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晓东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省前卫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醉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4篇手术
  • 2篇动脉
  • 2篇一期缝合
  • 2篇一期缝合术
  • 2篇切除
  • 2篇全身麻醉
  • 2篇羟考酮
  • 2篇静脉
  • 2篇控制性降压
  • 2篇缝合术
  • 2篇丙泊酚
  • 1篇胆道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结石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取石
  • 1篇低中心静脉压

机构

  • 10篇吉林省前卫医...
  • 1篇吉林省肿瘤医...
  • 1篇白城市中心医...

作者

  • 10篇林晓东
  • 8篇郭雨
  • 2篇孙桂琴
  • 2篇陈德兴
  • 1篇周姝
  • 1篇杨涛
  • 1篇金永焕
  • 1篇吴振忠
  • 1篇徐刚
  • 1篇张玉梅
  • 1篇郭雨

传媒

  • 4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尼卡地平和硝普钠在老年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控制性降压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比较尼卡地平和硝普钠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时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人。A组:控制性降压药选用硝普钠;B组:控制性降压药选用尼卡地平。监测并记录入室(T0)、手术开始后10 min(T1)、阻断颈动脉时(T2)、控制性降压后1 min(T3)、控制性降压后5 min(T4)及控制性降压后15 min(T5)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及心率(HR)并记录术中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术后苏醒延迟、术后躁动以及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在T3~T6时间段控制性降压时,达到预期血压的速度更快、更平稳,且心率更稳定。B组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更小,术毕清醒更快,术后几乎不用升压药,预后更好。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术中应用尼卡地平干预进行控制性降压,可有效预防患者术中出现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避免因心率过快引起心肌氧耗增加导致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
林晓东郭雨周姝
关键词:尼卡地平硝普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疼痛与生命体征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锁骨骨折患者疼痛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的影响。方法选取吉林省前卫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3例锁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2、12、24、48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_0)、麻醉后15 min(T_1)以及手术结束时(T_2)MAP、HR、SpO_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前比,麻醉后2~48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T_0时比,T_1~T_2时两组患者MAP、HR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支气管痉挛、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可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有效减少患者疼痛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
林晓东郭雨
关键词:锁骨骨折神经阻滞麻醉疼痛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
内窥镜下甲状腺手术麻醉处理
2006年
吴振忠杨涛金永焕林晓东张玉梅
关键词:静脉全身麻醉利多卡因雾化吸入丙泊酚
腹腔镜下胆道一期缝合术的围术期优质护理被引量:1
2012年
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以追求轻微创伤、对机体各器官干扰小、预后快、术后不留"T"形管,胆道直接一期缝合为标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对152例腹腔镜下胆道一期缝合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郭雨林晓东孙桂琴
关键词:腹腔镜护理
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手术的麻醉和管理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对15例肝癌、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监测患者术中的各项生理指标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麻醉深度、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人工气腹后5min内MAP、HR、PEAK均明显升高,PETCO2升高,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中血糖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变化不明显。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PaO2持续上升。再维持足够麻醉深度,不采用心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下,心率持续缓慢上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方法、完善的监测和及时准确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以及严格的呼吸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
林晓东郭雨孙桂琴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腹腔镜麻醉二氧化碳蓄积
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在EST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在EST取石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EST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给予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全身麻醉。B组给予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静脉全身麻醉。监测并记录入室(T0)、开始泵注给药后5 min(T1)、胃镜通过咽喉部时(T2)、胆道取石5 min(T3)手术完成时(T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麻醉深度(BIS)并记录呛咳、恶心呕吐、体动次数、呼吸抑制以及术后苏醒延迟等不良事件及用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手术,与A组比较B组在T1-T3呛咳和体动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时间段B组的心率血压更稳定,B组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呼吸频率更接近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毕清醒更快。结论盐酸羟考酮联合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法可安全用于EST中,能够满足术中镇静镇痛的需求,患者和外科医师均感满意。
林晓东郭雨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EST
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和管理
200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下对6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监测患者术中的各项生理指标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压力(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人工气腹后5min内,MAP、HR、PEAK均明显升高,PETCO2显著升高,肿瘤探查后5min,MAP、HR明显高于探查前。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方法、完善的监测和及时准确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以及严格的呼吸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
林晓东郭雨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腹腔镜检查麻醉控制性降压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辅助区域麻醉介导少阿片化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辅助区域麻醉介导少阿片化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择期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或肝血管瘤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CLCVP辅助全身麻醉(对照组),20例CLCVP辅助区域麻醉介导少阿片化全身麻醉(观察组),比较2组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麻醉不良事件。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在输注硝酸甘油20 min、肝叶切除后平均动脉压降低及建立气腹、输注硝酸甘油20 min时心率增加较对照组更不明显(P<0.05),且观察组手术时间短[(4.30±0.73)h vs.(6.10±1.02)h,t=-6.406,P=0.000],术中出血少[300(100~500)ml vs.700(300~1600)ml,Z=-5.106,P=0.000],麻醉不良事件如苏醒延迟(0例vs.10例,P=0.000)、呼吸遗忘(0例vs.15例,P=0.000)、恶心呕吐(3例vs.12例,χ^(2)=8.640,P=0.003)较对照组少,2组谵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LCVP辅助区域麻醉介导少阿片化全身麻醉可以安全用于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能够满足手术需要,优于单纯的CLCVP辅助全身麻醉。
林晓东郭雨范春潮刘冲施小娇张海铅陈德兴
关键词: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区域麻醉左半肝切除
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一期缝合术的麻醉管理
2012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一期缝合术中迷走神经张力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而探索此种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下对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一期缝合术,监测患者术中的各项生理指标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深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情况,按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设计,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术期变量与术中各项生命体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00例患者中在牵拉胆囊管胆道镜探查取石中全部即时发生明显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其中有8例患者这种明显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一直持续到术后1 h左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中迷走神经张力增强引起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多与麻醉的深浅、麻醉方式的选择、牵拉胆囊管的程度、胆道镜在胆总管内的运行情况、术前术中阿托品的应用情况相关。其中阿托品有助于显著地减轻这种迷走神经反射。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一期缝合术中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多在下胆道镜时发生,而既往有心动过缓的患者则增加这种危险。麻醉过程中,应用动态血气分析监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及时增减麻醉深度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是此种手术麻醉的关键所在。
林晓东郭雨
关键词:迷走神经张力腹腔镜麻醉一期缝合
羟考酮与右美托咪定复合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羟考酮与右美托咪定复合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50例资料,根据麻醉医生是否掌握QLB技术分为2组,25例采用芬太尼族镇痛的全身麻醉(对照组),25例采用羟考酮与右美托咪定复合超声引导下QLB镇痛的全身麻醉(观察组)。比较2组进入手术室(T0)、麻醉诱导结束后气管插管前(T1)、建立人工气腹后(T2)、结-直肠端端吻合(T3)、手术结束后(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围麻醉期不良事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T1时MAP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T2时MAP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T2、T3时HR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事件如苏醒延迟(0例vs. 10例,P=0.030)、苏醒期躁动(0例vs. 12例,P=0.000)、呼吸遗忘(0例vs. 12例,P=0.000)、恶心呕吐(3例vs.15例,χ^(2)=12.500,P=0.000)较对照组少,2组氧合指数低于300 mm Hg和延迟拔管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0)。2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和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更早(P<0.05)。结论 羟考酮与右美托咪定复合QLB镇痛的全身麻醉可安全地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优于用芬太尼族镇痛的全身麻醉。
林晓东郭雨李文玲范春潮徐刚陈德兴
关键词:羟考酮腹腔镜手术直肠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