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鹤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雕塑
  • 3篇艺术
  • 2篇人体雕塑
  • 2篇审美
  • 2篇审美差异
  • 2篇中西
  • 1篇当代艺术
  • 1篇兄弟
  • 1篇艺术品
  • 1篇艺术融合
  • 1篇内心
  • 1篇内心世界
  • 1篇中西方
  • 1篇自然观
  • 1篇可爱
  • 1篇话语
  • 1篇话语研究
  • 1篇火神
  • 1篇家庭
  • 1篇家庭背景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作者

  • 7篇李鹤
  • 1篇马文甲
  • 1篇董书兵

传媒

  • 3篇雕塑
  • 2篇装饰
  • 1篇吉林艺术学院...
  • 1篇第三届艺术与...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2020年
朱璞乾罗幻(指导)叶星马文甲力俊星陈克(指导)张弦(指导)洛鹏(指导)程辰(指导)郑确董书兵韩猛李鹤满兴林李标
《致最可爱的人——火神五兄弟》
2020年
李鹤
人体雕塑中的中西审美差异
2008年
中国人体雕塑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与西方雕塑相比,相互间审美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人体雕塑的内容题材、写实性与写意性、空间的处理方式及象征性四个方面,分析两者间的差异。
李鹤
关键词:中西方雕塑审美
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6届雕塑系本科生毕业创作教学
2017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成立于1999年,在国内几大美院雕塑系中属于建系较晚,但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人才引进、学术交流、教学改革等方式不断发展,一直致力于建立多元化、体系化的教学队伍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关于毕业创作的课程部分,我系根据专业特长、教学经验等因素将教师分为两组,每组教师负责一届的毕业创作工作并交替循环进行。
李鹤
关键词:创作教学雕塑本科生教学实践
人体雕塑中的中西审美差异
本文从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写实与写意处理、空间处理方式和象征性几个角度对中西方雕塑艺术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中国古代人体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指出得出由于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这...
李鹤
关键词:人体雕塑审美差异艺术融合
文献传递
走进布德尔——谈布德尔雕塑中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
2018年
布德尔曾经说过:“为了深入到一切创造物的法则之中,在能够作出对艺术品各种成分的分析之前,我觉得最好是先研究创造者们的命运和他们灵魂的品质”。朴素平凡的家庭背景让布德尔对于自然的理解相当深刻而淳朴,“牧人”“细木匠”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布德尔拥有着朴实、认真的本质。对于真实自然的崇敬上,他与导师罗丹有着惊人的相似。罗丹的自然观相当强烈,他曾说过:“我从不违背自然,否则我一定会受到惩罚”。“自然”在罗丹的内心世界中高于一切。同样的,布德尔认为艺术是单纯的,自然中的一切都是艺术的来源和去向。当然艺术也绝非仓促而成的东西,艺术是一种无穷的朴素和快乐,正是这样的认识能够促使布德尔得以在自然中提纯艺术。而不同于罗丹的是布德尔的自然观也充满着探索和激情,抛开违背和顺从不谈,个人的生活以及创作状态中理性分析和感性发挥始终是并存和贯穿的。
李鹤
关键词:雕塑家庭背景自然观艺术品内心世界
公共艺术中“公共性概念”界定——中国公共艺术话语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公共艺术这个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艺术界出现之后,遂成为美术史家、批评家的讨论热点,也成为许多艺术家的主要创作方式。但由于学术背景和社会身份不同,人们对公共艺术的出现时间、概念、创作方式等问题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与认识。本文试图在近二十年来艺术理论界对公共艺术的讨论中,从公共性、公共空间、公共领域、当代艺术等核心问题入手,对公共艺术这一概念进行学术梳理。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还原学术歧见中的张力,加深我们对公共艺术的理解与思考。
李鹤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性公共空间公共领域当代艺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