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雨晴

作品数:11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常州市科技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卒中
  • 5篇缺血
  • 5篇脑卒中
  • 4篇动脉
  • 4篇血性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周围
  • 3篇血管周围间隙
  • 3篇卒中患者
  • 3篇脑梗死患者
  • 3篇急性
  • 2篇动脉闭塞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早期神经功能...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神经功能恶化
  • 2篇帕金森

机构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作者

  • 11篇梅雨晴
  • 10篇恽文伟
  • 8篇张敏
  • 2篇张志翔
  • 2篇郭义坤
  • 1篇高萍
  • 1篇陈苑
  • 1篇黄译腺
  • 1篇张怡
  • 1篇杨静婷
  • 1篇李妍
  • 1篇岑岭
  • 1篇李普蕾
  • 1篇殷勤
  • 1篇冯益萍
  • 1篇杨桂美
  • 1篇刘新峰

传媒

  • 5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在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中位居第二,致残率较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侧支循环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症状以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就脑侧支循环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综述,并主要分析其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梅雨晴恽文伟郭义坤
关键词:卒中侧支循环超声检查多普勒磁共振成像
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对预后的评估作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于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连续选取神经内科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间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区首次脑梗死的患者共118例,详细记录入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和神经功能评分。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大脑中动脉闭塞,并在1周内完成头颅MRI检查(包括DWI、FLAIR)。根据侧支循环的模式,将患者分为l、2和3级侧支循环组;比较各组间基线资料及神经功能评分,并以90d改良Rankin评分(mRS)为预后指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行相关分析。结果118例人组患者中,1级侧支循环组30例(25.4%),2级侧支循环组66例(55.9%),3级侧支循环组22例(18.6%)。3组不同侧支循环患者中,3级侧支循环糖尿病发生率最低(χ2=6.290,P=0.043),人院10dmRS评分最低(P=0.003)。对所有患者进行90d追踪随访,其中预后良好者57例(48.3%),预后不良者61例(51.7%)。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年龄偏低(t=11.897,P〈o.01)、糖尿病发生率低(χ2=9.550,P〈0.01)、梗死面积偏小(χ2=54.955,P〈0.01)及侧支等级评分偏高(χ2=29.159,P〈o.01)。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及梗死面积混杂因素的影响,侧支循环等级(OR=1.693,95%CI:0.639~4.481,P=0.047)与90dmR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侧支循环等级是急性MCA闭塞所致脑梗死患者90d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梅雨晴恽文伟张敏高萍张志翔郭义坤殷勤刘新峰
关键词:脑梗死大脑中动脉侧支循环预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7例,按照CISS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78例,心源性脑卒中16例,穿支动脉疾病63例。根据END定义分为END组86例,非END组71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指标。所有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ND定义为入院后72h内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END组比较,END组入院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END组[(4.7±2.9)分vs (3.0±2.2)分,P=0.000]。2组CIS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0.729,95%CI:0.621~0.857,P=0.000)、穿支动脉疾病(OR=3.399,95%CI:1.603~7.208,P=0.001)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NIHSS评分、穿支动脉疾病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郭言伟张敏梅雨晴恽文伟
关键词:卒中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肾小球滤过率与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进展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AO)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4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SAO患者93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进展组33例及非进展组60例。比较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GFR在脑卒中进展中的作用。根据eGFR水平分为肾功能正常组50例及肾功能异常组43例,比较2组脑卒中进展、30 d预后及复发情况。结果进展组eGFR明显低于非进展组eGFR[(84.38±12.47)ml/(min·1.73 m2)vs(90.18±7.97)ml/(min·1.73 m2),P=0.008]。进展组发病7 d 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是SAO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42,95%CI:0.899~0.987,P=0.012)。肾功能异常组发病7 d NIHSS评分、脑卒中进展、发病30 d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是SAO患者脑卒中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异常的SAO患者脑卒中进展发生率高,并且30 d预后不良。
陈苑张敏张怡梅雨晴郭言伟恽文伟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动脉闭塞性疾病卒中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脑梗死患者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分型及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的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与脑梗死患者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分型及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脑梗死EPVS患者278例,根据EPVS位于基底节区(BG)和半卵圆中心区(CSO)分别分组,BG-EPVS的轻度组113例,中重度组165例;CSO-EPVS的轻度组156例,中重度组122例。按CISS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穿支动脉疾病及心源性卒中。还分为首发脑梗死173例和复发脑梗死105例。分析EPVS与CISS及复发脑梗死的关系,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BG-EPVS中,中重度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P=0.002)、脑白质高信号分级(P=0.003)、年龄(P=0.001)、高血压(75.2%vs 54.9%,P=0.000)、前循环梗死(69.7%vs 50.4%,P=0.001)和复发脑梗死比例(45.5%vs 26.5%,P=0.001)明显高于轻度组。CSO-EPVS中,中重度组仅年龄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BG-EPVS的中重度组高血压(75.2%vs 62.3%,P=0.019)、复发脑梗死(45.5%vs 32.8%,P=0.030)和穿支动脉疾病比例(47.9%vs 32.8%,P=0.028)明显高于CSO-EPVS的中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脑梗死患者中重度的BG-EPVS(70.5%vs 52.6%,P<0.01)、糖尿病(55.2%vs 42.8%,P<0.05)、穿支动脉疾病(51.4%vs 31.8%,P<0.01)均高于首发脑梗死患者。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中重度的BG-EPVS及穿支动脉疾病仍是复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中重度的BG-EPVS与CISS分型中的穿支动脉疾病密切相关,是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黄珊张敏张敏梅雨晴恽文伟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卒中复发
表皮生长因子测定在判断帕金森病认知障碍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浆EGF水平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电位测定波幅和潜伏期改变与PD认知障碍间的关系,为临床医生诊断病情,判断预后提供更准确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2年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PD患者50例和健康体检者5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分为PD组认知损害28例,PD组认知正常22例及对照组认知正常24例,认知损害26例,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对4组患者进行评分,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量血浆EGF浓度,采用短音刺激测定P300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分析并比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MoCA各项评分方面,除定向不存在差异(P>0.05),PD组定向障碍与PD组正常间其余各项均存在差异(P<0.05);对照组定向障碍与正常组正常之间存在差异(P<0.05);在EGF浓度方面,PD组定向障碍与PD组正常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定向障碍与正常组正常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P300电位方面,PD组定向障碍与PD组正常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定向障碍与正常组正常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患者MoCA总分、血浆EGF浓度及P300电位潜伏期及波幅两两行Pearson相关分析,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PD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浓度与PD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密切关系,低浓度的EGF对判断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及预后有预测价值。
李普蕾恽文伟梅雨晴岑岭冯益萍杨静婷
关键词:帕金森病事件相关电位P300电位
残余胆固醇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C)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头颅MRI、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及血浆TC、TG、LDL-C、HDL-C等生化指标测定。入组患者根据影像学诊断标准分为VBD组52例和非VBD组273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RC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VBD的关系。结果VBD组年龄、男性、高血压、吸烟、TG、RC水平高于非V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男性、高血压等混杂因素后发现,年龄(OR=1.126,95%CI:1.065~1.191,P=0.000)、男性(OR=4.163,95%CI:11.173~10.120,P=0.002)、RC水平(OR=1.270,95%CI:1.151~1.401,P=0.000)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VB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男性、RC水平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VBD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RC可能增加VBD的发生风险。
梅雨晴郭言伟张文婷张敏杨桂美
关键词:脑梗死椎底动脉供血不足胆固醇LOGISTIC模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ISS分型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郭言伟张敏梅雨晴恽文伟
文献传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型卒中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和眼底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轻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与眼底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3—8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TIA或轻型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对每例患者完善磁共振成像和眼底照相检查,半自动测量视网膜动静脉直径,评估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血管弯曲度,观察眼底出血、微血管瘤、硬性渗出、软性渗出、动静脉交叉、静脉串珠的情况。根据TIA和轻型卒中患者有无EPVS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眼底病变与EPVS之间的关系。对TIA和轻型卒中患者的EPVS进行计数及程度分级,并对EPVS的数量进行ln对数转换为正态分布数据,进一步分析EPVS的等级及数量与眼底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23例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99例,TIA患者24例;无EPVS组52例,EPVS组71例。EPVS组患者在年龄[(68.61±12.71)岁与(63.37±13.53)岁,t=-2.198,P=0.030]、高血压病史[52例(73.2%)与25例(48.1%),χ2=8.118,P=0.004]、眼底血管瘤[17例(23.9%)与5例(9.6%),χ2=4.196,P=0.041]、眼动静脉交叉征比例[50例(70.4%)与8例(15.4%),χ2=36.488,P<0.05]、眼底动脉硬化程度[1(1,2)级与0(0,1)级,Z=-7.454,P<0.05]方面均高于非EPVS组;EPVS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central retinal artery equivalent,CRAE;(106.31±15.02)mm与(113.89±11.86)mm,t=3.014,P=0.003]、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值(arteriole-to-venule ratio,AVR;0.54±0.07与0.59±0.05,t=4.553,P<0.05)均小于非EPVS组。回归分析发现眼底动脉硬化程度(OR=7.781,95%CI 2.876~21.055,P<0.05)和高血压病(OR=3.203,95%CI 1.049~9.777,P=0.041)是TIA和轻型卒中患者有无EPVS的独立相关因素。EPVS的严重程度与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r=0.764,P<0.05),与CRAE呈负相关(r=-0.287,P<0.05),与AVR呈负相关(r=-0.422,P<0.05)。ln转换�
黄宽宽张敏潘婷张志翔梅雨晴李妍恽文伟
关键词:血管周围间隙微血管眼底
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脑血管周围间隙(cPVS)是围绕在脑小血管周围,沿穿支动静脉进入脑实质的特殊结构。cPVS将血管与脑实质分开,其外层边界是神经胶质细胞膜,内层边界是血管外层,内含组织间液。在一些情况下,血管周围间隙会显著增大,具有一定生理病理意义。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在越来越多的正常人、缺血性及出血性卒中患者的大脑中发现了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ePVS的病理机制、发病率及临床意义仍不完全清楚,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综述主要探讨ePVS的影像学特点、病理机制、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为ePVS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黄宽宽张敏恽文伟梅雨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