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万红 作品数:126 被引量:585 H指数:12 供职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哲学宗教 更多>>
黛力新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I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探讨黛力新治疗糖尿病(DM)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本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8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黛力新治疗,疗程均12周。【结果】12周观察组的HADM评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黛力新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疗效显著。 刘超 郑桃林 杜万红血糖代谢性指标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和BPH合并血糖代谢性指标异常患者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通过对老年病科门诊就诊的≥60岁BPH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入选的117例BPH患者的血糖等代谢性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与BPH评价指标:前列腺体积(PV)、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BPH病程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①FBG升高的BPH患者比FBG正常的BPH患者PV增大更明显(P=0.002),PSA值亦明显升高(P=0.006),IPSS明显增加(P=0.01),而BPH病程时间两组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②2 hPBG升高的BPH患者与2 hPBG正常的BPH患者PV、PSA值、IPSS、BPH病程时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③HbA1 c正常的BPH患者前列腺体积与HbA1 c异常的BPH患者比较显示,后者的PV明显增大(P=0.046),PSA、IPSS、BPH病程时间在两者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FBG为BPH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HbA1 c在BPH病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FBG、HbA1 c与BPH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孟宪琴 屈晓冰 杜万红 刘颖 刘伟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他汀类药物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2年 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组不同病因的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已成为人类第二大致死致残率高的疾病。我国是缺血性脑卒中/TIA复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刘超 杜万红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卒中 他汀类药物 临床综合征 脑功能缺损 脑循环障碍 146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临床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本院146老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梗塞发生的部位主要在基底节、内囊(56.8%),其次是侧脑室旁(21.9%);危险因素中,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依次排在前3位;有32例发生2次以上的腔隙性梗塞,即“再梗”;长期口服阿斯匹林者无1例发生“再梗”。结论控制血脂、血压、血糖,纠正心衰及心律失常是防治腔隙性脑梗塞的基础;阿斯匹林预防“再梗”疗效确切。 杨浩军 杜万红 刘小阳 杨婧关键词:脑梗塞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62例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12例,年龄60~90岁,平均74.5岁;<70岁者26例,<80岁者31例,<90岁者4例,>90岁者1例。发生2次以上腔隙性脑梗死者21例。无任何症状者12例(19.4%),言语功能轻... 杨浩军 杜万红 刘小阳 杨婧关键词:阿斯匹林 老年人 胺碘酮在老年人心房颤动应用 被引量:1 2004年 杜万红 刘小阳 李红英 叶红莲 王鲁湘 钟迪明关键词:胺碘酮 老年人 心房颤动 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 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9 2013年 血清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前肽物质,正常情况下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白细胞介素-6作用下由肝细胞分泌产生。有关资料表明,感染时血清PCT及CRP水平升高,并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临床检测中发现两者在诊断感染性疾病灵敏度上差异不明显,但在特异性上PCT明显高于CRP。两者联合检测在鉴别诊断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监测危重症及感染、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判断治疗效果及评估预后上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与良好的应用前景。PCT产生机制及其在重症感染时的来源、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范方松 杜万红关键词: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质 传染病 电话心电图与普通心电图图形比较 被引量:1 1999年 杜万红 刘小阳 丁迎春 朱俐俐 周伯琪关键词:电话心电图 心电图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前列腺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1年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1979年由Wang等采用免疫沉淀法首次从前列腺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糖蛋白。正常情况下,PSA蛋白在雄激素调控下于前列腺腺上皮细胞内合成,绝大部分PSA蛋白泌人前列腺腺管、腺泡并最终进入精液。通过对精液中纤维黏连蛋白及其他凝聚蛋白的蛋白水解促使精液液化,增加精子活动度。仅小部分PSA蛋白通过上皮细胞间隙进入血液,形成血清PSA。 孟宪琴 杜万红关键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疾病相关性 腺上皮细胞 精液液化 免疫沉淀法 精子活动度 现代衰老机制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 2011年 随着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细胞学、免疫学等各门科学的不断发展,衰老的机制已经初露端倪,对于预防衰老和防治老年病有极大帮助。本文主要就近年来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归纳和总结。 杨婧 杜万红关键词:衰老机制 基因工程 遗传学 细胞学 免疫学 老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