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婧
- 作品数:15 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脂肪来源的基质血管成分促进随意皮瓣血管化的研究
-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的基质血管成分(SVF)对皮瓣成活率的影响。方法:分离Wistar大鼠脂肪中的基质血管成分和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BM-MNCs),用CM-DiI标记。于大鼠背部设计10cm×3cm大小的矩形随意型皮瓣,...
- 盛玲玲杜子婧梁奕敏李慧婕李青峰
- 文献传递
- 去铁胺促进BMSCs靶向归巢和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应用低氧模拟剂去铁胺(desferrioxamine,DFO)模拟组织缺氧环境,观察其是否能促进BMSCs在大鼠随意皮瓣中的归巢和血管新生。方法分离、培养荧光素酶转基因Lewis大鼠的BMSCs和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选用4周龄Lewis雄性大鼠40只,在其背部形成10 cm×3 cm大小矩形皮瓣,然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A组于大鼠球后静脉丛注射200μL PBS;B、C组同上法分别注射浓度为1×10~6个/mL的FB和BMSCs 200μL;D组同C组方法注射BMSCs后,腹腔注射DFO[100 mg/(kg·d)],连续7 d。术后7 d,观察各组大鼠皮瓣成活情况并计算皮瓣成活率,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检测皮瓣血流情况;术后30 min及1、4、7、14 d采用生物发光成像检测移植细胞在大鼠体内分布情况;术后7 d行CD31免疫荧光染色计算毛细血管密度,免疫荧光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SDF-1)、EGF、FGF及Ki67的表达情况;利用荧光素酶抗体标记移植的BMSCs,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其是否参与损伤组织修复。结果术后7 d各组缺血皮瓣坏死边界已明确,C、D组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A、B组,D组高于C组(P<0.05)。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检测示,C、D组皮瓣血流值显著高于A、B组,D组高于C组(P<0.05)。生物发光成像示BMSCs随时间变化逐渐向缺血缺氧区迁移,最终分布到缺血组织中;术后14 d D组的光子信号明显强于其他组(P<0.05)。CD31免疫荧光染色示,C、D组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A、B组,D组高于C组(P<0.05)。C、D组SDF-1、EGF、FGF及Ki67的表达明显强于A、B组,D组强于C组。术后7 d移植的荧光素酶标记BMSCs表达于组织的动脉弹力层、毛细血管处和毛囊处。结论 DFO可以加速BMSCs向随意皮瓣缺氧区域的迁移归巢,加速BMSCs在缺血组织中的分化,同时促进缺血组织血管新生。
- 郑胜武杜子婧黄雄梅庄兢林根辉杨宇丁昕昝涛
- 关键词:去铁胺BMSCS归巢血管新生
- 一种不植皮的并指分离术在先天性并指畸形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不伴植皮术的指根背侧圣诞树形推进瓣在矫正先天性单纯型完全或不完全性并指畸形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回顾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我科完成的23例使用圣诞树形背侧推进瓣重建指蹼、且不伴植皮术的并指分离术病例,术后随访6~43个月,平均18.2个月。最终随访时间以患者健侧手为对照,使用视觉模拟量表来评估患手及指蹼的外形美观程度,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来判断术区的瘢痕增生情况,并分别测量患指PIP关节和DIP关节的主动关节活动度来评估患指活动功能。结果 本组23例重建指蹼均显示良好的宽度和合理倾斜度(约45°),患儿家长对患手外形美观度满意,术区无明显增生性瘢痕遗留。患指关节的主动活动度约为155°,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患手无明显活动功能障碍。结论 不伴植皮术的指根背侧圣诞树形推进瓣设计合理,手术操作简便,在矫正先天性单纯型并指畸形中方法有效可靠。
- 曹怡姜浩杜子婧韩冬
- 关键词:手畸形先天性外科皮瓣
- 我的指甲怎么变黑了
- 2023年
- 指甲上发现有黑色斑点,而且越长越大,形成一条黑线,上网搜索答案,“黑色素瘤”“甲下黑线”“癌变”等字眼映入眼帘,实在是吓人。这“黑线”到底为何物,会不会是个“坏东西”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杜子婧主治医师介绍,这可能是甲母痣在作崇。
- 杜子婧
- 关键词:黑色素瘤甲下整复外科指甲主治医师
- 3D打印β-TCP多孔复合支架的力学和生物学特性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3D打印β磷酸三钙[β-Ca3(PO4)2,β-TCP]多孔复合支架的力学和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动物实验中复合支架的设计提供指导。方法用新型可降解材料聚柠檬酸-1,8-辛二醇酯[poly(1,8-octanediol citrate),POC]为粘合剂,采用熔融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技术实现β-TCP支架的3D打印,并用多肽甘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Gly-Arg-Gly-Asp-Ser,GRGDS)对复合支架修饰,以改善复合支架的细胞黏附性。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支架的微观孔隙结构,使用材料试验机对复合支架进行压缩测试,并测量支架的水表面接触角;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检测支架的细胞黏附率和促细胞增殖能力;利用支架修复SD大鼠颅骨缺损模型,进一步研究其体内成骨能力。结果多肽在复合支架上均匀分布且不失活;复合多肽后支架的微观孔隙结构发生改变,细胞黏附率提高,但支架压缩模量、水表面接触角和体内成骨能力等特性未受明显影响。结论多肽修饰后的β-TCP多孔复合支架细胞黏附能力明显改善,而力学、亲水性和体内成骨能力等未受明显影响。研究结果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支架的构建提供新思路,也为该支架技术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
- 杜朝姜浩曹怡杜子婧赵丹阳于贞成张素珊韩冬
- 关键词:3D打印
- 3D打印PLA-HA复合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7
- 2016年
- 目的探讨并观察3D打印聚乳酸(PLA)-羟基磷灰石(HA)复合支架材料在体内成骨的可行性。方法将骨髓基质细胞与3D打印PLA-HA复合材料进行体外复合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生长黏附情况。选择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单侧胫骨内侧建立体内生物反应器模型,分离隐动、静脉血管束,并剥离胫骨内侧骨膜,将游离的动静脉血管束完全穿越支架材料内部并固定于胫骨骨膜囊内,此种方法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为实验组;单纯将复合骨髓基质细胞的3D打印PLA-HA复合材料回植于胫骨内侧骨膜囊内,此种方法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为对照组。术后6周取材,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骨分化相关基因,并进行显微CT三维重建及骨形态计量分析、HE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骨髓基质细胞能在3D打印PLA-HA复合材料上黏附生长。定量PCR检测成骨分化基因OPN及COLⅠ的表达,结果显示实验组OPN及COLⅠ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0333±0.5820和7.5452±0.5608;对照组OPN及COLⅠ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7248±0.9975和4.0173±0.2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CT扫描显示,实验组新生骨组织体积及骨小梁相对数目较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有新生骨组织形成,部分新生骨组织为编织骨,骨细胞体积大、数量多,呈编织状排列,骨细胞分化成熟;对照组可见部分新生骨样组织形成,骨细胞分化较成熟。结论以骨髓基质细胞为种子细胞,3D打印PLA-HA复合材料为支架,复合隐动、静脉血管束及自体骨膜,在体内能构建出功能相对完善的组织工程骨;3D打印PLA-HA复合材料可作为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
- 张海峰杜子婧毛曦媛赵丹阳杜朝姜闻博韩冬
- 关键词:3D打印骨组织工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
- 一种定制型的个性化3D打印仿真义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制型的个性化3D打印仿真义指,包括以下步骤:信息采集及三维重建;种植体的打印;种植体的种植;仿真义指的三维重建;义指的安装。通过三维影像技术确定种植钉及制作出定制型生理仿真义指,满足患者在功能以及外观上...
- 韩冬艾松涛张海峰杜子婧戴尅戎李青峰
- 文献传递
- 指动脉终末指背支逆行岛状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感觉功能评价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伴有或不伴有神经吻合的指动脉终末指背支(Distal dorsal branch,DDB)逆行岛状瓣对于指端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27例指动脉DDB皮瓣修复的指端缺损病例,分为吻合神经组和未吻合神经组,术后平均随访13.2个月(6~28个月),以Semmes-Weinstein(SW)单丝试验、静态和动态两点辨别觉来评价皮瓣感觉功能,以视觉模拟量表评估疼痛感,冷耐受度评分表检测皮瓣冷耐受。结果两组皮瓣均存活,外形满意。长期随访显示,吻合神经组与未吻合神经组的SW单丝试验结果、静态和动态两点辨别觉、皮瓣疼痛感和冷耐受度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指动脉DDB皮瓣是指尖修复的一种选择。未吻合神经的DDB皮瓣可恢复感觉功能。
- 曹怡杜子婧韩冬姜浩
- 关键词:指端损伤
- 脂肪基质血管成分移植促进随意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移植是否可以促进随意皮瓣成活,及其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分离4周龄Wistar大鼠脂肪中的SVF及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BM-MNCs),RT-PCR检测VEGF和bFGF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根据移植细胞的不同,将24只Wistar大鼠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BM-MNCs组和SVF组。在大鼠背部设计一个10 cm×3 cm大小的矩形皮瓣,分别将含有5×107个SVF及BM-MNCs的混悬液各1 mL均匀注射至皮下组织层,对照组单纯注射1 mL PBS。2 d后,皮瓣掀开原位缝合,术后7 d统计皮瓣的成活率。取各组皮瓣相同部位的组织,实时定量PCR检测组织中VEGF和bFGF基因的表达。结果 SVF和BM-MNCs细胞中VEGF和bFGF的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皮瓣原位缝合后7 d,SVF组和BM-MNCs组皮瓣的成活率分别为(72.2±2.0)%和(76.4±3.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8±4.6)%(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SVF组和BM-MNCs组皮瓣组织中VEGF和bFGF基因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SVF移植入皮瓣后可以通过旁分泌生长因子如VEGF和bFGF等增加皮瓣的成活面积。
- 盛玲玲杜子婧李华李慧婕周达李青峰
- 关键词:随意皮瓣血管化
- 一种定制型的一体化3D打印仿真义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制型的一体化3D打印仿真义指,包括以下步骤:信息采集及三维重建;仿真义指的三维重建;义指的安装。通过三维影像技术确定口腔种植钉型号及打印出定制型生理仿真义指,满足患者在功能以及外观上的需要。完成手指的功...
- 韩冬艾松涛张海峰杜子婧戴尅戎李青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