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丽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单胞菌
  • 16篇铜绿
  • 16篇铜绿假单胞
  • 16篇铜绿假单胞菌
  • 16篇假单胞菌
  • 7篇生物膜
  • 5篇铜绿假单胞菌...
  • 4篇生物被膜
  • 4篇氨溴索
  • 3篇毒力
  • 3篇依地酸
  • 3篇蒜素
  • 3篇铜绿假单胞菌...
  • 3篇黏液型铜绿假...
  • 3篇密度感应
  • 3篇基因
  • 3篇大蒜
  • 3篇大蒜素
  • 2篇毒力因子
  • 2篇信号

机构

  • 16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林丽华
  • 15篇余加林
  • 11篇林雅茵
  • 7篇芦起
  • 5篇刘官信
  • 4篇杨锡强
  • 3篇孙小敏
  • 2篇邹志慧
  • 2篇钟海英
  • 2篇冉桃
  • 1篇王家蓉
  • 1篇包蕾
  • 1篇邓兵
  • 1篇李芳
  • 1篇华子瑜
  • 1篇李娅莎
  • 1篇李亚莎
  • 1篇卢起

传媒

  • 7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0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镁离子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镁离子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早期黏附和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荧光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96孔板底部黏附细菌的荧光强度,荧光探针FITC-ConA染细菌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Polymeric Substances,EP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多糖差别;SYTO9/PI染生物膜内细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合BF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mage Structor Analyzer,ISA)对各组生物膜结构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2 d时,空白组和1 mmol/L镁组的黏附细菌的荧光强度分别为1845.67±45.3和2254.78±42.45,t=-9.96,P<0.05;0.1mmol/L的镁浓度下荧光强度也有增加,其余各时间组趋势与2 d组相似;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随着镁浓度增加,EPS增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随着镁浓度增加,生物膜活菌增加、菌落变密集;ISA软件分析结果示:空白组和1 mmol/L镁组的6 d生物膜厚度分别为(25.80±1.16)μm和(34.87±1.59)μm,t=-13.85,P<0.05;区域孔率分别为0.96±0.05和0.90±0.04,t=2.48,P<0.05;平均扩散距离分别为1.54±0.15和1.92±0.16,t=5.23,P<0.05;结构熵分别为3.64±0.57和4.70±1.09,t=-2.6,P<0.05,3 d组生物膜也有相同的趋势。结论镁离子可以增强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早期黏附,影响随后生物膜的形成及结构。
林雅茵余加林卢起林丽华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镁离子
铜绿假单胞菌3-氧十二烷酰高丝氨酸内酯信号分子对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和4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信号分子3-氧十二烷酰高丝氨酸内酯(3-O-C12-HSL)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凋亡以及TLR2/4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自健康献血者血液中分离单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以0、1、10、50和100μmol/L 3-O-C12-HSL作用,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3-O-C12-HSL分别作用对人单核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用RT-PCR测定单核细胞TLR2/4 mRNA表达。结果3-O-C12-HSL刺激单核细胞12 h后TLR2/4 mRNA表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关系,TLR2/4 mRNA在100μmol/L时最为显著(0.3494±0.0979,0.3351±0.1121)。3-O-C12-HSL对单核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3-O-C12-HSL可以激发单核细胞细胞凋亡,下调Toll样受体的表达水平,从而削弱单核细胞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应答能力,这可能是铜绿假单胞菌逃逸免疫清除的重要原因之一。
芦起余加林林丽华冉桃邓兵李亚莎杨锡强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单核细胞
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应系统毒力因子及相关基因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F)密度感应(QS)系统所调控的毒力因子编码基因以及各自对应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平板培养法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建立成熟的BF体外模型.采用不同浓度氨溴索干预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RT-PCR)检测其对QS系统各毒力因子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外毒素A和弹性蛋白酶水平;采用地衣酚—硫酸法检测鼠李糖脂水平;采用Folin—酚比色法检测碱性蛋白酶活性.结果:经氨溴索3.750g/L作用后基因toxA,rhlA,lasB,aprAmRNA相对于培养基对照组的表达量均显著减少,由1.000分别变化为(3.03±0.08),(2.70±0.09),(2.10±0.10),(2.20±0.10)(P<0.05).同时毒力因子外毒素A、弹性蛋白酶、鼠李糖脂、碱性蛋白酶的表达量也较培养基对照组明显减少,分别由(15220.16±988.89),(81.38±5.44),(289.73±6.72),(5011±108.78)减少至(3481.59±599.64),(29.76±3.84),(101.74±3.32),(1757±57.21)(P<0.05).经氨溴索1.875g/L干预后具有同样趋势,但效应不如高浓度明显(P<0.05).结论:氨溴索可以降低BFQS系统调控的毒力因子编码基因以及各自对应的毒力因子的表达.
孙小敏余加林林丽华林雅茵李娅莎
关键词:氨溴索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密度感应系统毒力因子
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缺陷株生物膜细菌活力和黏附作用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PAO1及密度感应缺陷株(lasI rhlI基因缺陷)生物膜(BF)细菌活力及早期黏附的影响。方法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0、1.875、3.75mg/ml)氨溴索对PAO1菌株、lasI rhlI菌株生物膜菌落的清除效应;荧光多功能酶标仪检测不同浓度氨溴索作用后PAO1菌株、lasI rhlI菌株的荧光强度,计算黏附率以反映干预对细菌黏附的影响。结果氨溴索作用后,两种菌株的活菌生存率和黏附率均出现下降,lasI rhlI株活菌生存率较PAO1株下降更明显(P<0.05),而PAO1株黏附率较lasI rhlI株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氨溴索具有拮抗密度感应系统的作用,可用于抗细菌生物膜活力,为难治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芦起钟海英林丽华林雅茵杨锡强余加林
关键词:氨溴索细菌黏附
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密度感应系统信号分子及相关基因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iofilm,BF)密度感应(quorum-sensing,QS)系统信号分子酰化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lactone,AHL)以及AHL合成酶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平板培养法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建立成熟的体外BF模型,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鉴定生物膜的形成情况。不同浓度氨溴索干预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AHL感应菌株根癌土壤杆菌(WCF47)分别检测其对铜绿假单胞菌AHL合成酶编码基因rhlI和lasI mRNA及AHL表达的影响。结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氨溴索3.75mg/ml作用组基因lasI和rhlI与对照组相比表达量均显著减少(P<0.05)。氨溴索1.875mg/ml干预后,有同样趋势,但效应不如高浓度明显(P<0.05)。氨溴索3.75mg/ml作用后AHL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氨溴索1.875mg/ml作用后亦有减少(P<0.05)。结论氨溴索可以通过下调信号分子AHL合成酶编码基因以及AHL的表达来抑制BF。
孙小敏余加林林丽华林雅茵邹志慧
关键词:氨溴索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系统信号分子
大蒜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早期黏附及胞外多糖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铜绿假单胞菌PA01菌株生物膜(biofilm,BF)早期黏附及胞外多糖复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96孔板中pGF-Puv转化PA01菌株的荧光强度,计算黏附率以表示干预对不同时间点细菌黏附的影响,利用荧光显微镜下定性观察细菌的黏附量;应用异硫氰酸标记的刀豆蛋白A(FITC conjugated concanavalin A,FITC-conA)特异性结合细菌EPS,荧光显微镜下定性观察各组EPS的变化;利用硫酸-苯酚法定量各组细菌EPS的产量。结果6h组,大蒜素高浓度干预后细菌的黏附率由0.70±0.03下降至0.50±0.01,t=15.014,P<0.05,大蒜素低浓度干预后黏附率也有下降,但不及高浓度组明显;除了9h组其他时间组趋势与6h组大致相似,可能与大蒜素含量下降有关。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生理盐水对照组细菌菌落分布,干预组黏附的细菌稀疏散在分布,以高浓度为甚。FITC-conA可使胞外多糖显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蒜素干预后EPS减少,稀薄;EPS定量实验,EPS总量大蒜素高浓度干预组(181.19±1.59)μg较生理盐水对照组(602.66±21.94)μg有明显降低,t=60.589,P<0.05。结论大蒜素可显著减少PA01菌株黏附及产EPS的能力。
林丽华余加林林雅茵刘官信
关键词:大蒜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胞外多糖
纳米银离子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细菌死亡率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纳米银离子对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的细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摇床法,以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模拟体内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PA)BF形成的微环境,建立体外BF模型;将培养3 d的空白标本分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及用FITC-ConA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含纳米银离子EVA中BF的形成情况;将生长0.5、1、2、3、5 d的BF模型行SYTO9/PI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CLSM)下摄取不同层面的图像,然后采用Image Pro Plus 6.0分析软件分析不同干预条件下BF的细菌的死亡率。结果运用SEM及荧光显微镜的方法,在以不含纳米银离子EVA塑料的细菌粘附载体上培养3 d的标本中均观察到流线状的BF形成;纳米银离子含量、作用时间对BF的细菌死亡率均有明显影响(F值分别为84.62,85.67,P<0.01);不同时间点含有纳米银离子材料的BF细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2种材料上BF的细菌死亡率无明显影响(P>0.05);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0、0.05%、0.1%)材料上的BF,其第1、2、3天细菌死亡率均分别显著高于第0.5、5天的细菌死亡率(P<0.05);含纳米银离子0.1%的材料上BF在作用的第2天其细菌死亡率最高[(88.53±1.88)%]。结论运用摇床法成功建立了体外BF模型,纳米银离子对BF内的细菌有明显杀灭作用。
邹志慧余加林刘官信李芳林丽华林雅茵
关键词:细菌生物被膜
大蒜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干预作用及机制初步研究
第一部分大蒜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早期黏附及胞外多糖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菌株生物被膜(biofilm,BF)早期黏附及胞外多糖复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
林丽华
关键词:大蒜素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生物被膜胞外多糖
文献传递
依地酸钠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作用
2009年
目的探讨金属螯合剂依地酸钠(EDTA)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成熟生物膜的杀菌作用和对其结构的影响。方法平板法培养成熟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微量肉汤稀释法测量EDTA、环丙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平板计数法计算EDTA、环丙沙星单独及联合对生物膜菌落数的影响,荧光探针FITC-ConA染细菌胞外多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DTA作用前后多糖差别,荧光探针SYTO9/PI标记生物膜内细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合BF图像结构分析软件(ISA)对EDTA作用前后的生物膜结构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当EDTA浓度为5 MIC时达到对PA生物膜的最大杀菌效应,可使菌落数由107CFU/ml降至104CFU/ml,0.1 MIC、5 MIC的EDTA均可增强环丙沙星对生物膜的杀菌作用,高浓度组效果更明显、使菌落数降至102CFU/ml。EDTA作用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多糖被破坏,明显减少。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EDTA作用后生物膜死菌比例增加,菌落变稀疏。ISA软件分析结果显示:5 MIC的EDTA作用后生物膜厚度(d)由(22.59±4.13)μm降至(8.97±2.45)μm,t=8.515,P<0.05;AP(区域孔率)由0.89±0.07增加至0.97±0.02,t=-2.653,P<0.05;ADD(平均扩散距离)由3.08±0.96降至1.59±0.24,t=4.510,P<0.05;TE(结构熵)由6.25±0.79降至3.02±0.67,t=9.375,P<0.05;0.1 MIC的EDTA效果没有5 MIC明显。结论EDTA可以破坏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结构,增强抗生素对生物膜杀菌活性。
林雅茵余加林刘官信林丽华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
依地酸与3种抗菌药联合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金属离子螯合剂依地酸(EDTA)联合3种抗菌药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清除效应。方法平板法培养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微量肉汤稀释法测量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单独及与EDTA联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荧光探针FITC-ConA染生物膜细菌胞外多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DTA作用前后生物膜多糖差别,荧光探针SYTO9/PI标记生物膜内细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药物作用前后生物膜的结构变化。生物膜中单独或联合加入抗菌药与EDTA后,超声清洗,琼脂板计数生物膜内菌量。结果0.5mg/ml EDTA与抗菌药联合可使环丙沙星和氨苄西林的MIC降低至原值的1/30、庆大霉素的MIC降低至原值的1/2。30mg/ml EDTA作用后生物膜多糖减少、生物膜厚度降低、死菌比例增加、菌落稀疏,且与3种抗菌药联合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有显著的协同杀菌效应,使其中菌落数约由107降至103CFU/ml,P<0.05。结论EDTA与3种抗菌药联合对浮游状态下的铜绿假单胞菌均有协同杀菌效应。EDTA可以破坏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结构,与3种抗菌药联合对生物膜均有显著的清除作用。
林雅茵余加林林丽华刘官信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依地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