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袁飞

作品数:16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肠癌
  • 7篇直肠
  • 7篇直肠癌
  • 7篇细胞
  • 6篇结直肠
  • 6篇结直肠癌
  • 5篇结肠
  • 5篇结肠癌
  • 4篇蛋白
  • 4篇肿瘤
  • 3篇上皮
  • 3篇上皮间质
  • 3篇微环境
  • 3篇免疫
  • 3篇间质
  • 3篇肝转移
  • 2篇血清
  • 2篇胰岛素样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直肠癌肝转移

机构

  • 16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264...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6篇李袁飞
  • 5篇贾军梅
  • 5篇赵和平
  • 5篇张革红
  • 3篇郭亚荣
  • 2篇刘洋
  • 2篇宋彬
  • 2篇杨文慧
  • 1篇韩彬
  • 1篇朱国强
  • 1篇朱国强
  • 1篇朱国强
  • 1篇马艳波
  • 1篇张海利
  • 1篇刘静

传媒

  • 3篇国际肿瘤学杂...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癌症进展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与结直肠息肉患者血清IGFBP7水平比较及其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CRC)与结直肠息肉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分析IGFBP7对CR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CRC患者46例(CRC组)、结直肠良性息肉患者20例(良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IGFBP7水平,比较CRC组及其早、晚期CRC患者与良性组血清IGFBP7水平差异;以常用CRC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为参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GFBP7对CRC、早期CRC的诊断价值。结果CRC组及其早、晚期CRC患者血清IGFBP7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当以4.274 ng/mL为最佳截断值时,血清IGFBP7诊断CR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0,敏感度为67.4%,特异度为80.0%;血清IGFBP7与CEA联合诊断CRC的AUC为0.812,敏感度为89.1%,特异度为60.0%;血清IGFBP7诊断早期CRC的AUC为0.747,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0.0%;血清IGFBP7与CEA联合诊断早期CRC的AUC为0.769,敏感度为68.8%,特异度为85.0%。结论CRC患者血清IGFBP7高于结直肠息肉患者,血清IGFBP7在CRC尤其是早期CRC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与CEA联合应用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李淑婷刘楠李袁飞
关键词: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癌胚抗原
肿瘤恶病质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肿瘤恶病质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确诊的70例肿瘤恶病质患者,其中肺癌30例、消化道肿瘤35例、乳腺肿瘤5例.根据《欧洲肿瘤恶病质临床分期》标准对入选的肿瘤恶病质患者进行分组,恶病质期组21例,恶病质前期组49例,另外选取10名健康参与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不同癌种患者体重下降百分比、各组实验室指标以及患者血清IL-6水平与各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癌恶病质患者体重下降百分比为(4.08±1.26)%,消化道肿瘤患者为(4.24±1.46)%,乳腺肿瘤患者为(3.52±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42,P=0.530).恶病质期组、恶病质前期组及正常对照组中β-羟丁酸的M(P25,P75)分别为0.05 (0.03,0.19)、0.06(0.02,0.15)、0.12(0.08,0.19) 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26,P=0.099).恶病质期组、恶病质前期组及正常对照组中血清IL-6水平[(78.89±22.26) pg/ml∶(62.98±26.07) pg/ml∶(58.72±15.54) pg/ml,F=3.819,P=0.026]、C反应蛋白(CRP)水平[(8.75±3.69) ng/ml∶(5.51±2.15) ng/ml∶(3.61±0.97) ng/ml,F=16.778,P<0.001]、血糖含量[(4.19±0.57) mmol/L∶(4.79±0.52) mmol/L∶(4.84±0.29) mmol/L,F=10.822,P<0.001]、血红蛋白含量[(102.33±12.26)g/L∶(121.55 ±20.38) g/L∶(123.30 ±3.02)g/L,F=9.904,P<0.001]、白蛋白含量[(28.20 ±4.09) g/L∶(37.12 ±4.48) g/L∶(36.80 ±4.05) g/L,F=32.488,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血清IL-6水平、CRP水平、血糖含量、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进行两两比较,恶病质期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恶病质前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恶病质期组患者血糖、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恶病质前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恶病质患者血清IL-6与CRP水平之问
刘慧莹李袁飞贾军梅刘洋
关键词:肿瘤恶病质白细胞介素6
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在结肠癌及同期肝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结肠癌伴随肝转移患者原发灶及转移组织中E钙黏素,N黏黏素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62例结肠癌患者,分为3组:无转移的结肠癌组(n=42),伴肝转移的结肠癌原发灶组(n=20)和肝转移灶组(n=20)。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E钙黏素,N-钙黏素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伴肝转移组结肠癌较无转移结肠癌组、E-钙黏素表达下调(P<0.01),N-钙黏素和波形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肠癌原发灶与肝转移灶相比较,E-钙黏素表达平均吸光度值0.10±0.01比0.06±0.02(P<0.01);N钙黏素表达平均吸光度值0.07±0.02比0.09±0.01(P<0.05);波形蛋白表达平均吸光度值0.06±0.01比0.09±0.02(P<0.01)。E钙黏素、N钙黏素和波形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5)。结论 E-钙黏素,N-钙黏素和波形蛋白在结肠癌及伴随肝转移组织的表达差异对其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李袁飞朱国强马艳波李晓晴平梅李娟芳
关键词: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波形蛋白
淋巴细胞亚群对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敏感性的预测被引量:1
2016年
我国2011年肿瘤年鉴显示大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第五,我国每年约有10万新发直肠癌病例,其治疗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直肠癌患者目前面临术后复发率高和非保肛术导致其术后生活质量差的困境,因而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直肠癌治疗的两大目标。新辅助放化疗可使直肠癌降级,
杨文慧赵和平张革红李袁飞贾军梅
关键词:直肠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化疗敏感性术后生活质量新辅助放化疗术后复发率
在结肠癌细胞中RNA干扰TGFBR2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构建TGFBR2基因的RNA干扰慢病毒载体,为研究该基因在结肠癌细胞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合成TGFBR2基因特异性RNAi靶序列,与pcDNATM6.2-GW/EmGFP-miR载体连接,构建干扰载体并鉴定。与TGFBR2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筛选最佳干扰序列,感染SW480细胞。10ng/ml TGF-β1和20ng/ml TNF-a共作用TGFBR2干扰后的SW480细胞和未干扰组细胞72h后,通过细胞侵袭试验计算细胞侵袭数目。结果:成功构建TGFBR2的RNA干扰载体,第4组序列效果最佳,感染SW480后,TGFBR2基因的mRNA表达抑制率为78.45%。TNF-a和TGF-β1处理干扰前后的SW480细胞,通过细胞侵袭试验显示各组细胞迁移的数目:干扰组为89.3±7.9,未干扰组为15.1±8.2,干扰组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成功构建人TGFBR2基因特异性的慢病毒干扰载体,并建立稳定的细胞株,为预防和干预结肠癌的早期转移奠定基础。初步提示在TGF-β1和TNF-a因子存在的炎症微环境中,TGFBR2基因突变的结肠癌细胞更具有侵袭性。
李袁飞赵和平刘静朱国强张革红贾军梅杨文慧
关键词:结肠癌
免疫治疗在脑转移癌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肿瘤是目前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全球约1/6的死亡是由肿瘤引起,其中,肿瘤细胞发生转移以及由此引发的多种并发症是大多数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相比于向外周器官的转移,肿瘤细胞的脑转移往往预示着更短的生存期。由于血脑屏障和脑微环境的特殊性,传统方法对颅内肿瘤细胞难以发挥治疗作用。因此,肿瘤细胞的脑转移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难点。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免疫细胞疗法和肿瘤疫苗的突破,为脑转移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临床对于肿瘤免疫药物用于脑转移癌患者的治疗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就免疫疗法在脑转移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免疫疗法在脑转移癌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王祎蕾李袁飞
关键词:脑转移癌免疫治疗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
炎性反应微环境对结肠癌细胞上皮向间质转化的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炎性反应微环境中TNF-α和TGF-β1对结肠癌细胞上皮向间质转化的作用。方法以10#g/LTGF-β1或20μg/LTNF~α或两者混合后分别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HCTll6细胞和经转化生长因子G受体2(TGFBR2)干扰的SW480细胞,单纯SW480细胞和HCTll6细胞分别设为空白对照,分别于作用24、48和72h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上皮钙黏素、神经钙黏素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细胞迁移实验检测TGFBR2干扰后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时间点,TGF-β1和TNF-α分别作用于sW480细胞、HCTll6细胞和经TGFBR2干扰的SW480细胞,其细胞形态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TGF-β1和TNF-α混合作用于以上3组细胞,其中8W480细胞和经TGFBR2干扰的SW480细胞向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变化。与TGF-β1和TNF-α混合作用的SW480组以及SW480空白组相比,经TGFBR2干扰的sw480组中上皮钙黏素mRNA表达(0.58±0.23比0.80±O.12比0.23±0.03)明显下调,神经钙黏素tuRNA表达(1.10±0.10比0.60±0.11比1.34±0.20)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92、47.93,P均〈0.05),而波形蛋白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和TNF-α混合作用的HCTll6组与HcTll6空白组相比,上皮钙黏素mRNA表达(0.22±0.03比0.92±0.14)明显下调,神经钙黏素(1.40±0.05比0.46±0.02)和波形蛋白(1.60±0.12比0.78±0.11)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2.59、23.67、45.19,P均〈0.05)。各组上皮钙黏素、神经钙黏素和波形蛋白的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一致。经TGFBR2干扰的SW480组A570为102.7±8.5,TGF-β1和TNF-α混合作用的SW480组和SW480空白组分别为20.1±7.6、18.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92,P〈0.05)。提示TG
李袁飞赵和平朱国强刘静贾军梅张革红郭亚荣宋彬
关键词:结肠肿瘤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
MSS型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及免疫联合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近年来,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延长肿瘤晚期患者生存期方面显现出明显优势,肿瘤微环境是影响免疫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在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表现出免疫应答。深入探索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的肿瘤微环境特点以及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策略,可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徐良富李袁飞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微环境免疫疗法
结直肠癌微环境的免疫抑制机制及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2022年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第4大常见癌症,也是第3大癌症死亡原因。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ICI)的使用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治疗结果,但在结直肠癌中的疗效非常有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治疗的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直肠癌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TIME)。而免疫抑制的微环境会使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进而促进CRC发生、发展、复发转移和治疗抵抗。因此为了克服这一挑战和阻碍,有必要阐明CRC免疫抑制微环境的特征和背后的形成机制以及目前新兴的逆转免疫抑制的靶向治疗方法。鉴于免疫微环境在临床治疗中的普遍靶向性,靶向结直肠癌TIME的治疗可能是最有前景的治疗靶点。
崔婧雯李袁飞
关键词: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靶向治疗
肿瘤恶液质患者血清PTHrP、CRP、Alb、Hb、C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探讨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钙(Ca)在癌症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肿瘤恶液质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将入选的癌症患者根据国际恶液质诊断标准分组,分为A组(恶液质组)和B组(非恶液质组),设定健康对照者为C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癌症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PTHrP、CRP的浓度水平,采用标准方法测定血清Hb、Alb、Ca水平,收集并随访患者体重变化,进行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B组和C组血清PTHrP、CRP、Hb、Alb、Ca的浓度水平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症患者血清PTHrP与CRP、Ca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822,P<0.01;r=0.756,P<0.01),PTHrP与Hb、ALb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800,P<0.01;r=-0.842,P<0.01),尤其体现在恶液质组中;不同肿瘤类型患者血清PTH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丢失百分比(W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癌症分期患者血清PTH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血清PTHrP、CRP、Alb对癌症相关性体重丢失有影响(P<0.05)。结论血清PTHrP、CRP、Ca、Hb、Alb表达与肿瘤恶液质相关,联合检测血清PTHrP、CRP、Alb可以作为诊断肿瘤恶液质的一项参考指标,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供诊疗依据,血清PTHrP对癌症相关性体重丢失影响最大,有望成为治疗肿瘤恶液质的新靶标。
刘洋刘慧莹李袁飞
关键词: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白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