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世宏
- 作品数:20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基质金属蛋白酶11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段世宏郭玉芬袁逸铭李翰平
- 1、任务来源:该课题属自选课题,经费自筹。2、运用领域和技术原理:主要应用于喉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对组织或细胞内抗原或抗体物质定性和定位的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
- 关键词:
- 关键词:金属蛋白酶喉癌
- GATA-3、TSLP和细胞因子在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20年
- 目的:分析GATA-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和白细胞介素4、5(IL-4、IL-5)在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ECRSwNP)和非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non-ECRSwN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试验分别在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GATA-3和TSLP在25例ECRSwNP,23例non-ECRSwNP和20例正常下鼻甲组织中表达,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4和IL-5的表达。结果:GATA-3 mRNA和蛋白表达在ECRSwNP组均高于non-ECRSwNP组和对照组(P<0.05),TSLP mRNA和蛋白表达在ECRSwNP组表达高于non-ECRSwNP组和对照组(P<0.05)。IL-4和IL-5含量在ECRSwNP组均高于non-ECRSwNP组和对照组(P<0.05)。GATA-3与IL-4和IL-5呈正相关(P<0.05),TSLP与IL-4和IL-5呈正相关(P<0.05),GATA-3与TSLP呈正相关(P<0.05)。结论:TSLP促进GATA-3表达和IL-4和IL-5的产生,GATA-3表达诱导IL-4和IL-5表达增高。GATA-3和TSLP参与了嗜酸粒细胞性CRSwNP的发生发展。
- 段世宏袁逸铭刘增平李勇
-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GATA-3白细胞介素5
- 青海省回、藏、土、蒙古族非综合征型聋患者致聋基因SNPscan法检测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调查GJB2、SLC26A4和mtDNA12SrRNA基因突变在青海省回、藏、土、蒙古族非综合征型聋患者中的突变谱和突变频率。方法采集青海省回族(123例)、藏族(44例)、土族(34例)及蒙古族(10例)共211例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及180例正常人(对照组,其中回族100例,藏族40例,土族30例,蒙古族10例)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SNPscan法检测GJB2基因2个外显子36个突变位点、SLC26A4基因21个外显子77个突变位点和mtDNAA1555G及mtDNAC1494T突变。结果 211例耳聋患者中,5例土族和1例蒙古族患者携带mtDNAA1555G均质性突变;回族、藏族、土族和蒙古族患者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1.38%、4.55%、5.88%和10%,各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土族和蒙古族耳聋患者GJB2基因最常见的突变形式为c.235del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4%和5%;回族耳聋患者最常见的突变形式为c.299_300delAT,等位基因频率为4.47%。回族、藏族和土族患者SLC26A4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6.5%、4.55%和2.94%,三个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回族耳聋患者SLC26A4主要突变为c.919-2A>G,等位基因频率为2.44%;藏族耳聋患者SLC26A4的主要突变为c.1226G>A,等位基因频率为2.27%。正常对照组除了回族中有1例携带GJB2基因c.235delC杂合突变,1例携带SLC26A4基因c.919-2A>G中等位基因突变,其余三个民族均未检测出GJB2、SLC26A4基因突变。结论青海省回、藏、土及蒙古族非综合征型聋患者中10.9%(23/211)是由GJB2、SLC26A4和mtDNA A1555G基因突变导致,GJB2和SLC26A4基因突变在该地区4个少数民族非综合征型聋患者中的致病具有民族特异性。
- 段世宏李勇马建鹂杨小龙郭玉芬
- 关键词:非综合征型耳聋突变少数民族
- 基质金属蛋白酶-1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与喉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喉癌浸润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3例喉癌和癌旁组织中MMP-11和MMP-7蛋白水平表达。结果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②MMP-11、MMP-7蛋白表达在T3+T4组高于T1+T2组,淋巴结转移组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③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MP-11、MMP-7蛋白表达强阳性组预后较阴性、弱阳性组差。结论 MMP-11、MMP-7的表达与喉癌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喉癌浸润和转移潜能及评估预后参考指标之一。
- 段世宏郭玉芬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11基质金属蛋白酶7肿瘤侵润预后
- 30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 2024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7月-2024年3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SNMM)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得到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30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为60.37岁,生存时间为1-89个月,1年生存率为81.00%,3年生存率为54.09%,5年生存率为37.86%,中位生存期为28.13个月。Kaplan-Meier法提示年龄、首发症状到确诊时间、肿瘤原发部位、是否侵及眼眶、Ki-67表达水平、肿瘤分期、治疗与生存率有关,肿瘤分期是影响SNMM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SNMM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术后定期复查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目前以手术及术后放疗、化疗、免疫及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
- 石元贞厚媛刘龙燕李勇刘增平王艳莉段世宏
- 关键词:黑色素瘤鼻腔鼻窦肿瘤预后
- 全喉切除术后气-食管突入式分流管发音重建研究
- 李翰平翟喜平陈克金郭玉芬段世宏
- 该课题主要成果是解决了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食管(tracheo-esophageal TE)发音重建引起误吸呛咳的问,该设计方案在国内外无类似报道。该项研究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是“突入式”,即利用自体气管后壁、食管前壁的黏膜做...
- 关键词:
- 关键词:全喉切除术发音重建
- 鼓室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鼓室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征,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21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证实的鼓室副神经节瘤患者15例,其中女性12例,男性3例。左耳8例,右耳6例,双耳1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过程以及治疗方法,探讨该病诊断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结果15例患者中耳鸣(100%)、听力下降(93.3%)、耳流脓(86.7%)为主要症状。15例16耳中11耳见外耳道内红色肿物(其中6耳肿物搏动),另外5耳见鼓膜内侧红色搏动性肿物。15例患者中,纯音测听听阈正常者2例,传导性耳聋6例,7例8耳为混合性耳聋。15例患者均行颞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检查,5例行MRI检查。10例手术前临床诊断鼓室副神经节瘤,5例临床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外耳道胆脂瘤。根据影像检查和手术所见按Fisch分型,A型2例,B型13例(14耳),均经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耳内镜下手术切除,肿瘤全部切除。随访1~5年,肿瘤无复发。结论鼓室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对于有耳鸣和听力下降症状的中年女性,发现外耳道或鼓膜内侧红色肿物,应考虑到鼓室副神经节瘤,完善HRCT及增强MRI利于术前诊断。鼓室副神经节瘤手术疗效确切,显微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是主要方式,耳内镜下手术将来有一定应用前景。
- 赵瑜梨南书玲刘贝贝陈迟刘晓雯段世宏徐百成
- 关键词:中耳副神经节瘤手术治疗
- 基质金属蛋白酶1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检测鼻咽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的表达,探讨鼻咽癌中MMP11的表达情况与鼻咽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0例鼻咽癌和1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MP11蛋白的表达。结果癌组织中MMP11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且MMP11阳性率表达在T_3+T_4组高于T_1+T_2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临床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5)。MMP1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MP11的表达与鼻咽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在鼻咽癌病程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段世宏郭玉芬
- 关键词:鼻咽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11
- SNPscan法与Sanger测序法用于中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非综合征耳聋常见耳聋基因研究
- 目的 在中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非综合征耳聋患者群体中,进行mitochondrial DN A12SrRNA,GJB2和SLC26A4突变筛查,调查mitochondrial DNA 12SrRNA,GJB2和SLC26A...
- 段世宏
- 关键词:非综合征型耳聋等位基因频率GJB2SLC26A4
- SNPscan法与Sanger测序法用于中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非综合征耳聋常见耳聋基因研究及SNPscan法对9个非常见耳聋基因研究分析
- 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感觉神经性疾病,大约每1000个新生儿就有1-3例耳聋患者。据估计在中国7岁以下的耳聋患儿大约有8百万,并且每年增加2-3万耳聋患者。大约50%的先天性耳聋和70%的儿童耳聋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非综合征...
- 段世宏
- 关键词:非综合征型耳聋等位基因频率GJB2SLC26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