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红艳

作品数:15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沭阳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疗效
  • 4篇骨折
  • 3篇远端
  • 3篇疗效观察
  • 3篇内固定
  • 3篇关节
  • 2篇腰椎
  • 2篇远端骨折
  • 2篇掌侧
  • 2篇置换术
  • 2篇入路
  • 2篇缺氧
  • 2篇椎间孔
  • 2篇椎间盘
  • 2篇桡骨远端
  • 2篇膝关节
  • 2篇膝关节置换
  • 2篇膝关节置换术
  • 2篇细胞
  • 2篇活动度

机构

  • 12篇沭阳县人民医...
  • 3篇徐州医学院
  • 2篇甘肃省人民医...
  • 2篇江苏省沭阳县...
  • 1篇江苏省中西医...
  • 1篇徐州市中心医...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江红艳
  • 10篇刘守正
  • 5篇张智慧
  • 4篇张成亮
  • 2篇宋玉鑫
  • 2篇朱宝林
  • 2篇姚瑞芹
  • 2篇李业成
  • 1篇董富兴
  • 1篇刘加元
  • 1篇曲学彬
  • 1篇葛恒清
  • 1篇陈伟
  • 1篇武秀香
  • 1篇张振中
  • 1篇余浩
  • 1篇马丽
  • 1篇程冉
  • 1篇吴明凤
  • 1篇高利

传媒

  • 4篇按摩与康复医...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训练配合CPM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配合持续被动活动(CPM)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静脉泵、CPM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配合运动训练,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SS评分、ROM、VAS评分改善程度及步行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训练配合CPM能显著改善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
江红艳刘守正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
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收治50例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男17例,女33例。年龄35~65岁,中位数42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21例、右侧29例。病程4周至8个月,中位数3.5个月。42例可在掌指关节掌侧触及痛性结节;45例拇指屈伸活动时疼痛,并伴扳机感;5例受累拇指指间关节不能主动伸直。均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强度,术后3个月时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测定法评定临床疗效,同时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仅治疗1次,未发生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5.15±0.54)分,(0.17±0.53)分,t=15.171,P=0.000]。术后3个月时按照TAM测定法评定,优46例、良4例。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拇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术前可准确定位腱鞘狭窄部位、评估肌腱滑动受阻情况,术中可实时监测进针方向和松解情况,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江红艳刘守正葛恒清
关键词:腱鞘炎拇长屈肌腱小刀针超声检查
MCT1在不同发育时期及缺血缺氧脑白质损伤大鼠胼胝体内的表达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单羧酸转运体-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1,MCT1)在不同发育时期及缺血缺氧(hypoxia-ischemia,HI)损伤模型大鼠胼胝体内的表达。方法:采用多聚甲醛灌注固定7 d、14 d、21 d和28 d SD大鼠脑组织,冰冻切片后进行MCT1/CNPase和MCT1/GFAP免疫荧光双标,观察胼胝体内MCT1在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另选生后3 d的SD大鼠,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及缺氧处理以建立HI性脑白质损伤模型,至生后28d观察胼胝体MCT1的表达。结果:MCT1分别与CNPase和GFAP免疫荧光双标显示,生后早期,正常大鼠胼胝体内MCT1主要在GFAP阳性细胞表达,随生长时间延长,MCT1在CNPase阳性细胞的表达增加,而在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逐渐减少;HI损伤后28 d,MCT1/GAFP免疫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MCT1/CNPase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成年SD大鼠胼胝体,MCT1主要在CNPase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表达,而HI脑白质损伤后,MCT1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表达。
江红艳刘守正张智慧程冉张振中余浩姚瑞芹
关键词:胼胝体少突胶质细胞缺血缺氧
缺氧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内NLRP3炎症小体表达的影响
2016年
目的:观察缺氧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preOL)内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及细胞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分离纯化的preOL分为正常组和缺氧组,1%O25%CO2、37℃缺氧培养箱培养9 h建立preOL缺氧损伤模型。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NLRP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SC表达。结果:preOL缺氧损伤后胞质内出现空泡,胞膜破裂,突起出现肿胀、断裂;凋亡率较正常组增加(P<0.05);缺氧组NLRP3阳性细胞数和平均荧光强度均较正常组增加(P<0.05),NLRP3的mRNA及蛋白水平也均较正常组增加(P<0.05);ASC蛋白的表达在缺氧后上调(P<0.05)。结论:preOL的缺氧损伤可能与激活NLRP3炎症小体有关。
马丽吴明凤江红艳武秀香董富兴曲学彬姚瑞芹
关键词: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缺氧
外侧入路保护旋前方肌在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观察采用外侧入路保护旋前方肌并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5-06采用外侧入路保护旋前方肌并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末次随访时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2(12~16)个月。术后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2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6.8%。结论采用外侧入路保护旋前方肌并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刘守正江红艳李业成张成亮朱宝林宋玉鑫
关键词:粉碎性骨折掌侧入路旋前方肌内固定
miR-30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小鼠发病的作用
2017年
目的:探讨在体过表达miR-30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小鼠脱髓鞘病变的作用。方法:构建含稳定表达miR-30a的shRNA慢病毒载体,以含有空载体的慢病毒为对照(LV-ctrl)。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对照慢病毒(LV-ctrl)组和miR-30a慢病毒(LV-miR-30a)组,2组慢病毒经尾静脉注射,注射7 d后用MOG35-55多肽免疫小鼠。Kono 5分法检测发病情况,快蓝(LFB)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测脊髓脱髓鞘程度及髓鞘结构的变化。结果:LV-ctrl组小鼠在MOG_(35-55)多肽免疫的第10天开始发病,到第21天,其Kono评分为2.57±0.79,LV-miR-30a组小鼠的Kono评分显著低于LV-ctrl组小鼠;miR-30a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鼠体质量增长率,同时LFB评分也较LV-ctrl组显著增加;髓鞘超微结构显示LV-ctrl组小鼠脊髓髓鞘板层松解且稀疏,而LV-miR-30a组小鼠的髓鞘结构相对完好,髓鞘厚度显著大于LV-ctrl组。结论:过表达miR-30a可以明显减缓EAE的发病,减轻脊髓脱髓鞘程度。
刘守正王婷张英江红艳张智慧曲学彬姚瑞芹
关键词:脊髓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髓鞘脱髓鞘小鼠
TDP照射配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TDP照射配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关节松动训练,治疗组则同时配合TDP照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TDP照射配合关节松动训练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江红艳高利王建东
关键词:肩周炎TDP照射疗效疼痛关节活动度
两种入路进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比较两种入路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6月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采用Henry入路切开旋前方肌进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外侧入路切开旋前方肌与肱桡肌之间的筋膜进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均获12~18个月随访,平均13.5个月。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腕关节活动度(背伸度、掌屈度、桡偏度、尺偏度、旋后度、旋前度)及Gartland-Werley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优良率96.8%,较对照组优良率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侧入路行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以有效保护旋前方肌的功能,具有手术风险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刘守正江红艳李业成张成亮朱宝林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内固定入路
椎间孔电刺激疗法联合腰椎牵引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椎间孔电刺激疗法联合腰椎牵引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40例,应用椎间孔电刺激疗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4周,随访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D评定疗效。结果VAS评分由治疗前(7.8±0.9)降到治疗后(2.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ODI疗效:优24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87.5%(35/40例)。结论椎间孔电刺激疗法联合腰椎牵引术是椎间盘源性腰痛有效的治疗方法。
江红艳张智慧刘守正刘加元
关键词:电刺激疗法牵引术椎间盘源性腰痛
运动训练配合CPM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配合CPM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CPM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运动训练,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HSS评分及Holden步行功能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ROM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训练配合CPM能显著改善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
江红艳张智慧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术后CPM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