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艳丽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行为
  • 1篇电极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探针
  • 1篇荧光猝灭
  • 1篇荧光猝灭法
  • 1篇水溶性CDT...
  • 1篇碳电极
  • 1篇探针
  • 1篇鸟嘌呤
  • 1篇嘌呤
  • 1篇猝灭
  • 1篇肌红蛋白
  • 1篇红蛋白
  • 1篇CDTE量子...
  • 1篇玻碳
  • 1篇玻碳电极

机构

  • 2篇聊城大学

作者

  • 2篇梅艳丽
  • 2篇王怀生
  • 1篇张晶晶
  • 1篇李艳芬
  • 1篇贾文丽
  • 1篇潘壮英
  • 1篇张爱梅
  • 1篇闫炜
  • 1篇赵倩
  • 1篇陶绪泉
  • 1篇李红芳

传媒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化学传感器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水溶性CdTe量子点的合成及其用于荧光猝灭法测定肌红蛋白被引量:14
2008年
以3-巯基丙酸为稳定剂,合成了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其最大发射波长位于544nm。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圆二色光谱法系统的研究了CdTe量子点与肌红蛋白(Mb)二者结合前后体系光谱的变化,从而证实了CdTe量子点与Mb之间静电结合反应的特征。在pH7.0的PBS缓冲液中,用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肌红蛋白与量子点的相互作用,并基于肌红蛋白对CdTe量子点有显著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肌红蛋白的快速检测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体系荧光强度的猝灭程度(AF)与肌红蛋白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3~24ug/mL,检出限为0.13ug/mL。该方法已对合成样品中肌红蛋白进行检测,并用于人体尿样中肌红蛋白的测定。
闫炜张爱梅梅艳丽李红芳王怀生
关键词:CDTE量子点肌红蛋白荧光猝灭荧光探针
鸟嘌呤和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在聚甘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同时测定被引量:3
2009年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甘氨酸修饰电极,对修饰膜的电活性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鸟嘌呤(G)和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在聚甘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建立了对两者进行分别检测和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聚甘氨酸修饰电极可以增强鸟嘌呤和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并且可以加快鸟嘌呤和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在电极表面的电子传输,使两种电活性物质在聚甘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信号明显增大,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并且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可用于鸟嘌呤和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的分别和同时检测。
李艳芬张晶晶赵倩梅艳丽潘壮英贾文丽陶绪泉王怀生
关键词:鸟嘌呤玻碳电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