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RIS)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炎症指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建工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20例RI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MRI检查,采集患者的临床指标、炎症指标和人口学资料等信息,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炎症指标、头颅MRI病灶分布部位的差异,分析不同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烟酒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炎症指标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这些因素与中医证候类型的关系。结果:风痰瘀阻证型患者病灶多分布于基底节和丘脑(P<0.05);肝阳上亢证型则多见于脑干(P<0.05);阴虚风动证型病灶在脑叶和基底节较明显(P<0.05);痰热腑实证型病灶以丘脑为主(P<0.05);而气虚血瘀证型患者脑叶病灶占比最多(P<0.05)。此外,风痰瘀阻、肝阳上亢和痰热腑实证型患者炎症指标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上升,其中痰热腑实证型最为明显,而阴虚风动和气虚血瘀证型炎症指标水平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BMI、吸烟史和高脂血症病史是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炎症指标也均是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结论:RIS患者头颅MRI、炎症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一定联系,头颅MRI影像学检查可以作为中医证型的辨证参考,炎症指标可以作为辨证分型实证类型的客观辅助指标。
崔凌辉吴逸舟李浩华陈健王雷
关键词:中医辨证分型炎症指标磁共振成像
自拟清热益肾汤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益肾汤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缬沙坦胶囊联合自拟清热益肾汤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肾动脉血流动力学、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肾锥体两侧叶间动脉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EDV)、收缩期最大流速(PS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肾动脉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热益肾汤联合缬沙坦治疗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肾动脉血流状况,有助于肾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周懿明李浩华徐婧徐艳俞赛军
关键词:高血压早期肾损害
自拟消痰化瘀方维持治疗乳腺癌痰瘀毒热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自拟消痰化瘀方维持治疗乳腺癌痰瘀毒热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上海建工医院收治的乳腺癌痰瘀毒热证患者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2组均给予内分泌维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消痰化瘀方内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疗效。对比2组实体瘤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性激素[雌二醇(E 2)、促卵泡激素(FSH)]、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CA15-3]水平及癌症治疗性功能评价量表-乳腺癌(FACT-B)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比值]水平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28.9%(1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6/45)(P<0.05)。2组治疗后血清E 2、F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但2组组间同时点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CA125、CA15-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FACT-B中功能、情感、社会/家庭状况及附加关注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生理状况评分无明显变化(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生理状况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其余各维度评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但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均>0.05)。观察组潮热、恶心呕吐、关节/肌肉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将自拟消痰化瘀方用于乳腺癌痰瘀毒热证患者内分泌维持治疗中能有效下调血中相关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能减少内分泌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周懿明李浩华宋长丽
关键词:乳腺癌
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2022年
老年性精神障碍,即老年期精神病,是患者在老年期由于脑血管病、脑变性疾病等一系列脑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精神障碍。此病的病程长短不一,诱因复杂,往往以痴呆为终末事件。此文综述近十年对于此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结合当前中西医治疗方案探讨此病未来的治疗趋势。
吴逸舟李浩华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西药疗法
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头颅磁共振成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2024年
目的 探讨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CIS)头颅磁共振成像(MRI)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上海建工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180例CIS患者,进行MRI检查,采集病灶部位、大小、数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等信息,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中医证型与头颅MRI病灶部位、大小、数量等的关系。结果 不同病灶部位、不同体积大小梗死灶的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49、9.085,P <0.05)。病灶部位在脑叶以气虚血瘀证多见,病灶部位在基底节、丘脑、小脑、脑干以风痰瘀阻证多见(χ^(2)=3.675、4.193、2.833、5.031、4.296,P <0.05)。风痰瘀阻、痰热腑实证型以大梗死为主;阴虚阳亢、气虚血瘀证型以小梗死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9、3.011、2.515、5.078,P <0.05)。不同中医证型的病灶ADC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31,P> 0.05)。气虚血瘀证型多发病灶多于单发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2,P <0.05),其他证型多发病灶多于单发病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头颅MRI影像学可以作为中医证型的辨证参考,指导二级预防。
崔凌辉吴逸舟李浩华陈健王雷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辨证分型磁共振成像
益肾汤治疗2型糖尿病50例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加味益肾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功能。方法对照组口服降糖西药并进行饮食控制,治疗组50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夜间服用加味益肾汤均治疗3周。结果 2组病例治疗3周以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为64.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改善胰岛素分泌和抵抗状态,效果更明显(P〈0.05)。
李浩华胡敏凤周懿明俞赛军
关键词:消渴2型糖尿病益肾汤中医药疗法
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疼痛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益气活血补肾方对脑卒中后肢体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肢体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针刺结合益气活血补肾方治疗,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4周后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肢体疼痛缓解时间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益气活血补肾方对脑卒中后肢体疼痛疗效较好。
李浩华胡敏凤俞赛军
关键词:针药结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通过大量查阅分析中医外治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笔者分别从针刺疗法、灸法治疗、穴位埋线治疗、穴位粘敷治疗、推拿治疗、耳穴疗法及其他中医外治疗法等方面,总结归纳并论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常用中医外治疗法及其研究现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一定的资料和依据。
王露胡敏凤吴逸舟崔凌辉李浩华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外治法
解郁安脑汤联合氟哌塞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卒中后抑郁4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李浩华雷富康徐艳胡敏凤
关键词:美利曲辛解郁常见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