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祚华
- 作品数:59 被引量:168H指数:8
-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重点攻关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考虑CSI效应的AMD控制系统构建及其时变时滞补偿被引量:2
- 2018年
- 由于AMD控制系统与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CSI(control-structure interaction),造成了以惯性质量为支撑点向被控结构施加的控制力不等于理论的最优控制力,即施加的控制力将有所滞后。为此,针对AMD控制系统建立了不计CSI效应、计低阶CSI效应和同时计低、高阶CSI效应的三种数学模型,经分析表明了计低、高阶CSI效应对AMD控制系统的影响最大,进而确定了由CSI效应造成的时变时滞的范围。针对某4层钢框架实验系统,基于保性能算法设计了相应的时变时滞补偿控制器,以系统控制效果、AMD控制力及行程为指标,对比了有无时滞的两种控制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在较大的时变时滞的影响下,此控制算法依旧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以及稳定的控制参数。
- 陈朝骏李祚华滕军幸厚冰
- 关键词:振动控制高柔结构时变时滞保性能控制
- 强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累积损伤分析
- 地震中大量的房屋结构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此次地震特点是强度大、持时长、余震多.震害调查表明,基于目前结构抗震设计理论设计的结构,结构的破坏模式没有达到设计的预期目标,结构地震倒塌破坏机理仍不清晰、明确.本文对一高层结构...
- 滕军李祚华涂胡兵和雪峰
-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破坏机理
- 大跨楼板结构车致竖向振动测试与减振控制被引量:3
- 2014年
- 车辆快速通过地下停车场内减速带等障碍物时,会对停车场上方大跨楼板结构产生较大的冲击作用,致使其竖向振动加速度过大而不满足相关规范的舒适度要求。针对深圳某酒店存在的上述问题,改用一种新型减振带以控制大跨楼板结构的竖向振动加速度,并进行了实地测试与人员现场体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减振带能够有效减小车辆荷载作用下楼板结构的竖向振动加速度,且控制后的结构振动加速度小于相关规范限值。
- 李志强滕军李祚华幸厚冰叶立渔傅继阳
- 关键词:减速带振动控制
- 场地土液化引起的地下管道上浮反应研究被引量:8
- 2004年
- 本文利用虚功原理,建立了场地土液化引起的地下管道的上浮反应分析模型,用弹性地基梁来模拟地下管道,并考虑了土的非线性约束作用、管道的初始变形、液化区长度、管道的初始轴力等的影响。采用非线性增量有限元法,对场地土液化引起的地下管道的上浮反应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部分计算结果。
- 林均岐李祚华胡明祎
- 关键词:地下管道
- 钢板阻尼器复合连梁协同工作机制及破坏模式被引量:1
- 2015年
- 为提升高层结构连梁的抗震性能,使连梁尽可能多地耗散地震能量,延长塑性发展过程,形成抗震防线,基于内嵌式钢板阻尼器复合连梁,考虑钢板阻尼器与混凝土的不同粘结形式,研究了二者的协同工作机制及破坏模式。针对钢板阻尼器复合连梁的钢板阻尼器与混凝土界面,假定了四种不同的粘结形式。通过分析得出,粘结形式的不同导致钢板阻尼器与连梁的破坏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连梁混凝土的耗能区域和破坏形式随着粘结形式的改变表现为弯剪破坏、弯曲破坏及剪切破坏,而钢板阻尼器的耗能分布及耗能程度亦均与粘结形式有关。最后对钢板阻尼器复合连梁的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进行分析,并考虑连梁对墙肢损伤的影响,确定了具有最合理粘结形式的钢板阻尼器复合连梁设计。
- 李祚华高春明肖毅滕军
- 关键词:耗能能力破坏模式
- 高层斜交网格筒-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19
- 2011年
- 斜交网格筒新型结构体系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为建造高层、超高层结构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已在国内外有多例成功实践,但相关抗震性能研究还很少。采用Perform-3D程序对典型钢管混凝土斜交网格筒-钢筋混凝土内筒结构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总结了体系塑性发展过程及构件屈服顺序,给出了斜交网格筒屈服路径,并从斜交网格筒作用力的变化阐述了内外筒间内力重分配的原因,明确了内外筒内力分配特点。基于内外筒抗侧刚度的发展过程,探讨了结构抗侧刚度退化的主要原因。
- 郭伟亮滕军容柏生李祚华张浩
- 关键词:抗震性能静力弹塑性分析抗侧刚度
- 斜交网格筒结构二阶效应及整体稳定分析
- 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是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作为新颖的结构体系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高层及超高层结构中.通过连续化方法对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进行变形分析,给出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等效抗侧刚度的近似求解方法;对倒三角...
- 吕海霞滕军李祚华
- 关键词:高层建筑优化设计
- 大震作用下高层结构损伤评估及耗能减震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本文通过对一高层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了弹塑性动力分析,描述了结构的损伤累积破坏过程,并和Pushover分析结果及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对比研究,认为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更为合理、计算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同时,对特殊用途建筑建议推广隔震和耗能减震技术,提高建筑结构抵御突发强烈地震灾害能力,提出建筑结构减震策略研究的概念,使减震设计更经济有效,最后以剪切变形很小的剪力墙结构为例,提出在连梁处布置金属阻尼器耗能减震的具体方法和构造。
- 滕军李祚华马伯涛董志君
- 关键词:高层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耗能减震
- 基于能量的混凝土单轴受压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被引量:4
- 2012年
- 基于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及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考虑材料的塑性变形与损伤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认为混凝土材料的塑性Helmholtz自由能与弹性Helmholtz自由能间存在某种内变量函数关系,以此重新定义损伤能量释放率的表达式,并给出内变量函数的具体表达式。参考Weibull分布曲线的形状,建立了损伤能量释放率与损伤变量的关系,推导单轴受压混凝土的损伤演化方程。根据混凝土材料单轴受压下的塑性特征,给出材料塑性变形关系的经验公式,从而建立完整的单轴受压混凝土的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通过与混凝土的单轴受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混凝土的非线性行为和损伤演化过程。
- 李祚华李安滕军
- 关键词:混凝土本构模型单轴损伤本构
- 考虑负载切换的超声加工振动建模与控制被引量:1
- 2017年
- 通过建立换能器和负载的等效M-C-K数学模型,分析了负载对超声波换能器的动态影响,并在Matlab软件中建立换能器的传递函数与仿真模型。提出了PID和H∞振动控制算法,其是建立在Matlab的Simulink仿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PID和H∞算法可实现准确、快速的控制效果。最后,对理论和仿真计算进行了实验验证。
- 张建国隆志力李祚华邹建军杨宇辉
- 关键词:超声波换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