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立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河豚
  • 3篇河豚鱼
  • 2篇基因
  • 2篇格式化
  • 1篇粘粒文库
  • 1篇染色体
  • 1篇人工染色体
  • 1篇细菌人工染色...
  • 1篇细菌人工染色...
  • 1篇模式生物
  • 1篇基因研究
  • 1篇基因组
  • 1篇基因组文库
  • 1篇基因组学
  • 1篇脊椎动物
  • 1篇比较基因组
  • 1篇比较基因组学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篇刘山鸣
  • 3篇杨立
  • 2篇吴东颖
  • 2篇高春生
  • 2篇刘国仰
  • 2篇杨焕明
  • 2篇戴理
  • 1篇张秀清
  • 1篇丁立
  • 1篇蔡胜和
  • 1篇刘勇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国外医学(遗...

年份

  • 1篇1999
  • 2篇199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河豚鱼基因组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的构建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研究模式生物——河豚鱼的基因组以及利用河豚鱼基因组"小而全"的特点研究人类基因组。方法以红鳍东方豚(Fugu rubripes)的精子DNA为材料,以pBelo BAC 11为载体,构建河豚鱼基因组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格式化文库(gridded library)。结果该文库包含23 040个克隆,分别保存在240块96孔细胞培养板中。经对100个随机抽样的克隆分析表明,插入片段平均大小为100 kb,因此,该文库相当于河豚鱼单倍体基因组(400Mb)的6倍,即6个库容量。酶切分析10个克隆证明,经100代繁殖其插入片段仍然稳定不变。结论该文库符合BAC基因组文库的所有要求。
刘山鸣刘勇张小晓周巍杨立张秀清吴东颖蔡胜和高春生郞铁明丁立戴理刘国仰杨焕明
关键词:河豚鱼细菌人工染色体
河豚鱼基因组格式化粘粒文库的构建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构建河豚鱼基因组文库,为人类基因组的研究提供资料。方法以红鳍东方豚的精子DNA为材料,采用含有“外显子捕获”元件的粘粒(sCOGH2)作为载体,构建河豚鱼的基因组粘粒文库。结果该文库共有57600个克隆,分别被保存在600块96孔细胞培养板中,插入片段的大小平均为35kb,相当于5.0个库容量,即从本文库中筛选到河豚鱼基因组任一单拷贝序列的机率为99.2%。该文库能承受10次以上的反复冻融,重组粘粒克隆在传代中仍保持高稳定性。以河豚鱼基因组DNA为探针进行Southern印迹分析,结果显示出强阳性的杂交信号。结论该文库符合粘粒文库的质量要求。
杨立刘山鸣张小晓周巍贾开亮戴理吴东颖高春生刘国仰杨焕明
关键词:河豚鱼比较基因组学粘粒文库
脊椎动物基因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河豚鱼被引量:6
1998年
模式生物对于人类基因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大肠村菌、线虫、果蝇、小鼠等模式生物在比较定位(com-parativemapping)、比较测序(comparativesequencing)、基因结构与功能的比较研究中起了重大作用。但前四者在形态学、个体发生、发育等方面与脊椎动物相差甚远,基因组差异很大,而小鼠的基因组都丝毫不比人的简单,理想的人类基因组模式生物应该具有小而简单且基因数目与人类接近的基因组。河豚鱼就是这样一种新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组特点是大小只有300~400Mb(为人类基因组的1/7~1/8),重复序列少且成簇排列,基因间序列少而小,内含子普遍比人的小,基因数目却与人的大致相当。河豚鱼作为脊椎动物基因组研究的模式生物在比较测序、基因分离、基因结构功能的研究、基因转移等方面有着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刘山鸣杨立
关键词:脊椎动物基因研究河豚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