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新宇

作品数:64 被引量:737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3篇脊柱
  • 27篇脊柱侧
  • 26篇侧凸
  • 25篇脊柱侧凸
  • 15篇手术
  • 12篇特发性脊柱
  • 11篇矫形
  • 10篇特发性脊柱侧...
  • 10篇青少年特发性
  • 9篇关节
  • 8篇融合术
  • 8篇内固定
  • 7篇青少年特发性...
  • 7篇后路
  • 7篇脊柱融合
  • 7篇脊柱融合术
  • 6篇手术治疗
  • 6篇术后
  • 5篇选择性
  • 5篇腰椎

机构

  • 6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航天医学工程...
  • 2篇南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抚顺市中心医...

作者

  • 63篇杨新宇
  • 55篇邱贵兴
  • 37篇翁习生
  • 35篇仉建国
  • 32篇王以朋
  • 23篇沈建雄
  • 19篇于斌
  • 14篇赵丽娟
  • 13篇林进
  • 11篇李其一
  • 11篇赵宏
  • 10篇李书纲
  • 10篇金今
  • 10篇吴志宏
  • 9篇徐宏光
  • 8篇田野
  • 8篇赵宇
  • 6篇任玉珠
  • 6篇高增鑫
  • 5篇刘勇

传媒

  • 10篇中华外科杂志
  • 10篇中华骨科杂志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医学全科...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第七届北京骨...
  • 1篇第七届全国脊...
  • 1篇第一届中国S...
  • 1篇第八届全国骨...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1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 4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选择性胸椎融合
<正>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选择性胸椎融合治疗的适应证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6年1月间行选择性胸椎融合病例,所有病例远端融合椎均采用椎弓根钉固定, 内固定物用钉钩混用方式。通过分析所有...
仉建国邱贵兴王以朋于滨沈建雄赵宏杨新宇任玉珠
文献传递
简易且能避免污染的细胞培养方法
2007年
宋福津杨新宇
关键词:细胞培养方法避免污染二氧化碳培养细胞感染细胞恒温箱
术中体感诱发电位改善对颈椎病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预测(英文)被引量:3
2005年
背景:体感诱发电位脊髓功能监护操作较为简单,结果较为可靠,是目前广为采用的术中脊髓监护方法。目的:评估术中脊髓功能监护时体感诱发电位信号的改善对颈椎病患者术后脊髓功能的预测价值。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单位:协和医院骨科。对象: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01-01/10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34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24例,后路单开门手术3例,双开门手术7例。根据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将患者分为体感诱发电位改善组12例,体感诱发电位无变化组22例。方法:对所有患者的神经损伤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分别于术前,术后1,2,4周,3,6个月进行评分。每例患者在术中均接受体感诱发电位脊髓监护,并将体感诱发电位信号的变化分为改善(波幅增加50%以上或潜伏期减少10%以上),减弱(波幅降低50%以上或潜伏期延长10%以上)和无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各时间点JOA评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1,2周检查JOA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改善组较体感诱发电位无变化组明显提高[(14.08±1.44)分,(14.17±1.11)分,(12.73±1.42)分,(12.86±1.28)分,P<0.05],术后4周及3个月和6个月随访检查,JOA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改善组与体感诱发电位无变化组基本相似[(14.00±1.04)分,(13.58±1.08)分,(13.68±1.61)分,(13.82±1.01)分,(13.41±1.22)分,(13.41±1.47)分,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术中SEP监护信号的改善可以预示术后早期良好的临床效果。
杨新宇李书纲翁习生邱贵兴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远期疗效评价被引量:166
2001年
目的评价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不同类型脊柱疾患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475例各种脊柱疾患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6例,平均年龄(49.1±16.5)岁;女259例,平均年龄(48.7±13.9)岁。包括:腰椎滑脱217例,腰椎管狭窄7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32例,胸腰椎骨折72例,脊柱侧凸60例,其他18例。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包括:Dick55例,Steffee79例,CD54例,RF82例,DRFS59例,TSRH29例,USS19例,SOCON44例,Dynalock24例,Diapson22例,Tenor5例,CDH3例。融合范围:一个节段310例,二个节段96例,三个节段9例,与钩合用60例。结果428例(占90.1%)获(6.0±3.7)年随访。退变性腰椎滑脱、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不稳及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79.9%、87.9%、77.0%、89.3%和62.7%;脊柱活动改善率分别为90.5%、90.9%、83.6%、92.9%和52.5%;腰背痛改善率分别为89.9%、87.9%、85.2%、89.3%和84.8%;下肢疼痛改善率分别为93.9%、90.9%、93.4%、92.9%和79.7%。退变性腰椎滑脱、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及胸腰椎骨折的椎体复位满意率分别为90.5%、87.9%和91.5%。SOCON技术对滑脱椎体复位满意率最高,为92.3%;其次是RF,为90.8%;Dick、Steffee及DRFS技术复位满意率为81.2%;其余内固定技术对滑脱?
翁习生邱贵兴张嘉杨新宇李书纲赵宏金今沈建雄
关键词:内固定器骨螺丝脊柱疾病椎弓根内固定术
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的操作技术和初期临床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起完成的胸腔镜下Eclipse矫形融合术病例,对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躯干偏移、顶椎偏距...
邱贵兴仉建国于斌王以朋杨新宇
关键词:脊柱侧凸前路融合术电视辅助胸腔镜器械固定微创手术手术并发症
文献传递
前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矫治脊柱侧后凸被引量:49
2004年
目的评价前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完全分节的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近期疗效。方法完全分节的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1.5~16岁,平均11.8岁。半椎体T41例,T51例,T61例,T103例,T112例,T121例,L21例,L33例,L41例,L51例。均行前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后路矫形固定融合术。内固定器械包括:CDH(M8)5例,TSRH3例,儿童TSRH1例,Isola1例,儿童Isola2例,MossMiami3例。通过术前、术后和随访时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侧凸的顶椎偏移,并记录脊柱融合节段和融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7个月,平均17个月。手术时间170~520min,平均395min。术中出血量180~1600ml,平均805ml。固定融合节段为2~9节椎体,平均4.3节。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51.2°矫正至15.9°,矫正率为68.9%,随访中无明显丢失。后凸由术前平均31°矫正至16°,随访中无明显丢失。顶椎偏移由术前4.7mm矫正至1.9mm。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皮肤压疮1例,术中椎弓根切割1例。术后出现侧凸和后凸弧延长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前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可直接去除致畸原因,最大程度地矫正完全分节的半椎体畸形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早期手术可明显缩短融合范围。
仉建国邱贵兴刘勇王以朋徐宏光杨新宇任玉珠
关键词:脊柱侧凸脊柱后凸脊柱融合术
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并发症及预防策略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分析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并发症,并探讨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140例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10.8岁,所有病例均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对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冠状面畸形节段头侧及尾侧代偿弯Cobb角进行测量分析.同时统计各病例手术时间、融合节段、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29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98.4 ml.随访时间3- 119个月,平均25个月.切除1-3个椎体,平均切除1.1个椎体.冠状面节段性侧凸Cobb角术前平均42.5°,术后10.6°,末次随访12.2°,矫正率为71.3%;节段性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29.5°,术后6.6°,末次随访7.2°,矫正率为66.8%;畸形节段头侧以及尾侧代偿弯自行矫正率分别为52%和69.7%.共13例患者发生14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9.29%,包括椎弓根骨折3例次,断棒2例次,椎弓根拉长2例次,因螺钉突出拆除内固定2例次,伤口并发症2例次,畸形加重行翻修2例次,呼吸延长1例次.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后路半椎体切除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畸形矫正效果,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极低,但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予避免.
郭建伟仉建国王升儒李其一张延斌杨新宇赵丽娟
关键词:脊柱侧凸先天性截骨术并发症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周围皮缘坏死的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周围皮缘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1月,全膝关节置换382例患者(494膝)中发生切口周围皮缘坏死15例,回顾性分析这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平均60分。结果伤口清创后所有患者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较正常延长3周以上;9例患者术后伸膝乏力伴前膝痛,6个月后明显好转。术后15例患者经平均2年随访,结果显示平均膝关节活动度92°;膝关节HSS功能评分术后提高至平均86分;无继发感染和畸形发生。结论发现皮肤坏死应尽早清创,坚持适当功能锻炼,仍可获得良好疗效。掌握微创技术可预防切口周围皮缘坏死。
高增鑫邱贵兴翁习生林进金今赵庆赵宏汪学松杨新宇
关键词:微创
术前肺功能检查在脊柱侧凸手术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评价术前肺功能检查(PFTs)在预测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以1996年10月~1999年10月完成的298例脊柱侧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前肺功能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开胸手术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2%,而未开胸手术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2%,两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00);正常PFTs患者术前呼吸困难症状发生率为27%,异常PFTs患者术前呼吸困难症状发生率为77%,提示术前呼吸困难症状与异常PFTs相关(P=001),但与肺部并发症发生无关(P=052)。在60%<肺活量占预计值的比例(FVCR)<80%、40%
仉建国王炜邱贵兴刘勇钱文伟翁习生杨新宇王以朋任玉珠佟智慧曹昱
关键词: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脊柱侧凸
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颈椎病伴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
2008年
目的评价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颈椎病伴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病伴颈椎后凸畸形17例。测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X线中立侧位相后凸Cobb角。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颈椎X线屈伸侧位相,观察融合节段的稳定性。分析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8个月。术前平均颈椎后凸Cobb角为-16.1°,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平均后凸Cobb角分别为-3.3°和-3.8°。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稳定。术后6个月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增加(5.2±1.6,P〈0.05),平均改善率为64.3%。未出现神经根、椎动脉和脊髓损伤。结论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病伴颈椎后凸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胡建华李佳忆杨新宇邱贵兴
关键词:颈椎脊柱后凸内固定器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