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玲莉

作品数:21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胶质
  • 5篇胶质瘤
  • 4篇心肺复苏
  • 4篇心肺复苏后
  • 4篇细胞
  • 4篇脑保护
  • 4篇脑保护作用
  • 4篇基因
  • 4篇灌注
  • 3篇动物
  • 3篇动物模型
  • 3篇心肺
  • 3篇亚低温
  • 3篇旁观者效应
  • 3篇肿瘤
  • 3篇脑胶质瘤
  • 3篇TK基因
  • 2篇蛋白
  • 2篇毒性
  • 2篇血管

机构

  • 21篇武汉大学
  • 2篇武汉生物制品...

作者

  • 21篇李玲莉
  • 16篇李涛
  • 11篇李承晏
  • 10篇魏捷
  • 4篇余绍祖
  • 3篇唐其柱
  • 3篇吴国祥
  • 3篇张宁
  • 3篇胡灿
  • 2篇吕菁君
  • 2篇丁国华
  • 1篇张涛
  • 1篇曹剑峰
  • 1篇朱珊珊
  • 1篇王蕊
  • 1篇叶心国
  • 1篇汪超英
  • 1篇万曦
  • 1篇徐亚林
  • 1篇杨河欣

传媒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2001年老...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质量浓度为75g/L的高渗盐水对兔脑梗死后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评估75g/L的高渗盐水对兔大脑中动脉梗死后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并与甘露醇治疗进行比较。方法:实验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取新西兰白兔20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在梗死后6h分别开始静脉推注75g/L的高渗盐水和甘露醇。从用药前开始持续监测颅内压、平均动脉压(MBP)10h,并计算出脑灌注压;用药前及用药后15,30,60min,检测血钠离子浓度及血浆渗透压。结果:两组治疗后15min左右MBP达峰值,以后迅速下降回到基线,两组在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颅内压明显降低,75g/L盐水组在30min降到最低点(下降了7.9mmHg,1mmHg=0.133kPa),甘露醇组在30min降到最低点(下降了5.1mmHg),此后颅内压渐上升。75g/L的盐水组脑灌注压在5~180min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甘露醇组脑灌注压在5~120min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480min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单次使用75g/L的高渗盐水能迅速降低颅内压,升高脑灌注压,与相似渗透压的甘露醇比较,降低颅内压的维持时间更长。
李玲莉李涛李承晏魏捷
关键词:颅内压
tk基因治疗脑胶质瘤时的免疫反应与旁观者效应的关系
2002年
目的 探讨tk基因 (thymidinekinasegene)治疗脑胶质瘤时的免疫反应与旁观者效应的关系。方法 将C6 tk+与C6 tk 按 0 %tk+,10 %tk+,30 %tk+,5 0 %tk+,10 0 %tk+5种比例混合 ,接种于SD鼠右侧顶叶 ,7d后腹腔注射GCV(更昔洛韦 ) ,剂量为 30mg/kg/d ,共 10d。细胞接种 3周后 ,处死动物 ,计算成瘤率 ,作病理检查 ,并作CD4 +、CD8+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5 0 %及 10 0 %C6 tk+组的成瘤率明显小于其余3组 (P <0 .0 5 ) ,病理检查发现 5 0 %及 10 0 %tk+组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每一组之间均有差异 ,提示有免疫反应存在。结论 tk基因治疗脑胶质瘤时 ,可激起机体内的免疫反应 ,增强抗肿瘤作用 。
李玲莉李涛李承晏
关键词:TK基因脑胶质瘤免疫反应旁观者效应基因疗法
HSV-tk基因/GCV系统治疗脑胶质瘤时的免疫反应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tk基因治疗脑胶质瘤时的免疫反应与旁观者效应的关系。方法 将C6tk+ 与C6tk-按 0 %tk+ ,10 %tk+ ,30 %tk+ 、5 0 %tk+ 、10 0 %tk+ 五种比例混合 ,接种于SD鼠右侧顶叶 ,7天后腹腔注射GCV(更昔洛韦 ) ,剂量为 30mg/kg/day ,共 10天。细胞接种 3周后 ,处死动物 ,计算成瘤率 ,作病理检查 ,并作CD4+ 、CD8+ 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5 0 %及 10 0 %C6tk+ 组的在瘤率明显小于其余 3组 (P <0 .0 5 ) ,病理检查发现 5 0 %及 10 0 %tk+ 组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每一组之间均有差异 ,提示有免疫反应存在。结论 tk基因治疗脑胶质瘤时 ,可激起机体内的免疫反应 ,增强抗肿瘤作用 ,它是旁观者效应作用机制之一。
李涛李承晏李玲莉牛琦吴国祥余绍祖
关键词:TK基因神经胶质瘤免疫反应旁观者效应
急诊科早期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度中毒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在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中的应用时机和方法。方法:2008年至2010年符合急性重度药物或毒物中毒诊断标准的患者65例。根据病情选择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或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评估Glasgow评分,机械通气使用率,住院天数,治愈率,死亡率,以及血液净化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首诊时Glasgow评分为5.4±2.2。血液净化治疗开始的时间为首诊后2.3±0.8h。平均血液净化治疗的次数为2.7±0.5次。患者痊愈出院50例(76.9%),自动出院7例(10.7%),死亡8例(12.3%)。平均住院天数5.6±2.2d。结论:在常规内科对症对因治疗的同时,尽早、综合、大胆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显著提高急性重度中毒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住院天数。
吕菁君魏捷王蕊李文强李玲莉杨卫泽李涛万曦杨河欣周燕祁必富
关键词:中毒血液净化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治疗鼠脑胶质瘤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 (rhTNF α)治疗鼠脑胶质瘤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改造人肿瘤坏死因子α形成rhTNF α ,体外培养鼠脑胶质瘤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rhTNF α,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颅内立体定向种植C6细胞制成鼠脑胶质瘤模型 ,10天后MRI增强测量肿瘤大小 ,腹腔注射rhTNF α ,治疗后第 8天、15天、2 1天分别用MRI增强测量肿瘤大小。结果 体外实验 :加入rhTNF α 5天后 ,大部分C6细胞死亡 ,细胞存活率随rhTNF α的递增而降低。体内实验 ,治疗 8天后肿瘤即开始缩小 ,治疗 2 1天后 ,MRI未见明显肿瘤强化灶。结论 rhTNF α能有效治疗鼠脑胶质瘤。
李涛李玲莉李承晏吴国祥
关键词:脑胶质瘤细胞毒性
tau蛋白和载脂蛋白E对痴呆的诊断价值
目的:确定脑脊液tau蛋白和血清载脂蛋白E对痴呆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Alzheimer病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22例血管性痴呆(cerebrovascular dementia VD)...
李涛李玲莉叶心国李承晏
关键词:TAU蛋白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
文献传递
HSV-tk基因/GCV系统治疗肿瘤的旁观者效应与缝隙连接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丙氧鸟苷(GCV)系统杀伤肿瘤细胞时旁观者效应与细胞间缝隙连接的关系。方法 用PA317细胞包装STK质粒(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SV-tk基因),形成假逆转录病毒颗粒,转染有缝隙连接的大鼠胶质瘤细胞C6和无缝隙连接的入宫颈癌细胞 Hela,制成 C6 tk+和 Helatk+细胞,将不同比例的C6和 C6 tk+、Hela和 Hela tk+细胞混合,每种比例8孔,培养 24h后 4孔加入含0.5μg/mlGCV的培养基,4孔作对照,6d后用MTT法测量细胞存活率。在两个培养皿中放入周围粘有33mm高滤纸的载玻片,分别接种 C6、C6 tk+细胞。细胞 80%汇合后将载玻片互换,并加入含0.5μg/ml GCV的培养基,6d后观察细胞形态。结果C6细胞组存在旁观者效应,Heal细胞组不存在旁观者效应。培养皿中tk+细胞大部分被杀死,tk-细胞无变化。结论HSV-tk基因/GCV系统杀伤肿瘤细胞时旁观者效应与细胞间缝隙连接有关。
曹剑峰汪超英张涛王志友李涛李玲莉李承晏余绍祖
关键词:HSV-TK基因基因治疗肿瘤旁观者效应
不同方式亚低温对兔心肺复苏后脑保护作用的比较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评估和比较体外血液冷却和体表降温形成亚低温对兔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2 0只兔随机分为两组 ,电击室颤致心搏骤停 5min再复苏 ,一组采用体表亚低温 ,另一组采用体外血液冷却法形成亚低温 ,2 4小时后评定OPC(overallperformancecategory ,总体情况分类 )和NDS(neurologicaldeficitscor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第 72小时处死 ,取脑病检 ,评定HDS(histopathologicdamagescore ,组织病理学损害评分 )。结果 体外血液冷却法形成亚低温的速度明显快于体表亚低温组 ,HDS优于体表降温亚低温组 ,OPC、NDS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心肺复苏后越早形成亚低温脑保护作用越好 ,体外血液冷却法比体表降温能更早形成亚低温 ,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
魏捷李玲莉郭乃燕
关键词:亚低温心肺复苏脑保护
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兔颈内动脉系统的结构和变异及采用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白兔40只,20只制作脑血管模型,20只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0.8号渔线经颈内动脉插至大脑中动脉起始部,观察颅内压、肛温、中心静脉压和股动脉压,48 h后行头颅MRI,过量麻醉处死,取脑进行TTC染色和HE染色。结果:兔颈内动脉起始段与大脑中动脉起始段间距4.2-4.8 cm,多数(85%)无分支,少数(15%)在颈内动脉入颅前向后分出供应耳后部的分支。线栓大脑中动脉后,兔的血压、颅内压逐渐升高,头颅MRI和TTC染色均可见梗死灶,其大小、部位基本一致。结论: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操作简单,创伤小,制作的模型稳定,成功率高。
李涛李玲莉李承晏魏捷余绍祖
关键词:脑梗死动物模型
超早期亚低温对兔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
心肺复苏后早期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以往多采用冰帽和冰敷进行体表降温,但达到亚低温的时间较长, 能否采用其他方式形成超早期亚低温,超早期亚低温是否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动物模型实验对此进行了探讨。 1 材料与方...
魏捷李玲莉李涛朱珊珊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