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德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氮素
  • 2篇氮素损失
  • 2篇稻叶
  • 2篇二氧化氮
  • 2篇分蘖
  • 2篇分蘖期
  • 1篇氮化
  • 1篇氮化物
  • 1篇氮量
  • 1篇地上部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植物
  • 1篇施氮
  • 1篇施氮量
  • 1篇水稻
  • 1篇气态
  • 1篇结实期
  • 1篇开花
  • 1篇开花结实

机构

  • 4篇广东省生态环...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宜春学院

作者

  • 4篇吴启堂
  • 4篇陈能场
  • 4篇毕德
  • 4篇周建民
  • 4篇徐胜光
  • 3篇卢维盛
  • 1篇刘小林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4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开花结实期水稻叶际气态氮化物交换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在气候箱及温室试验基础上,用密闭箱法研究了开花结实期水稻叶际各种氮化物(NH3、N2O、NO和NO2)的交换及其规律。结果表明:(1)在气候箱控制、白昼有相对良好光照条件下,开花结实期水稻未有显著净挥发NH3效应;(2)同一时期水稻叶际NO平均交换速率白天15:00—18:00为-7.42μgpot-1h-1,夜间20:00—23:00为-4.012μgpot-1h-1,且有、无水稻完整植株处理间培养箱中抽出气流的NO浓度差异显著(P<0.05),水稻表现有明显净吸收NO效应;随着环境空气NO浓度升高,水稻NO吸收作用明显增强;(3)水稻有净吸收空气NO2的明显效应,NO2吸收速率相当于同时期白天和晚上水稻NO吸收速率的5.6%和3.9%;(4)在气候箱控制条件下,白昼长时间适度光照(10h,165μmolm-2s-1)有抑制水稻N2O挥发效应;在温室自然光暗条件下,19:00一次日早9:00时段水稻平均N2O挥发速率为5.04μgpot-1h-1,有净挥发N2O现象,但白昼长时间光照条件下水稻未有从空气吸收N2O的明显作用。从本试验结果看,开花结实期水稻从空气中吸收的主要氮化物是NO,向空气释放的主要氮化物是N2O。
徐胜光陈能场吴启堂周建民刘小林毕德卢维盛
关键词:挥发氮素损失
分蘖期水稻地上部和空气间的NO_X(NO、NO_2)交换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密闭箱法结合42 C型NO-NO2-NOX分析仪的快速线检测系统,在气候箱严密控光(L1)和室内自然光暗处理(L2)条件下,研究了分蘖期水稻地上部和空气间的NOX(NO、NO2)交换作用,结果表明:1)试验用水稻品种具有较强的NO挥发能力,在L1、L2条件下水稻NO平均挥发速率[按鲜质量(g,FW)计算]分别达到0.0188、0.0239μg/(g.h),并在环境空气NO浓度达100μg/m^3条件下水稻也能净排放NO;2)水稻能吸收空气NO2,L1、L2条件下水稻NO2平均净吸收速率为0.00084、0.00165μg/(g.h);3)施氮能增强水稻NO挥发,在气候箱严密控光(L1)条件下,短期内(12-d)施氮在日间6:001-0:00弱光时段和10:001-4:00强光时段有刺激水稻NOX(NO、NO2)挥发的效应,但在14:001-8:00时段,持续强光能削弱施氮对水稻NO挥发的刺激作用而增强水稻对NO2吸收;4)室内自然弱光条件下(L2),施氮能提高日间水稻的NO净挥发速率,水稻NO2净吸收速率随着有光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夜间暗处理条件下,施氮对促进水稻NO的挥发无明显作用,水稻NO2吸收速率下降。试验结果显示,水稻地上部从空气中净吸收NO2的平均速率远低于NO净挥发速率,分蘖期水稻地上部分与空气间的NOX(NO、NO2)交换作用主要表现为NO的净挥发,相当于净损失纯N 10.951-2.5 g/(hm^2.d)。
徐胜光陈能场周建民吴启堂毕德
关键词:水稻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光照和施氮量对分蘖期水稻叶际氮氧化物(NO和NO2)交换的调控机制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密闭箱法结合快速在线检测系统,研究了光-氮对分蘖期水稻叶际NOx(NO、NO2)交换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在叶际NOx(NO、NO2)交换过程中,试验用水稻品种有显著NO净挥发和NO2净吸收效应;在严密控光和室内自然光条件下,水稻NO净挥发速率分别为2.48和2.84μg/(桶.h),NO2净吸收速率分别为0.116和0.175μg/(桶.h),且在环境空气NO浓度为200μg/m3条件下也能挥发NO。2)更换营养液后观测期(5 d)水稻NO挥发速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供N0~80 mg/L范围内提高供氮水平总体上增强了水稻NO挥发,但短期内(7 d)脱氮、缺氮(供N10 mg/L)无明显抑制水稻NO挥发的作用;同期适度提高供氮浓度(供N0~60 mg/L)增强了水稻NO2吸收,但供氮6 d后外源氮源对水稻叶际NOx(NO、NO2)交换的调控作用明显下降;3)更换营养液后短期内(1~2 d)控光处理下6:00-10:00弱光和10:00-14:00强光有刺激水稻NOx(NO、NO2)挥发的作用,但14:00-18:00持续强光明显抑制了水稻NOx挥发;在更换营养液2 d后,延长光照时间能增强水稻NO2吸收,但光强变化对水稻NO2吸收调控作用不明显,晚上暗处理有同步抑制水稻NO挥发和NO2吸收效应;4)与基本不置换培养箱空气处理相比,置换培养箱空气同步增强了水稻NO挥发和NO2吸收。
徐胜光陈能场周建民吴启堂毕德卢维盛
关键词:光照氮素二氧化氮
植物地上部氮素损失及其机理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8
2009年
植物地上部气态氮化合物挥发是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大气NH3和N2O的重要来源,因此,研究植物氮素挥发损失对于大气环境保护和提高氮肥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各种气态氮化物(NH3、NO、NO2、N2O和N2)损失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活性氮源积累和同化的不平衡,是植物氮素挥发损失的主要因素;环境条件(光、温、水、肥、气)和植物生理病害、衰老等因素,均可引起植物活性氮源积累和同化的不平衡,导致植物地上部氮素的挥发损失,但各种气体氮化物能否从叶面挥发,还要取决于气体氮化物的补偿点;NH3和N2O是主要的植物氮素损失形态,主要氮素挥发损失发生在生育后期,但不同氮素损失形态对植物生育期的响应并未完全相同。该文较完整地归纳总结了植物氮素挥发损失的作用机理,指出了目前研究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1)氮素损失形态间的内在关系并不清楚,尚不能完整地解释植物氮素挥发损失机制,尤其是酶催化协同机制;2)植物叶际气态氮化物交换(包括吸收和释放)作用及其机理也未完全清楚,因而难以正确评估植物氮素的挥发损失;3)植物衰老对增强氮素挥发损失有明显促进效果,但有关其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4)缺乏可行的抑制植物氮素挥发技术方法,故还难以有效缓解肥料氮的挥发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
陈能场徐胜光吴启堂周建民毕德卢维盛
关键词:植物氮素损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