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韵珠

作品数:34 被引量:657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4篇土壤
  • 11篇土壤水
  • 7篇水分
  • 6篇氮素
  • 6篇土壤水分
  • 5篇冬小麦
  • 5篇动力学
  • 5篇盐渍
  • 5篇吸附动力学
  • 5篇小麦
  • 5篇褐土
  • 4篇运移
  • 4篇
  • 4篇潮土
  • 3篇地下水
  • 3篇盐渍土
  • 3篇盐渍土区
  • 3篇养分
  • 3篇玉米
  • 3篇溶质运移

机构

  • 28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北京农业大学
  • 2篇延安大学
  • 2篇澳大利亚墨尔...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韶关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4篇李韵珠
  • 7篇蒋以超
  • 7篇黄元仿
  • 6篇龙怀玉
  • 6篇陆锦文
  • 5篇王凤仙
  • 3篇李保国
  • 2篇罗远培
  • 2篇吴金绥
  • 2篇任理
  • 2篇陈德立
  • 2篇刘来华
  • 2篇陈晓远
  • 2篇石元春
  • 2篇刘继芳
  • 2篇吕梅
  • 1篇周志军
  • 1篇陈研
  • 1篇綦雪梅
  • 1篇刘秀珍

传媒

  • 8篇土壤学报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土壤肥料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水利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气象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7篇2000
  • 6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平原农田水、氮优化管理被引量:7
2001年
以华北平原为研究区域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ARC/ INFO) ,得出了以 72个典型土壤剖面为代表的华北平原土壤类型分布的概化图。在区域农田土壤水、氮素行为的模拟计算的基础上 ,以水、氮补充量为决策变量 ,以作物产量、1m土体氮素淋洗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为目标 ,建立多目标混合最优化模型 ,采用线性加选择法优选水氮处理。通过模型计算 ,获得了研究区域内六类主要质地、不同降雨年型、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条件的较优水氮处理。
黄元仿李韵珠李保国陈德立
关键词:华北平原土壤水分氮素行为
土壤水力性质的估算——土壤转换函数被引量:56
2002年
利用一些易获得的土壤理化参数可以估算土壤水力性质,这些估算方程统称为土壤转换函数,即PTFs(Pedo-Transfer Functions)。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土壤转换函数研究的概况,并利用在华北地区收集到的实测资料,建立了一些土壤转换函数,通过对部分转换函数作的检验和评估,总体而言,所建立的各类模型的预测效果都比较理想,应用于小比例尺的区域研究是可行的。
黄元仿李韵珠
关键词:土壤水力性质土壤转换函数
灌浆期复水对冬小麦根、冠生长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以冬小麦品种北农6号为材料,研究了灌浆期复水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受旱程度不同的植株灌浆期恢复供水后,其株高、单株叶面积、生物量及产量等都超过相应的干旱对照,表现出明显的补偿生长效应。同时,各复水处理与对照相比,分配到冠部的干物质比例均增加,R/S下降。中度水分亏缺后充分供水的处理,可以在少减产的情况下节约大量用水,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陈晓远罗远培李韵珠
关键词:灌浆期复水冬小麦根系生长冠生长
提高土壤水分/养分资源利用效率被引量:4
1997年
阐述了土壤水分/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涵义及其表达式。分析了大田小麦-玉米种植制度下,土壤水氮状况和产量、利用效率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土壤水分和氮素的周年消耗特征。并应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对小麦-玉米的水氮管理措施进行了优化。
李韵珠王凤仙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壤氮素
河北曲周盐渍土区的地下水化学特征被引量:20
2001年
对河北曲周县盐渍土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基本化学性质、主要化学组分及其形式和微量元素的状况及分布等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资料表明 ,该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以Cl-SO4型为主 ,其次为SO4-Cl型。阳离子以Ca2 +为主 ,其次为Na+。各地下水化学类型可用 3种特征指标 ,即rHCO3/r(Cl+SO4)、rSO4/rCl和rNa/r(Ca +Mg) ,加以区分。地下水矿化度平均 3 1 1 gL- 1 ,最高达 1 7gL- 1 。以Cl-SO4和SO4-Cl型的矿化度和离子强度较高。全区钠吸附比较低 ,基本上无钠害问题。饱和指数表明 ,地下水中石膏和硬石膏呈非饱和状态 ,而方解石、霰石呈过饱和状态。除主要游离离子外 ,化学组分形式中CaSO04 、MgSO04 、CaHCO+3 和MgHCO+3 等配合物和配离子的相对浓度较高。地下水中微量元素Cr、Cd和Fe的含量较高 ,应注意其水质问题。除Zn外 ,各微量元素浓度均与矿化度呈极显著 (或显著 )
李韵珠陆锦文吴金绥
关键词:盐渍土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水化学特征微量元素
温度对潮土和褐土钾吸附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5
2004年
研究了潮土、褐土在 3 种温度下吸附K+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当 K+浓度恒定时,在不同温度下一级动力学方程均是描述K+吸附表观动力学过程的最优模型,温度对其适宜性没有明显影响,Elovich方程的适宜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好,幂函数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的适宜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差;一级动力学的表观平衡吸附量q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 及其与q 的乘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对 K+浓度项的反应级数 ∞a∞和吸附位的反应级数均没有明显影响,皆为1,如果同时考虑浓度和吸附位,潮土和褐土对K+的吸附为二级反应动力学;潮土、褐土吸附 K+的自由能变在-4 444.56~-2 450.63 J·mol-1之间,而且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潮土、褐土对K+的吸附是放热过程和熵减过程,其表观吸附活化能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但0.1 mmol·L-1 K+浓度下的表观吸附活化能是1.0 mmol·L-1 K+浓度下的2.4~2.7倍。不依赖K+浓度的吸附活化能、解吸附活化能、焓变、熵变也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对于所试潮土、褐土,吸附活化能分别为1 730.93和3 260.81 J·mol-1,解吸附活化能分别为22 918.97和18 088.91 J·mol-1,焓变分别为-21 188.04和-14 828.10 J·mol-1,熵变分别为-60和-36 J·k-1·mol-1。
龙怀玉李韵珠张维理蒋以超
关键词:温度潮土褐土钾离子吸附动力学
区域农田土壤水和氮素行为的模拟被引量:23
2001年
本文以华北平原为研究区域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ARC INFO) ,研究了土壤类型的区域分布 ,并得出了以 72个典型土壤剖面为代表的华北平原土壤类型分布的概化图 .通过对作物生长发育参数、土壤和气候资料的简化处理 ,将土壤水、热、氮联合模拟模型应用于区域农田土壤水、氮素行为的模拟计算 .结果表明 ,通过模型计算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 ,便于评价不同水氮管理、不同降雨年型条件下区域农田土壤水、氮素行为 .通过以中等水氮处理为例的计算 ,评价了不同降雨年型所得到的水分利用效率 (WUE)和氮素利用效率 (NUE) .区域内WUE明显在干旱年型下最高 ,湿润年型下最低 ,而NUE的规律相似但不太明显 .各指标在区域上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与气候分异和土壤类型分异密切相关 .
黄元仿李韵珠李保国陈德立
关键词:土壤水氮素行为地理信息系统农田
土壤水氮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Ⅱ-土壤水氮资源的利用、损失和周年利用效率模拟被引量:9
1999年
本文以北京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为背景,应用作物土壤联合模型,模拟了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和降雨年型下的周年相对产量、土壤水氮资源利用、损失和周年利用效率,分析了水氮管理措施对它们的影响,以期为合理进行水氮管理,提高周年的产量和土壤水氮资源利用效率服务。
王凤仙李韵珠
关键词:作物-土壤土壤
田间条件下土壤氮素运移的模拟模型Ⅰ被引量:55
1996年
将土壤NH4+和NO3-视为土壤溶质,根据土壤溶质运移原理,选用描述土壤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模型,建立了一个田间条件下土壤氮素运移的数值模拟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矿化、生物因持-释放、土壤氨挥发、硝化和反硝化等转化作用,并用线性模式描述土壤铵吸附,作物根系吸收也在源汇项中.各转化参数均需用土壤温度和湿度进行修正,所建模型为土壤水、热和氮素联合模拟模型.
黄元仿李韵珠陆锦文
关键词:土壤水分溶质运移田间条件
田间条件下土壤氮素运移的模拟模型Ⅱ田间检验与应用被引量:31
1996年
本文通过冬小麦春季生长阶段的田间试验检验了土壤水、热和氮素联合模拟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以及土壤无机氮含量的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较好.应用经检验的模型和有关参数,模拟计算了不同灌水条件下土壤氮素动态,结果看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在冬小麦返青到收获期间,各灌水处理1m深处总体上不存在土壤无机氮淋洗渗漏,而是不同程度的上升补给.反硝化和氮挥发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
黄元仿李韵珠陆锦文
关键词:土壤田间试验氮素运移灌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