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敏仪

作品数:19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激光
  • 6篇小鼠
  • 4篇心脏毒素
  • 4篇脏毒
  • 4篇照射
  • 4篇蛇毒
  • 3篇毒性研究
  • 3篇眼镜蛇毒
  • 3篇肿瘤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梗死患者
  • 3篇梗死
  • 3篇HE-NE激...
  • 2篇动物
  • 2篇动物实验
  • 2篇毒性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照射

机构

  • 15篇广州医学院
  • 7篇广州医学院第...
  • 4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9篇梁敏仪
  • 8篇朱蔚云
  • 5篇朱健
  • 4篇张锦宏
  • 3篇黄月玲
  • 2篇朱键
  • 2篇陈家坤
  • 2篇李晓原
  • 2篇邱瑞华
  • 2篇李顺好
  • 2篇曹浩财
  • 2篇庞竹林
  • 1篇张滨岳
  • 1篇詹希美
  • 1篇阮小贞
  • 1篇杨炜青
  • 1篇陈燕珊
  • 1篇黄迪
  • 1篇廖小花
  • 1篇张梓贤

传媒

  • 3篇蛇志
  • 2篇中国激光医学...
  • 2篇应用激光
  • 2篇癌变.畸变....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激光杂志
  • 1篇激光医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3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居室内花岗岩石材放射性对亲代和子代小鼠的影响
2006年
目的初步探讨居室内花岗岩石材的放射性对小鼠生存和生殖的影响。方法用γ能谱分析方法按国家标准测定和筛选A、B、C、D4类放射性不同的花岗岩石材,并置放在小鼠饲养笼内。饲养期间用两种方法测量动物室的氡浓度。随机选择健康刚断奶的小鼠96只,分别置于4类放射性不同的动物饲养室内饲养120d,让其自然交配并生育后代。观察分析P代、F1代、F2代小鼠的生育和生存情况。结果4类小鼠饲养室的石材外照射指数比内照射指数高。小鼠饲养120d后,P代和F1代的受孕率、流产率和不育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1代各实验组间母鼠生育活仔鼠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随着小鼠饲养室内的放射性增高而幼鼠的存活数显著性下降(P<0·001)。结论动物饲养室内花岗岩石材放射性核素释放的γ射线对动物机体的影响较室内氡大;提示了花岗岩石材不同放射性对小鼠的生育和幼鼠的存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梁敏仪梁永禧张锦宏朱蔚云黎银燕张松川朱大明李锦林卢庆普
关键词:花岗岩石材放射性小鼠Γ射线室内氡
蛇毒心脏毒素对小鼠细胞的核仁组成区和微核变化的影响
1998年
对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眼镜蛇毒心脏毒素(CTX),通过小鼠不同组织细胞的核七组织区银染试验(AgNOR)和微核试验,以探讨CTX的遗传毒性。结果显示:CTX能抑制精母细胞和卵母细胞NOR的活性,且随着CTX处理剂量越大其抑制作用也增大(P<0.01),但对骨髓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CTX各剂量级微核细胞出现率虽略有增高,但经统计学分析天显著性意义(P>0.05)。本研究揭示了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对CTX的敏感性有所不同,CTX能抑制生殖细胞rDNA基因的活性,但致突变作用不明显。
梁敏仪黄月玲管锦霞宋蔚云
关键词:眼镜蛇毒心脏毒素
静脉血栓栓塞症34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通过分析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临床特征,为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与及早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三间教学医院15年来确诊的VTE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343例(1992~2006)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发生于左下肢者(67.5%)多于右下肢者(26.1%)。主要致病危险因素,有年龄>40岁(89.2%)、卧床≥3 d(58.7%)、4周内行手术者(20.4%)、恶性肿瘤(16.8%)、糖尿病(12.3%)、曾发生静脉血栓病史者(11.1%),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占40%。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肢疼痛与压痛(49.4%)、下肢肿胀(69.9%)、患者小腿>健侧≥3 cm(55.8%)。肺栓塞(PTE)主要症状为胸痛(35.3%)、心率>100次/min(47.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DVT和多层螺旋CT对PTE的辅助诊断效果佳。结论警觉DVT-PTE存在的致病危险因素,细致掌握临床表现,及时应用辅助诊断技术,可提高诊断水平并可加强干预治疗。
谢玮廖小花何倩云张梓贤冯丽丝邱瑞华梁敏仪陈燕珊冯莹吴建军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
CO_2激光照射对表皮LC的影响
2008年
郎格罕氏细胞(Lange Hans cell.LC)是从骨髓中的前体细胞衍化而来的树突状细胞,主要位于表皮基层上方。有摄取抗原、处理抗原和传递抗原的功能,起着免疫系统外围前哨的作用。LC的功能可受各种理化因子的影响,是否也会受到激光照射的影响?鲜见文献报道。本文探讨低功率CO2激光照射后,表皮LC的数目形态和分布的情况。
朱健梁敏仪
关键词:CO2激光郎格罕氏细胞
眼镜蛇毒心脏毒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的遗传毒性研究
1997年
梁敏仪陈家坤
关键词:肺癌遗传毒性CT
CO2激光对皮肤CF和EF影响的动物实验
1996年
朱健梁敏仪
关键词:激光疗法皮肤胶原纤维EF动物实验
全文增补中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皮肤色素损害的临床应用和动物实验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Q开关Nd:YAG1064nm和532nm波长激光照射治疗不同皮肤色素损害的临床疗效;并探讨Q开关激光去除皮肤色素细胞的机理.方法皮肤色素损害患者227例,其中太田痣142例、雀斑9例、文身(黑色)76例;针对不同病变类型,采用不同波长和工作参数进行激光褪色治疗;用2种不同的Q开关激光作用于豚鼠的有色皮肤区,观察其结果.结果经过1~9次临床治疗,不同皮肤色素损害的有效率分别为:太田痣82.1%、雀斑66.6%、文身96.0%.所有病例在治疗后均未遗留瘢痕;动物实验所见:Q开关激光治疗后皮肤色素即被气化或碎裂、色素病变消失,色素细胞呈空泡状,但色素细胞轮廓的框架仍可完整保留,色素细胞周围组织并未受损伤,仍可存活.结论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皮肤色素损害文身的褪色效果最好,对太田痣、雀斑的褪色效果较好;Q开关激光只破坏色素颗粒或色素细胞,而邻近的正常细胞不被破坏,是目前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较有效副作用较小的方法.
朱健张树标张滨岳李晓原梁敏仪曹浩财李顺好邵颖文张锦宏
关键词:激光皮肤色素沉着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死患者淋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He Ne激光血管内照射 (ILIB)对脑梗死患者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以及有否遗传毒性。方法 对ILIB治疗前、后的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 ,并进行细胞增殖指数(MI)、细胞周期动力学指数 (CKI)、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频率和细胞凋亡的分析 ,观察ILIB对淋巴细胞的效应。结果 经ILIB照射后 ,脑梗死患者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比对照组和照射前有所提高 ,并且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 ,其增殖活性也增高 (P <0 .0 5 ,P <0 .0 0 1) ,但对淋巴细胞周期的进程影响不是很大 ,ILIB治疗前、后的CKI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各组间的SCE频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后显示 ,经ILIB照射后的脑梗死患者的细胞凋亡率比照射前和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增高(P <0 .0 0 1)。结论 低能量He Ne激光血管内照射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虽可诱发较高的淋巴细胞凋亡率 ,但对细胞没有致突变性。
梁敏仪朱健
关键词: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脑梗死淋巴细胞细胞培养
眼镜蛇毒心脏毒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的遗传毒性研究被引量:7
1997年
探讨蛇毒心脏毒素(CTX)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的遗传毒性。方法应用眼镜蛇毒(CTX)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肺癌A549细胞株,通过细胞生长速率、有丝分裂指数(MI)、细胞周期动力学指数(CKI)、银染核仁组织区计数(AgNOR)、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二倍体细胞比率的分析,观察CTX所产生的遗传毒性作用。结果CTX能明显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DNA复制过程和rRNA的合成,且随着浓度增大,癌细胞受抑制程度越大。用2mg/LCTX作用肺癌细胞后,SCE频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但对照组和实验组出现的二倍体细胞比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眼镜蛇毒CTX可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恶性程度,但使其恶性表型逆转的作用不明显。
梁敏仪陈家坤朱蔚云
关键词:眼镜蛇毒心脏毒素肺癌细胞株
蒲公英对环磷酰胺致小鼠骨髓细胞突变作用的抑制研究被引量:27
2003年
目的 :研究蒲公英(TM)抗突变作用和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采用小鼠骨髓淋巴细胞有丝分裂指数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微核试验 ,观察蒲公英水煎液对小鼠骨髓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的影响。结果 :①环磷酰胺(CP)单独作用时 ,能抑制小鼠骨髓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 ;与TM联合作用时 ,有丝分裂指数明显比阳性对照组提高(P<0.01)。②蒲公英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地抑制由于CP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率 ,其抑制率分别为39.62 %、58.49 %、54.72 % ,同时对CP诱发的微核率也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蒲公英水煎液不会导致小鼠骨髓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的增加(P>0.05)。结论 :蒲公英本身没有致突变性 ,能抑制CP诱发的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 ,促进细胞的增殖能力。
朱蔚云庞竹林梁敏仪张锦宏
关键词:蒲公英环磷酰胺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微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