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炎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衰竭
  • 2篇肝衰
  • 2篇肝衰竭
  • 1篇蛋白
  • 1篇豆状核
  • 1篇豆状核变性
  • 1篇短程
  • 1篇短程治疗
  • 1篇血浆
  • 1篇血浆铜蓝蛋白
  • 1篇糖皮质
  • 1篇糖皮质激素
  • 1篇铜蓝
  • 1篇铜蓝蛋白
  • 1篇皮质
  • 1篇皮质激素
  • 1篇重型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钢二医院
  • 1篇惠来县人民医...

作者

  • 3篇吴元凯
  • 3篇杨波
  • 3篇高志良
  • 2篇陈忠诚
  • 2篇谢仕斌
  • 1篇崇雨田
  • 1篇柯伟民
  • 1篇陈禄彪
  • 1篇吴宗华
  • 1篇田德英
  • 1篇许珏
  • 1篇曹红
  • 1篇谢伟东

传媒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血浆铜蓝蛋白在乙型肝炎不同肝功能状态的水平及意义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乙型肝炎不同肝功能状态时血浆铜蓝蛋白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衡量肝功能损害的严重性,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并比较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极期以及恢复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铜蓝蛋白水平。结果肝豆状核变性(n=50)、慢加急性肝衰竭极期和恢复期(n=3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n=50)的MELD评分分别为11.1±6.5、20.4±4.2、10.9±4.9、9.6±9.8,血浆铜蓝蛋白分别为(0.065±0.036)g/L、(0.176±0.037)g/L、(0.210±0.056)g/L、(0.197±0.038)g/L;血浆铜蓝蛋白水平4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存在差异(F=111.4,P<0.001),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低于其他3组(P<0.001)。结论肝豆状核变性血浆铜蓝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相对于肝豆状核变性,没有肝衰竭的慢性乙型肝炎血浆铜蓝蛋白水平几乎正常。慢加急性肝衰竭极期血浆铜蓝蛋白水平仅轻度下降,随着肝功能衰竭的恢复,血浆铜蓝蛋白恢复正常。
杨波吴元凯曹红陈忠诚高志良柯伟民
关键词:血浆铜蓝蛋白肝豆状核变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乙型肝炎
ALT、AST、TBil及PT变化趋势与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9
2012年
目的分析ALT、AST、TBil、PT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病程中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对预后判定的意义。方法499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后每周检测其血清ALT、AST、TBil、PT,分析上述指标动态变化趋势及与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时两组间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入院第2~6周,死亡组ALT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而死亡组AST水平则在入院第1~5周均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ALT及AST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但在相同时间里死亡组ALT及AST下降幅度较存活组小,入院第6周后两组ALT、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TBil、PT水平在入院后各周检测均高于存活组(P<0.001)。在第一周内两组TBil均升高,但从入院后第二周开始,存活组TBil、PT达峰值后开始随时间逐渐下降,而死亡组TBil、PT则随时间持续升高。结论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入院后早期ALT、AST、TBil、PT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其预后,动态观察其变化有助于早期判断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杨波吴元凯陈忠诚高志良崇雨田谢仕斌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短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倾向的近期疗效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短程冲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倾向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2010年7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倾向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10mg/次,静脉推注1次/d,治疗3d.检测并比较第0、1、2、4、8、10和12周患者ALT、TBil、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两组治愈好转率及住院天数.结果 入院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的ALT水平分别为(561.6±425.1)和(576.8±437.8) U/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治疗后两组ALT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自人院第1周起,在以后各周的检测中治疗组ALT均低于对照组,但第12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LT水平分别为(38.9±10.9)和(40.6±11.3) 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P>0.05).治疗组TBil水平在治疗后第1、2、4、8、10和12周分别为(449.2±185.3)、(350.1±194.8)、(235.6±91.6)、(189.6±64.7)、(120.8±56.9)和(74.6±32.8) μmol/L,均低于对照组(t=-7.20、-12.97、-17.52、-14.80、-11.60和-10.71,P<0.05),PT 水平在治疗后第1、2、4、8、10和12周分别为(40.2±6.7)、(30.3±10.6)、(27.3±5.9)、(22.3±6.4)、(19.4±6.5)和(17.3±7.5)s,均高于对照组(t=-6.05、-6.68、-8.48、-10.28、-6.60和-4.69,P<0.05).治疗组的治愈好转率86.7%(2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13/30)(x2=0.02,P<0.05),平均住院时间32.1 d,短于对照组79.7 d(t=-17.27,P<0.05).结论 在内科治疗基础上使用小剂量激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倾向患者能更快有效改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提高治愈好转率,缩短住院时间.
杨波吴元凯吴宗华谢伟东许珏高志良陈禄彪谢仕斌田德英
关键词:重型肝炎糖皮质激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