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鹤一

作品数:15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玻璃体
  • 3篇眼病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2篇治盲
  • 2篇中毒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视网膜脱离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眼
  • 2篇糖尿病眼病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结膜

机构

  • 14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21...

作者

  • 15篇李鹤一
  • 6篇高明宏
  • 2篇刘乙楠
  • 2篇王颖
  • 2篇禹海
  • 1篇于莉莉
  • 1篇于静
  • 1篇周润海
  • 1篇王明磊
  • 1篇赵长影
  • 1篇刘福英
  • 1篇刘芳
  • 1篇刘英
  • 1篇张秋雁
  • 1篇秦妍滨
  • 1篇李建国
  • 1篇曹蕾
  • 1篇王文双
  • 1篇高浩溟
  • 1篇陈广鹏

传媒

  • 4篇中国地方病防...
  • 4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翼状胬肉的逆向撕剥、结膜移植和巩膜强化固定法的疗效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翼状胬肉切除术的疗效,以提高手术质量。方法:首先从角膜缘处将胬肉从颈部剪断,再用刀尖从胬肉头部边缘外0.5mm处掀开胬肉头部,然后将胬肉从头部向颈部,即沿其生长反方向撕扯,遇到粘连较重处,用刀尖(可为15°刀、尖刀片、钻石刀等)在角膜的切线方向上平推,以辅助撕剥,剪除结膜下方的胬肉组织,从同一眼颞上方取一与暴露巩膜面等大的结膜瓣,间断缝合固定于浅层巩膜上。结果:该法共实施于660眼,术后随访3mo,仅8眼复发,且手术时间、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方法,角膜的光滑度和透明度、结膜的平整度均优于其他方法,恢复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逆向撕剥、结膜移植、巩膜强化固定法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切除法。
高浩溟李鹤一李建国
关键词:翼状胬肉结膜移植
治疗性接触镜在表浅真菌性角膜溃疡术后的应用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表浅真菌性角膜溃疡行病灶切除联合冷凝及羊膜覆盖手术,术后辅助应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表浅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93例(93眼),均采用角膜病灶切除联合冷凝及羊膜覆盖术,术后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戴镜组(48眼),给予配戴角膜接触镜;(2)对照组(45眼),不配戴角膜接触镜。戴镜时间1-3个月。角膜接触镜每21 d更换1次。术后随访时间2-6个月。结果戴镜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戴镜组角膜溃疡治愈时间为(16±2)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d(P〈0.01)。结论表浅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术后连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角膜溃疡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于静高明宏李鹤一刘乙楠刘英
关键词:角膜溃疡羊膜角膜接触镜
20G 23G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前节形态学变化临床研究
2015年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比观察20G及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眼前节的形态学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分析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间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眼科行初次玻璃体手术治疗成功的131例患者133只眼,分为20G手术组和23G手术组,随访3个月.应用UBM观察术后眼前节各种改变,比较两组间眼压、前房深度、房角、虹膜及睫状体形态学变化的差异.结果 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前节UBM的形态学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1)睫状体脱离;(2)房角关闭;(3)巩膜穿刺口玻璃体崁塞;(4)睫状体前增殖膜形成;(5)睫状体萎缩.20G组手术后出现眼前节改变的有46只眼,23G组术后出现眼前节改变的有22只眼.两组相比,巩膜穿刺口崁塞在23G组显著高于20G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03).睫状体脱离在23G组比例也明显高于20G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62)而其余的眼前节改变在两组无显著差别(P =0.098,0.172,1.000).术后1周及3个月20G组的前房深度均深于23G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 =0.162,0.301).术后1周20G组眼压显著高于23G组(P=0.05),至术后3个月,仍高于23G组,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113).睫状体脱离在不同疾病间的发生率有显著不同(P =0.041),PDR和RVO患者术后发病率高于其他患者,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PDR是术后睫状体脱离的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r=0.296 P=0.002).术后前房深度与睫状体脱离间的关系密切(r =-0.344,P=0.026),而房角及眼压与睫状体脱离均无显著相关.结论 睫状体脱离、房角关闭及玻璃体崁塞是PPV术后常见的眼前节改变.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睫状体脱离发生率更高,而巩膜穿刺口玻璃体崁塞及睫状体脱离在23G手术后更为常见。
禹海王颖李鹤一曹蕾张沈夏高明宏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UBM眼前节
前房注入惰性气体的前房形成术
2017年
青光眼是我国当前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方法,浅前房及前房消失是较为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会导至手术失败,甚至失明。本文主要针对治疗浅前房及前房消失时在前房注入惰性气体与消毒空气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陈广鹏李鹤一王剑
关键词:前房注入惰性气体形成术致盲眼病手术失败
结膜下虹膜嵌顿术的并发症及临床分析
目的:报告结膜下虹膜嵌顿的术后并发症,分析发生的原因及处理的办法;方法:收集三家医院共计76眼的结膜下虹膜嵌顿术后的病例,采用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随机选另一小梁切除术的76眼病例进行对照;结果:在术后的低眼压、滤过泡渗...
李鹤一
急性甲醇中毒致视力损害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甲醇中毒致视力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4—8月收治的7例急性甲醇中毒致视力损害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急诊住院后患者均进行视力和眼底检查,给予经纠正酸中毒、激素冲击及大剂量B族维生素辅助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探讨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均急性起病,病程早期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同时,出现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力下降3 d内达顶峰,7例患者14眼视力从无光感至0.5,均有色觉改变。急性期眼底视盘大致正常,病变部位以球后部视神经受累为主。随访2个月,除2例因代谢性酸中毒死亡外,其余5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急性甲醇中毒可导致严重的视神经损害,全身症状重,预后差。
周润海高明宏刘福英李鹤一刘乙楠秦妍滨
关键词:甲醇中毒视力损害视神经
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与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 对比观察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应用或不应用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intravitreal ranibizumab,IVR),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手术中操作及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对照性研究.将2013年2~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眼科就诊的34例(37只眼)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PDR患者,分为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IVR/PPV)组及单纯玻璃体切除术(PPV)组.IVR/PPV组术前1周注射雷珠单抗0.5 mg.观察两组手术中出血量(积液盒红细胞平均计数)、手术时间、术后短、长期再出血发生率及视力预后的差异.结果 随访6个月,总共29例(31只眼)最终纳入研究,其中IVR/PPV组12只眼,单纯PPV组19只眼.IVR/PPV组术中出血量(平均红细胞计数)为(79±62.24)×10^6/mL,显著低于单纯PPV组的(156.54±123.2) ×1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5,P=0.028),手术时间(79.47± 15.44) min也显著低于单纯PPV组(102.08±22.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7,P=0.006).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92,5.75;P=0.01,0.000),但两组间的视力预后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能显著减少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为复杂糖尿病史网膜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便利.
禹海李鹤一王颖高明宏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
两种方法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积血的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方法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记录我院2008/2013年玻璃体积血患者的积血原因、病情程度、治疗手段、最终效果,并对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选取22例24眼保守治疗的患者中有6眼(25%)视力程度不同的提高,5眼(21%)发生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未行治疗,3眼(12.5%)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行冷冻或减压阀植入,眼球状态稳定但视力完全消失,手术组26例31眼中视力提高17眼(55%),第二次手术2眼(6.5%),第3次手术2眼(6.5%),眼球萎缩3眼(10%)。保守治疗的最终视力提高例数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手术治疗仍是玻璃体积血治疗的积极手段,但会出现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治疗对象及治疗时机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李鹤一高明宏
关键词:玻璃体积血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后节联合前节手术的利与弊
2013年
目的:探讨在后节手术中合并前节疾病(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联合手术的利与弊,并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有针对性的分为A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B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为了便于对比,又将A组分为A1组:单纯玻璃体切割组;A2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组;A3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将B组分为B1组:单纯玻璃体切割组;B2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组;B3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结果:手术的并发症为主要观察指标,A组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B组为手术复发或更严重的PVR形成。其并发症的发生率A3>A2>A1,A3明显高于A2和A1,均有统计学意义,A2>A1,但无统计学意义。B组三组的结果与A组三组相同。结论: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选择联合手术,如影响操作则选择非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李鹤一高明宏李建国
关键词:联合手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
严重虹膜后粘连的瞳孔成形术
2015年
目的 探讨长期、严重、广泛虹膜后粘连情况下瞳孔闭锁、瞳孔膜闭的瞳孔成形术.方法 采用高频电子撕囊仪对瞳孔缘或部分虹膜实施环形切割,并与传统的瞳孔缘放射状切开及环形剪除进行对比.结果 高频切割组的瞳孔可散大至6 mm以上,充分止血,无虹膜漂移现象,术后虹膜的炎性反应,瞳孔再粘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法.结论 对于严重虹膜后粘连,采用高频切割的方法能够顺利地完成白内障及玻璃体切除手术,并发症显著降低.
李建国李鹤一陈广鹏
关键词:瞳孔成形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