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爽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营养因子
  • 2篇源性
  • 2篇源性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细胞移植
  • 2篇脑源性
  • 2篇脑源性神经
  • 2篇脑源性神经营...
  • 2篇脑源性神经营...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骨折
  • 2篇干细胞

机构

  • 4篇沈阳医学院奉...

作者

  • 4篇杨爽
  • 4篇陈晓春
  • 1篇牛庆飞
  • 1篇贾乐生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四肢骨折D-二聚体的变化与血栓形成相关性及干预性治疗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肢体骨折后D-二聚体的变化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及初步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3月~2005年1月间本院的四肢骨折患者伤后4d内D-二聚体进行测定,3d后仍阳性的患者,行肢体血管彩超检查,确诊DVT的发生,对确诊患者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结果110例患者中,48h内D-二聚体阳性患者为9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33例,发生率为36.2%;72h后D-二聚体仍为阳性患者41例,发生DVT仍为33例,发生率80.5%。33例患者给予低分子量肝素(尤尼舒)治疗7~10d,症状逐渐消失,无肺脑栓塞的发生。结论2d内D-二聚体阳性对DVT预测性较差,3d后仍为阳性,可以预测DVT的发生,下肢骨折发生DVT的比率远高于上肢骨折,低分子量肝素对DVT有初步的治疗作用。
陈晓春贾乐生杨爽
关键词:D-二聚体四肢骨折深静脉血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英文)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近年来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目前相关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04/07在中国医科大学神经解剖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选取鼠龄3个月的SD大鼠64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0-300g,随机抽取4只大鼠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其余60只用于制备脊髓横断损伤模型。方法:60只大鼠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细胞移植组(n=24):脊髓损伤后第7天,无菌条件下以微量注射缓慢注入含骨髓问充质干细胞(1×10^9L^-1)的培养液5μL至脊髓损伤区:PBS组(n=24):注入等量(5uL)磷酸盐缓冲液体:空白对照组(n=12):注入生理盐水5uL。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子造模后7,14,28d取材,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结果:60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10代以后细胞增殖能力有所减弱,胞体变得扁平,若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则可维持其增殖能力和形态。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有一定表达,细胞移植后第7,14,28天,细胞移植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高于PBS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与PBS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的再生,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机制。
陈晓春牛庆飞杨爽
关键词:脊髓损伤干细胞移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再修复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4只作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提取MSCS;制做脊髓横断损伤模型,细胞移植组24只,PBS(磷酸盐缓冲液)液组24只,空白对照组12只。于脊髓损伤后第7天,无菌条件下,细胞移植组以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入含MSCS的培养液5μl,磷酸盐缓冲液组5μl,对照组未加任何干预因素。分别于术后7d、14d、28d麻醉下行心脏灌流固定取T10节段脊髓,细胞移植组与磷酸盐缓冲组取出损伤节段的脊髓,空白对照组于同一节段取出相应脊髓。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M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正常大鼠脊髓组织中有一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后7d、14d及28d,细胞移植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高水平表达,与缓冲液组相比较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轴突的再生,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机制。
陈晓春杨爽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胫骨骨折内外侧钢板固定术后康复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比较分析胫骨骨折内、外侧钢板固定术后的康复过程。方法选择胫骨骨折行内、外侧钢板固定两组病人,内侧钢板固定61例,外侧钢板固定47例。统计骨折后临床愈合时间及术后皮肤坏死的发生率,两组对比。结果内侧钢板固定组临床愈合时间(6.1±0.8)w,外侧钢板固定组临床愈合时间(8.9±1.4)w,两组差异显著。皮肤坏死发生率内侧组6.5%(4/61),外侧组6.8%(3/4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胫骨骨折内侧钢板固定,优于外侧钢板固定,不仅手术操作简便,对伤口周围软组织损伤轻微,而且骨折术后愈合时间更短,皮肤坏死发生率亦相似。
陈晓春杨爽
关键词:胫骨骨折钢板固定术后康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