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晓

作品数:21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脑梗
  • 10篇脑梗死
  • 10篇梗死
  • 7篇急性
  • 6篇中医
  • 5篇证候
  • 5篇鼠脑
  • 5篇缺血
  • 5篇中医证
  • 5篇中医证候
  • 5篇注射液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5篇苦碟子
  • 5篇苦碟子注射液
  • 5篇急性脑梗死
  • 5篇大鼠脑
  • 4篇脑梗死后
  • 4篇脑缺血
  • 3篇动脉

机构

  • 19篇北京中医药大...
  • 17篇北京中医药大...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长春中医药大...
  • 5篇北京大学
  • 5篇山东中医药大...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厦门市中医院
  • 5篇北京市丰台区...
  • 5篇重庆市中医院
  • 3篇中国科学院自...
  • 3篇日照市中医医...
  • 3篇北京市顺义区...
  • 2篇北京中医医院...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国家食品药品...

作者

  • 21篇梁晓
  • 14篇张允岭
  • 10篇金香兰
  • 10篇王建伟
  • 9篇刘雪梅
  • 7篇郑宏
  • 6篇郝颖
  • 5篇吴浩
  • 5篇王少杰
  • 5篇杨健
  • 5篇田军彪
  • 5篇赵建军
  • 5篇曹晓岚
  • 5篇侯小兵
  • 5篇张志辰
  • 5篇林安基
  • 4篇闫妍
  • 4篇傅晨
  • 4篇李涛
  • 4篇陈宝鑫

传媒

  • 9篇北京中医药
  • 3篇世界中医药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特点。方法选取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73例,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检测,分析其认知损害特点。结果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各认知域受损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延迟记忆(57.85%)、计算力及注意力(47.54%)、语言及执行能力(25.43%)、空间结构能力(23.83%)、定向力(20.05%)、即刻记忆(6.64%)。认知损害以1~3个认知域组合受累居多,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9.44%、38.72%、18.44%,主要受损组合为:延迟记忆与注意力及计算力/语言及执行功能;延迟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与语言及执行能力/空间结构能力。结论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害表现为以延迟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语言及执行能力、空间结构能力等为主的多认知域轻度受损。
郝颖金香兰刘玥姬少珍李涛贾倍牛焕敏傅晨梁晓张志辰郭蓉娟侯小兵赵建军曹晓岚田军彪王少杰杨健张虎王玲玲胡皓吴浩张宪忠吴业清林安基卢朋刘西李书珍张允岭
关键词:脑梗死轻度认知障碍
日常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中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京内外共14家单位的神经内科门诊、社区纳入的病例3 000例,分为脑梗死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1 496例和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组1 504例,对患者各项相关病史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脑血管病史、冠心病病史、中风病家族史、红酒、红茶、普洱茶、咖啡、手机、快走、上网、唱歌等因素有、无认知功能障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分析:年龄、有脑血管病史及中风病家族史、饮用红酒或红茶、常打麻将的人群患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大,成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饮用普洱茶、使用手机、进行快走及上网活动者患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小,认为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年龄和家族史等不可控因素,应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针对饮酒、饮茶、体育锻炼及促智活动等可控因素,应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
梁晓金香兰李涛傅晨贾蓓刘玥薛斐然王建伟姬少珍郝颖陈宝鑫侯小兵赵建军曹晓岚田军彪王少杰杨健张虎王玲玲胡皓吴浩张宪忠吴业清林安基卢朋刘西李书珍张允岭
关键词:脑梗死日常生活习惯既往史
清热活血组分对急性脑梗死火毒证NF-κB炎症信号通路调控作用研究
急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60%~80%,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临床上常见火毒证、血瘀证、痰证等,而在发病3-5天以火毒证患者最为常见,火毒证临床症状多见面红目赤、口臭气促、痰黄、小便短...
梁晓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NF-ΚB信号通路
文献传递
清脑滴丸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JNK蛋白与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从JNK蛋白表达探讨清脑滴丸治疗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1.5 h再灌注24 h模型组(I1.5hR24组)和清脑滴丸治疗组。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缺血侧皮层的JNK及磷酸化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1.5hR24组大鼠脑梗死面积增大,p-JNK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凋亡明显;清脑滴丸治疗组pJNK蛋白相对含量减少,细胞凋亡抑制,脑梗死面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脑滴丸可能通过抑制JNK磷酸化蛋白过表达,降低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
何芳王新祥王凤丽傅晨郑宏梁晓闫妍刘雪梅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JNK细胞凋亡
清热活血组分对急性脑梗死火毒证大鼠NF-κB炎症信号通路调控作用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究清热活血组分治疗急性脑梗死火毒证的协同增效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角叉菜胶以及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方法建立急性脑梗死火毒证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假手术组(S)、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组(A)、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组(B)、苦碟子注射液(1.8 m L/kg)+血栓通注射液(20 mg/kg)治疗组(C)、苦碟子注射液(1.8 m L/kg)+血栓通注射液(80 mg/kg)治疗组(D)、苦碟子注射液(7.2 m L/kg)+血栓通注射液(20 mg/kg)治疗组(E),共8组。通过TTC染色观测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比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梗死侧大脑皮层中NF-κB p65及IKKβ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梗死侧大脑皮层中NF-κB p65及IKKβ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各治疗组较模型组大鼠的脑梗死面积均有所减小(P<0.05),其中清热活血组脑梗死面积比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1)。3个清热活血组较苦碟子组和血栓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其NF-κB p65、IKKβ蛋白均呈高表达(P<0.01),而各个给药组NF-κB p65、IKKβ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所下降。C、E组大鼠患侧大脑皮层中NF-κB p65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而苦碟子治疗组和血栓通治疗组NF-κB p65蛋白表达虽然较模型组有所减少(P<0.05),但相对C组、E组下降不明显。3个清热活血组与苦碟子治疗组、血栓通治疗组相比较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较苦碟治疗组IKKβ蛋白表达下降较明显(P<0.01)。另外,3个清热活血组IKKβ的蛋白表达较血栓通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C、E组较苦碟子治疗组IKKβ蛋白表达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3模型组NF-κB p65、IKKβ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上调,正常组的表达仅为模型组的0.37、0.48倍。各给药组NF-κB p65、IKKβ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其中D组NF-κB p65、IKKβmRNA的表达较模�
梁晓张允岭王新祥刘雪梅郑宏姚婷王建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NF-ΚB信号通路
益肾化浊法对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缺血损害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益肾化浊法对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缺血损害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用聪圣颗粒对大鼠进行干预。水迷宫图像软件分析系统记录大鼠运动轨迹、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及在各象限停留时间,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海马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运动轨迹以边缘式和随机式为主,其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HE染色示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严重。与模型组比较,聪圣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HE染色示海马神经细胞损伤明显减轻。结论益肾化浊法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海马组织的病理损伤。
王建伟金香兰刘雪梅梁晓闫妍郑宏张允岭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
从NOX4与炎性因子角度探讨清热、活血组分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火毒证大鼠脑组织损伤的机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从NOX4与炎性因子角度探讨清热、活血组分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火毒证大鼠脑组织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角叉菜胶复合线栓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复制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火毒证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N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缺血1.5 h再灌注24 h,M组)、清热组分苦碟子注射液3.6 mL/kg组(A组)、活血组分血栓通注射液40 mg/kg组(B组)、苦碟子注射液1.8 mL/kg+血栓通注射液20 mg/kg组(C组)、苦碟子注射液1.8 mL/kg+血栓通注射液80 mg/kg组(D组)、苦碟子注射液7.2 mL/kg+血栓通注射液20 mg/kg组(E组)。Longa5级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免疫组化法检测梗死侧大脑皮层中IL-1β、TNF-α的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梗死侧大脑皮层中NOX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神经功能评分示:S组未见神经功能缺损,M组神经功能缺损最重;与M组相比,A组、B组神经功能损伤减轻(P<0.05);与A组、B组相比,C组、E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C染色示:S组未见白色梗死灶,M组白色梗死区域明显;与M组相比,A组、B组白色梗死区域减少,梗死体积百分比减小(P<0.05,P<0.01);与A组、B组相比,C组、E组白色梗死区域减少,梗死体积百分比减小(P<0.05),D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最小(P<0.01)。免疫组化示:与S组相比,M组大脑皮层IL-1β及TNF-α阳性细胞数增多,黄色深染,凋亡细胞增多(P<0.01);与M组相比,A组、B组IL-1β及TNF-α阳性细胞数减少,颜色变浅;与A组、B组相比,C组、D组IL-1β阳性细胞表达量不同程度减少(P<0.01),E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A组、B组相比,C组、D组、E组TNF-α阳性细胞表达量均不同程度减少(P<0.01)。Western Blot示:与S组相比,M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中NOX4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多(P<0.01);与M
王建伟郭蓉娟刘雪梅王凤丽闫妍郑宏梁晓张允岭
关键词:NOX4炎性因子清热活血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候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特点,为中风后认知障碍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LI患者1 471例,根据认知水平分为认知功能损害组(LICI组)745例和无认知功能损害组(LI组)726例,比较两组人群认知功能损害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舌、脉象。结果:两组在Mo CA评分亚项、总分、年龄、受教育年限、高血压病史、病灶数目方面差异显著(P<0.05,P<0.01),证候要素分布呈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教育年限、高血压病史、病灶数目与LI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发生相关,LI患者证候要素复杂多样,特别是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多以复合证候要素为主,症状表现形式多样。
姬少珍金香兰贾蓓李涛王建伟郝颖刘玥姚婷梁晓赵建军曹晓岚张宪忠侯小兵王少杰张虎杨健王玲玲胡皓林安基田军彪吴业清吴浩张允岭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损害中医证候要素
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不同年龄组认知损害特点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不同年龄组的认知损害特点,为临床辨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73例,按照国际人口学会年龄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中年组、老年组与高龄组,用Mo CA量表对不同年龄组患者认知损害特点进行评价。结果中年组Mo CA量表评分为(22.91±0.12)分,老年组(22.85±0.13)分,高龄组(22.04±0.31)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延迟回忆及抽象能力认知域得分较中年组下降(P<0.05),高龄组延迟回忆及抽象能力认知域得分较中年组下降(P<0.05),高龄组抽象能力认知域得分较老年组下降(P<0.05);对延迟回忆亚项做进一步分析,高龄组延迟回忆方面显著受损(P<0.05),3组患者经分类提示及多选提示后仍不能正确回忆的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年龄的增加,其认知功能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延迟回忆能力损害程度随年龄增长下降最为明显,记忆过程中的存储、提取环节受年龄影响更为显著。
贾蓓金香兰陈宝鑫李涛郝颖姬少珍王建伟梁晓刘玥张志辰郭蓉娟侯小兵赵建军曹晓岚田军彪王少杰杨健张虎王玲玲胡皓吴浩张宪忠吴业清林安基卢朋刘西李书珍张允岭
关键词:脑梗死轻度认知障碍年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北京市丰台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21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B超筛查,根据内膜是否增厚及斑块数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内膜是否增厚、斑块数量与高危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有内膜增厚组与无内膜增厚组在性别、血脂异常、糖尿病病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数量不同组人群在性别、吸烟与否、超重、卒中家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否与血脂异常、糖尿病明显相关;内膜增厚与否在虚证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糖尿病可能是颈动脉内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斑块形成的多少受吸烟、超重、卒中家族史影响更明显。在有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中虚证较实证更多见。
张丽张志辰谢淑芸梁晓张允岭
关键词: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中医证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