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 作品数:12 被引量:64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发展性照顾在促进早产儿胃肠、免疫功能成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胃肠、免疫功能成熟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常规组在不能经口喂养期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组给予发展性照顾,选取40例同期出生的足月儿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常规组早产儿血胃泌素( GAS)、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并比较早产儿与对照组IgM、IgG水平。结果出生时两组 G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生5 d常规组早产儿GAS为(115.59±25.87)ng/L,低于观察组的(138.52±26.6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P<0.01);出生10 d常规组早产儿IgG、IgM分别为(83.56±21.17),(1.54±0.62) Ug/ml,观察组分别为(91.19±21.29),(1.78±0.62)U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0,1.93;P>0.05);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为(9.12±2.1)d,少于常规组的(12.00±2.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P<0.01);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98‰,常规组为3.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P>0.01)。结论发展性照顾可促进早产儿胃泌素的释放,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及体重增长,但短期对免疫功能无明显促进作用。 刘永琴 王汉青 徐芬 焦小英 杨倩关键词:早产儿 发展性照顾 胃泌素 体液免疫 新生儿排痰器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 2015年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新生儿呼吸道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差,肺部感染多发,且因新生儿支气管平滑肌发育不成熟,咳嗽反射弱,肺炎时气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造成气道阻塞,影响通气及换气功能而加重病情。排痰的重要护理措施为拍背,通过震动,使附着在支气管壁的分泌物松动,随气流排出。目前临床上的操作为医护人员手呈空心掌,利用腕部力量叩击患儿背部,其缺点为接触面积过大,受力不均匀,力度不易控制,易造成疼痛感。本研究设计一种新生儿排痰装置,护士给新生儿叩击背部时,能够很好地控制叩击的力度,且叩击的范围较小,可使每次叩击的受力面积和力度均匀,不会对新生儿造成疼痛感,并可按解剖位置作重点加强,提高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俞萍萍 杨倩 刘永琴关键词:新生儿期 排痰 新生儿肺炎 气道分泌物 新生儿呼吸道 支气管平滑肌 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索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产儿按编号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例,二组早产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治疗措施相同。常规组在不能经口喂养期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组给予发展性照顾,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早产儿血液中胃泌素(GAS)的水平,记录二组早产儿体重增长速度,日龄1,3个月头围、体重、身高。结果开奶前(入院时)、5,10d早产儿常规组GAS分别57.20±14.03、115.59±25.87、174.09±26.48,观察组早产儿GAS分别为58.01±15.19、138.52±26.62、195.20±24.24,二者除入院时外,5,10d观察组GAS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观察组(9.12±2.19)d,常规组(12.00±2.12)d(P<0.05);1个月时头围、体重、身高常规组(34.40±0.74)cm、(2.80±0.24)kg、(45.07±0.86)cm,观察组分别为(34.86±0.82)cm、(2.98±0.25)kg、(46.05±1.34)cm;3个月时头围、体重、身高常规组(35.77±1.95)cm、(5.02±0.24)kg、(51.16±0.91)cm,观察组分别为(36.64±1.02)cm、(5.26±0.31)kg、(52.15±1.77)cm,观察组生长发育速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可促进早产儿胃泌素的释放,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及体重增长,有利于早产儿体格的发育。 徐芬 沈莉芬 刘永琴 杨倩 张晴娟关键词:早产儿 发展性照顾 胃泌素 体重 生长发育 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免疫功能成熟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索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免疫功能成熟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产儿按编号分为常规组、试验组各50例,取同期出生的足月儿40例为对照组,两组早产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治疗措施相同。常规组在不能经口喂养期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试验组给予发展性照顾,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早产儿血液中IgG、IgM的含量,记录两组早产儿体重增长速度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早产儿出生时IgG、IgM水平均明显低于足月儿,两组早产儿出生时、生后10d的IgG、IgM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恢复出生时体重所需天数试验组明显早于常规组;院感发生率试验组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发展性照顾可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降低院感发生率。 施玲玲 杨倩 刘永琴关键词:早产儿 发展性照顾 体液免疫 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产儿按出生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50例,两组早产儿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常规组在不能经口喂养期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实验组给予疼痛干预、音乐疗法等发展性照顾。比较两组早产儿血液中胃泌素(GAS)水平、体重增长速度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出生后5 d、10 d GAS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早于常规组(P<0.05),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可促进早产儿GAS释放,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及体重增长,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陈伟红 刘永琴 徐芬 焦小英 杨倩关键词:早产儿 发展性照顾 胃泌素 喂养不耐受 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生长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实验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常规组在不能经口喂养期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实验组给予发展性照顾,记录2组早产儿奶量、体质量增长速度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入院时、7 d、14 d早产儿常规组进奶量分别为(28.20±9.33)mL、(187.13±50.87)mL、(343.27±61.39)mL,实验组早产儿进奶量分别为(28.70±8.23)mL、(238.83±49.00)mL、(437.40±61.28)mL,7 d、14 d实验组进奶量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恢复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实验组(9.07±2.05)d,常规组(12.0±1.97)d,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实验组10%,常规组27%,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可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及体质量增长,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刘永琴 王汉青 俞萍萍 杨倩关键词:早产儿 发展性照顾 体质量 喂养不耐受 音乐干预和抚触对50例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音乐干预和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产儿按编号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50例,两组早产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治疗措施相同。观察组在出生后48h内实施抚触及音乐干预,每日2次,每次15min,实施2周,记录两组早产儿奶量、体质量增长速度、睡眠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入院时、7d、14d早产儿常规组进奶量(mL)分别为28.50±8.19、184.02±43.34、333.96±79.73,观察组早产儿进奶量(mL)分别为28.86±7.70、237.82±48.88、426.50±62.08,观察组进奶量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所需时间(9.07±2.05)d,常规组(12.00±1.97)d;观察组睡眠时间(19.23±2.05)h,常规组(18.12±1.74)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0%,常规组2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干预和抚触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徐沁芳 杨倩 王汉青 刘永琴关键词:生长发育 抚触 音乐干预 儿童保健 游泳和抚触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游泳抚触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将7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采用的护理措施,治疗措施均相同。对照组早产儿出院后按常规至儿保门诊体检,观察组早产儿出院后即给予每周3次游泳抚触,记录两组早产儿1、3个月头围、体质量、身长。结果观察组1、3个月时头围、体质量、身长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泳抚触可增强早产儿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增加早产儿睡眠时间,有利于早产儿体格的发育。 孟月芳 杨倩 刘永琴关键词:体格发育 游泳 抚触 儿童保健 早产 流程改造在早产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流程改造在早产儿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2013-11/2014-04住院的适于胎龄的早产儿112例为观察组,选择与实施活动前2010-05/2013-10收治的适于胎龄的早产儿9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早产儿治疗措施相同,喂养及胃肠外营养方法相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流程再造优化:建立新生儿皮损、液体外渗、窒息、胃食管反流预警机制;创造与母体子宫内环境接近的"鸟巢"环境;进行疼痛干预。比较入院7、14d两组早产儿进食奶量及护理难免并发症发生率(留置针脱出、液体外渗、皮损)。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入院7、14d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发生留置针脱出、液体外渗、皮损分别为1.78%(2/112)、3.57%(4/112)、3.57%(4/112),少于对照组的8.33%(8/96)、10.42%(10/96)、12.50%(1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再造优化管理早产儿可降低护理难免并发症发生率,可促进早产儿进食奶量增长,提高生存质量。 吕雯 杨倩 刘永琴关键词:儿科护理学 穴位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生物刺激反馈仪穴位刺激对经产妇产后宫缩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10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发生产后宫缩痛的经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2例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刺激三阴交联合足三里穴位治疗。对比两组在按压子宫、静脉滴注缩宫素、哺乳、下床活动、改变睡姿、无任何刺激情况时6个固定情境下的疼痛评分情况、产后出血量以及两组剖宫产经产妇开始下床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两组在6个固定情境下的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回病房后24 h、24~48 h阴道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经产妇开始下床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观察组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缓解产后宫缩痛,不影响子宫复旧,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 张丽华 杨志勇 杨倩 孙苏 朱丽 钱湘云关键词:产后宫缩痛 生物反馈疗法 穴位 三阴交穴 经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