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比较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比较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观察组患者47例给予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对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5、0.359,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4.30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4.349、3.235、5.99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8%(3/47)、21.74%(10/46),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323,P<0.05)。结论与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比较,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李智永尚卿杜太平
-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腹腔镜手术
- 西沙必利治疗老年顽固性便秘96例
- 2003年
-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质硬,排便不尽或排便困难,多发生于老年人.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月对96例老年顽固性便秘患者应用西沙必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王毅杜太平
- 关键词:老年顽固性便秘西沙必利
- LncRNA SNHG12靶向结合miR-206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增殖、凋亡及AKT3蛋白的作用机制
- 2023年
- 目的研究lncRNA SNHG12靶向结合miR-206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增殖、凋亡及AKT3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各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细胞分成3组:实验组(TPC-1常规培养无处理组)、转染组(SNHG12基因沉默组)和对照组(转染不相关序列组)。RT-PCR检测lncRNA SNHG12、miR-206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AKT3,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lncRNA SNHG12靶向miR-206,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向miR-206靶向AKT3。结果lncRNA SNHG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t=11.240,P<0.05),miR-20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t=6.795,P<0.05)。lncRNA SNHG12在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中的表达水平最低,在TPC-1中的表达量高于在K1、BCPAP细胞中的表达(t=5.753,P<0.05)。miR-206在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TPC-1细胞中的表达低于在K1、BCPAP细胞中的表达(t=11.000,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lncRNA SNHG12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AKT3蛋白表达降低(t=5.306,P<0.05;t=19.850,P<0.001;t=12.440,P<0.001),而miR-206表达升高(t=2.504,P<0.05),转染组在24、48、72 h的细胞增殖低于对照组(F=42.000、69.740、52.510,P<0.01)。结论低表达的lncRNA SNHG12通过靶向上调miR-206表达、抑制AKT3蛋白,从而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颜景旺杜太平郭伟华王海鹏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 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63例被引量:8
- 2003年
- 1990~2001年我院共收治小儿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163例,现就其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李建华杜太平王慧敏
- 关键词:儿童
- 婴儿胆道自发性穿孔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探讨婴儿胆道自发性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6年8月~2002年5月我院收治的9例婴儿胆道自发性穿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2例未找到穿孔部位单行腹腔引流外,其余病人均行胆总管引流术和腹腔引流术;对胆总管远端狭窄、胆总管远端闭锁、胆总管囊肿3个月后Ⅱ期手术。痊愈8例,1例因全身情况恶化、中毒性休克死亡。结论早期行胆道和腹腔引流手术,控制感染,改善全身情况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杜太平吕书珍吕淑宏
- 关键词:婴儿胆总管引流术腹腔引流术手术治疗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对比观察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可提高疗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
- 李智永杜太平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手术胆结石
- SIRT1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SIRT1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45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SIRT1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经腹腔注射空载体腺相关病毒,SIRT1组大鼠经腹腔注射过表达SIRT1的腺相关病毒。注射21 d后,模型组和SIRT1组大鼠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松夹闭方式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做肠系膜上动脉分离。再灌注后24 h后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和小肠标本。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3组大鼠外周血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小肠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分析3组大鼠小肠组织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染色分析小肠绒毛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SIRT1组大鼠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IL-1β、IL-6和TNF-α)和MDA水平明显上调,抗氧化物酶水平(GSH-PX和SOD)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SIRT1组大鼠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IL-1β、IL-6和TNF-α)和MDA水平明显下调,抗氧化物酶水平(GSH-PX和SOD)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SIRT1组大鼠小肠组织中Caspase-3和Bax表达明显上调,而Bcl-2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SIRT1组大鼠小肠组织中Caspase-3和Bax表达明显下调,而Bcl-2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SIRT1组大鼠小肠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过表达SIRT1可明显降低小肠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水平,进而保护小肠组织,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李智永杜太平尚卿
- 关键词:SIRT1小肠缺血再灌注炎症氧化应激凋亡
- Bishop—Koop术治疗小肠闭锁28例
- 2003年
- 目的 :总结新生儿小肠闭锁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近 7年来应用Bishop -Koop法 (近肠与远肠倒T形端侧吻合———远肠造口术 )加经造口远肠内营养管置入术、肠内肠外营养治疗新生儿小肠闭锁 2 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2 8例 ,家属要求放弃治疗 3例 ,痊愈 19例 ,死亡 6例 ,成活率 76%。结论 :Bishop -Koop术加肠内肠外营养治疗新生儿小肠闭锁可提高成活率。
- 杜太平吕书珍吕淑宏
- 关键词:外科手术小肠闭锁
- 改良Duhamel术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 2003年
- 目的探讨根治先天性巨结肠更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方法对 4 3例先天性巨结肠采用改良Duhamel术式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3例均痊愈 ,无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改良Duhamel术式 ,既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 。
- 杜太平李建华吕书珍
- 关键词:改良DUHAMEL术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方式
- 小儿腹部手术后肠套叠13例分析
- 2002年
- 目的 总结小儿腹部手术后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 13例腹部手术后肠套叠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由B超检查确诊 4例 ,通过手术确诊 9例。结果 13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早期诊断。
- 杜太平吕淑宏吕书珍
- 关键词:术后肠套叠腹部手术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