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超抗原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
- 1994年
- 超抗原主要指一些微生物的外产物,极微量即可引起强烈反应。超抗原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MHCⅡ类分子相互作用,再与T细胞受体(TCR)上的β链可变区(Vβ)作用,从而刺激T细胞进行非特异性增殖,释放细胞因子而致病。
- 汤郡
- 关键词:超抗原微生物疾病
- 钩端螺旋体L型稳定株致病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1997年
- 本文应用广泛性脑梗塞患者分离的、经免疫荧光与免疫酶染色证明为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型的稳定株并以钩体原型为对照,感染豚鼠,感染次日两组动物体温均升高,感染原型组4/5从血液分离出钩体,L型组3/5分离出L型。2月后处死两组豚鼠取血分离,原型组钩体已从血中消失,而L型仍有3只分离出L型。病理切片证明两组病变主要为心、骨骼肌、肺、眼的间质性失,并有肝窦、小动脉狭窄,肺出血明显,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变性,原型组中有1只在肾曲小管中见有L型。结果表明,钩体L型稳定株可长期在血中存活能引起眼、神经后发症。原型感染后从血中迅速消失,但L型在肾中存在。说明原型在体内可转变为L型,并从尿中排出,成为一重要的传染源。
- 林特夫张世馥马登宏黄谷良唐素兰汤郡姚敏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
- 钩端螺旋体L型脊髓炎(附15例报告)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探讨钩体L型脊髓炎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对15例钩体L型脊髓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急性及亚急性或慢性脊髓损害各7、8例,双下肢瘫7例,四肢瘫8例。均有明显的传导束型或节段到感觉障碍及排尿障碍。血培养钩体L型阳性8例,原型构体6例,尿培养:构体L型5例;CSF培养钩体L型5例;血清钩体MAT阳性7例。结论钩体L4脊髓炎的发生可能为构体L型直接损伤脊髓或供血血管,钩体L型致间质炎症病理损伤所致。甲硝哒唑易透过血脑屏障能损坏钩体DNA结构,可减少钩体病后发病。
- 马登宏马骥汤郡吴国林张郁文刘晓林唐素兰宋秀宇林特夫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脊髓炎甲硝哒唑
- 临床标本钩端螺旋体L型的分离与形态学鉴定被引量:2
- 1995年
- 应用钩体L型培养基成功地从钩体病神经系统后发症患者的血液和/或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到钩体L型,将L型阳性培养物转种于钩体L型固体平板培养,发现其菌落形态呈丝状(F)型。对所分离到的L型进行形态学鉴定表明:L型呈球状体、螺旋状的丝状体等多形性改变,电镜下见L型失去部分或全部细胞壁,L型经免疫标记技术鉴定证实为钩体的L型。
- 汤郡林特夫马登宏张郁文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形态学鉴定
- 钩端螺旋体L型的诱导及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0
- 1993年
- 本文在钩体L型培养基中,应用不同浓度的青霉素G对波摩那型钩体进行L型体外诱导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青霉素G在0.16~20u/ml均可诱导出钩体L型,其中以0.8~4u/ml诱导效果较好。用暗视野显微镜、Giemsa染色和扫描电镜检查表明,钩体L型在形态上表现为球状体和丝状体。前者大小不等。一般直径为0.15~4μm,大的囊样体直径约35μm,内部密度不匀,含大小不等的球状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表明,这些大小不等的球状体呈特异性阳性染色。透射电镜下钩体L型细胞壁有缺损,透光度大,有的L型细胞见DNA纤丝,研究还表明,37℃和29℃两种温度条件下诱导钩体L型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
- 汤郡黄谷良林特夫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形态学
- 钩端螺旋体稳定 L 型的形态与超微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1
- 1997年
- 为了解钩端螺旋体L型形态与超微结构的改变与其在体内长期存活引起神经后发症的可能关系。临床分离钩端螺旋体多用液体培养,L型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与稳定,国外未见报道。作者对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患者血、脑脊液标本经液体增菌后转种L型固体培养基并对其形态及细胞膜的微机图像处理进行研究。结果从患者标本分离出一株稳定钩端螺旋体L型,经免疫荧光与免疫酶染色鉴定,历三年余未见回复。形态除圆球体、巨形体外,尚见螺旋弯曲的丝状体与特殊囊样体,在不同时间出现与细菌L型相似的三种菌落,经超薄切片微机图象处理证明L型细胞膜比原菌增厚3倍。钩体稳定L型细胞膜增厚,可能是在体内耐受免疫杀伤得以长期存活的原因,它可刺激机体引起神经后发症,并可在尿中不断排出成为一个重要而被忽视的传染源。
- 林特夫宋秀宇唐素兰汤郡黄谷良马登宏张郁文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超微结构
- 以癫痫首发的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附10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1998年
- 目的:探讨以癫痫首发钩端螺旋体(钩体)脑动脉炎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对102例患者临床表现、实验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102例中,钩体L型脑动脉炎43例,有肢体瘫痪80例,共济失调7例;血清钩体MAT阳性72例,CSF钩体MAT阳性17例;体液培养:原形钩体31例,L型钩体45例;EEG异常94例;颅CT:示颅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44例;颅MRA:3例中有2例颅底异常血管网征,1例颅内动脉粗细不均,1侧大脑中动脉不显影。结论:钩体脑动脉炎的发生可能为钩体或钩体L型直接损伤神经组织或供血血管,甲硝哒唑疗效显著。
- 马登宏吴国林张郁文刘晓林刘晓林汤郡陈齐鸣林特夫汤郡马骥
- 关键词:癫痫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甲硝哒唑
- 钩端螺旋体病后发症与L型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了解钩端螺旋体 (以下简称钩体 )L型与钩体病眼、神经后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临床疑诊为钩体病后发症患者血、脑脊液作钩体及L型培养和显微镜凝集试验。用青霉素在患者体内诱导钩体L型和分离的钩体L型分别二次对豚鼠进行实验性感染 ,以了解引起的病理变化与临床后发症的关系。通过对L型的生物特性研究 ,了解其长期在体内存活的原因。结果 :从 186例患者血与脑脊液的检测表明钩体L型分离阳性率为 2 8.6 % ,远高于钩体原型 10 .2 % (P <0 .0 0 5 )。从感染动物病变见有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脊髓前角神经元变性、眼葡萄膜与视网膜炎以及肾曲小管中见有L型存在。病变出现于L型感染动物多于原型感染动物。经微区图谱证明钩体L型的细胞膜比原型增厚 3倍。结论 :钩体L型细胞膜的增厚使其能延长在体内存活的时间。引起的病变证明与后发症有关。在肾曲小管中出现说明钩体L型可经尿排出 。
- 黄谷良林特夫宋秀宇汤郡马登宏张世馥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属钩端螺旋体病后发症
- 临床标体中钩端螺旋体及其L型的检测与鉴定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 为探讨钩体 L 型在钩体病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及是否具有致病作用。方法 对患者血、 C S F 进行 M A T;对患者血、 C S F 及尿液进行钩体及其 L 型培养; 对培养出的钩体 L 型进行免疫酶染色、免疫荧光染色、 S D S- P A G E、 D I B A及电镜等方法鉴定。结果 M A T 阳性率为1917 % (60313) ; 钩体普通培养阳性率1188 % (41345) ; 钩体 L 型阳性率2493 % (86345) 。培养出的 L 型经上述方法鉴定为钩体 L 型。结论 钩体 L 型培养应与 M A T 及钩体普通培养同时进行,以防漏诊。
- 宋秀宇唐素兰林特夫黄谷良汤郡娄峥马登宏张郁文屈洪党
-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