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大琨

作品数:18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12篇间充质
  • 12篇间充质干细胞
  • 12篇干细胞
  • 12篇充质干细胞
  • 7篇脐带
  • 6篇脐带间充质干...
  • 4篇衰老
  • 4篇细胞外
  • 4篇免疫
  • 4篇基质
  • 4篇胞外基质
  • 3篇增殖
  • 3篇细胞外基质
  • 3篇免疫调控
  • 3篇基因
  • 3篇基因表达
  • 2篇动脉
  • 2篇动脉平滑肌细...
  • 2篇信号

机构

  • 16篇山东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8篇汪大琨
  • 13篇李栋
  • 13篇时庆
  • 9篇鞠秀丽
  • 4篇庄泳
  • 3篇韩燕
  • 2篇夏伟
  • 2篇蔡直锋
  • 2篇付金秋
  • 1篇段如麟
  • 1篇韩振霞
  • 1篇李春香
  • 1篇陈岩
  • 1篇刘春生
  • 1篇刘春生
  • 1篇李福海
  • 1篇张乐玲
  • 1篇李雪
  • 1篇王国云
  • 1篇宁雪

传媒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1篇1995
  • 1篇199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胞外基质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传代培养UCMSCs,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不加PDGF,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2、5、10、20、50μg/L)的PDGF。加入PDGF12h后,用qRT-PCR法检测ECM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加入PDGF24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PDGF质量浓度的增加,反映细胞代谢活性的OD值逐渐增加,且PDGF质量浓度在20μg/L时达到最高值,但PDGF质量浓度为50μg/L时OD值反而降低;PDGF质量浓度为2μg/L时,ECM表达和Bcl-2/Bax比值较对照组有所降低,随着PDGF质量浓度的增加,ECM的表达和Bcl-2/Bax比值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10μg/L时达到最高值。结论 PDGF可以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同时能促进其ECM的表达,还能提高细胞耐受凋亡的能力,最佳作用质量浓度为10μg/L。
庄泳李栋时庆汪大琨蔡直锋鞠秀丽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
骨髓源与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比较被引量:9
2013年
骨髓(bone marrow,BM)和脐带(umbilical cords,UC)是治疗用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主要来源。本研究旨在比较骨髓源和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和体外免疫抑制能力。采用相同培养条件,原代扩增培养UC-MSC和BM-MSC,比较它们的生长动力学、细胞表型和免疫抑制能力。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这两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基因组差异。结果表明,UC-MSC与BM-MSC在细胞形态和细胞表型上相似,但UCMSC生长更快,可以在体外培养30代以上并不发生可见的形态改变,而BM-MSC生长缓慢,在培养6代以后倍增时间就显著增加。UC-和BM-MSC均可抑制PHA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其中BM-MSC的抑制能力稍强。基因芯片显示,BM-MSC表达更多的免疫相关基因,而UC-MSC高表达的基因更多地集中于器官发育和生长类基因方面。结论:UC-MSC的高增殖率、低HLA-ABC表达和免疫抑制能力促进了其在细胞治疗中的潜在应用。BM-MSC和UC-MSC差异表达的基因是由它们的组织来源决定的,这将影响在细胞治疗中的选择。
韩振霞时庆汪大琨李栋吕明
关键词:骨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基因表达芯片
尾加压素Ⅱ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蛋白磷酸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探讨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塑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消化法培养大鼠PASMC,WST-8测定不同浓度UⅡ诱导的大鼠PASMC的增殖活性及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对UⅡ诱导的大鼠PASMC增殖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UⅡ诱导的PASMC胞内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及PD98059对UⅡ诱导的ERK1/2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果 UⅡ在一定浓度范围(10-9~10-7mol/L)能浓度依赖性提高大鼠PASMC的增殖活性,并且能促进细胞内ERK1/2蛋白磷酸化。PD98059可阻断UⅡ诱导的PASMC增殖及PASMC胞内ERK1/2蛋白磷酸化。结论 UⅡ可促进大鼠PASMC增殖,ERK1/2通过磷酸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小如时庆汪大琨夏伟
关键词:增殖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Rho激酶对p-Smad1核迁移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Rho激酶对p-Smad1核迁移的作用及信号转导途径,探讨它们在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远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应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启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Rho激酶信号通路,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启动BMP信号通路,并用Rho激酶抑制剂Y-27632、MEK抑制剂U0126进行干预。培养细胞分成5组:(1)对照组;(2)BMP-2组;(3)BMP-2+PDGF-BB组;(4)BMP-2+PDGF-BB+Y-27632组;(5)BMP-2+PDGF-BB+U0126组。免疫荧光染色标记p-Smad1在细胞核内外的分布并计算p-Smad1核迁移阳性细胞百分数(即核迁移率)。分离平滑肌细胞核蛋白和胞浆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p-Smad1在细胞内的总量和细胞核内外相对含量的变化。Kit-WST-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结果:BMP-2组p-Smad1在细胞内的总量、在细胞核中的相对含量和核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MP-2+PDGF-BB组p-Smad1的核迁移率和在细胞核中的相对含量明显低于BMP-2组(P<0.05),但是细胞内p-Smad1总量无明显改变(P>0.05);BMP-2+PDGF-BB+Y-27632组和BMP-2+PDGF-BB+U0126组细胞内p-Smad1的总量、在细胞核中的相对含量和核迁移率与BMP-2组基本相似(P>0.05)。BMP-2组的A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PDGF-BB+BMP-2组的A值明显大于BMP-2组(P<0.05)且大于对照组(P<0.05);BMP-2+PDGF-BB+Y-27632组和BMP-2+PDGF-BB+U0126组的A值均小于PDGF-BB+BMP-2组(P<0.05)。结论:在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DGF-BB激活的Rho激酶通过MEK/ERK1/2抑制BMP-2引起的p-Smad1核迁移,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
李春香李福海夏伟时庆汪大琨
关键词:肺动脉平滑肌细胞RHO激酶
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对其免疫调控能力的影响
目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B-MSCs)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出现衰老现象。本实验就MSCs的衰老对其免疫调控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以确定用于...
韩燕李栋时庆汪大琨鞠秀丽
60对反复流产夫妇染色体研究被引量:7
1991年
流产、死胎在妇产科疾病中较为常见,其病因是多因素的。随着医学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对致病的遗传因素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遗传因素中导致流产、畸形、死胎的主要原因是胚胎染色体畸变,畸变绝大多数产生在配子形成或合子增殖过程中,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这种畸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就几年实践工作中汇集的60对流产夫妇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探讨。
刘春生汪大琨
关键词:反复流产增殖过程平衡易位着丝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人骨髓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内皮细胞组分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本研究旨在比较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中的内皮细胞(EC)比例,并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MSC中EC比例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C标志CD34+CD133+和vWF+CD31+双阳性细胞的比例,用瑞氏染色观察经VEGF作用的MSC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技术观察CD34、CD133、CD31、VWF的表达,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对EC标志性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BM-MSC和UC-MSC中存在少量EC及内皮祖细胞(EPC),经VEGF 10 ng/ml作用24 h后,MSC的长宽比变大,EC比例上升而EPC比例下降,EC相关标志基因Tie-2和ecNOS等的表达均上调,其中UC-MSC对VEGF的反应更明显。结论:BM-MSC和UC-MSC中存在少量的EC及EPC,VEGF可以提高EC的比例和细胞功能。
代娜李栋时庆汪大琨付金秋鞠秀丽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TGF-β1对hUC-MSC增殖、细胞外基质表达和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本研究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增殖、细胞外基质(ECM)表达和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植块法从人脐带中分离、培养hUC-MSC并进行表型鉴定,用WS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GF-β1对hUC-MSC增殖的影响,利用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GF-β1对hUC-MSC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利用表达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UC-MSC在TGF-β1作用下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表明,细胞增殖实验中0.1-20.0 ng/ml TGF-β1浓度条件下培养24、48和72小时,hUC-MSC增殖能力变化均不显著,但在0.1 ng/ml组均会出现相对峰值。0.5 ng/ml的TGF-β1促进Col-Ⅰ、MMP-2、MMP-9和TIMP-2的mRNA表达达到峰值;而0.1 ng/ml的TGF-β1促进其它成分:Col-Ⅳ、FN、LN、Integrin、Tenascin-C、MMP-1和TIMP-1的mRNA表达达到峰值。0.5和0.1 ng/ml的TGF-β1分别促进Col-Ⅰ和Col-Ⅳ少量表达,均促进FN强烈表达,但均不能使LN明显表达。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在上调基因中有9个基因与细胞运动、迁移相关;Pathway和Go的统计分析显示,差异基因涉及转录、翻译、生物合成、代谢、信号转导、细胞迁移、细胞间连接等多方面。结论:0.1 ng/ml的TGF-β1能较好地促进hUC-MSC的生长。不同浓度的TGF-β1能分别促进ECM不同成分表达,TGF-β1对hUC-MSC的转录、翻译、生物合成、代谢、信号转导、细胞迁移、细胞间连接等多方面在基因水平上具有调节作用。
赵洁李栋时庆汪大琨鞠秀丽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谱
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对其免疫调控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B-MSCs)的衰老对免疫调控能力的影响.方法 从人脐带中分离MSCs并进行传代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其核质比的变...
韩燕李栋时庆汪大琨鞠秀丽
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对其免疫调控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B-MSC)的衰老对其免疫调控能力的影响。从人脐带中分离MSC并进行传代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其核质比的变化。分别选取第5代(对照组)及第13代(衰老组)MSC进行研究,运用细胞衰老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检测试剂盒进行衰老检测,并采用CCK-8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MSC对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RT-PCR方法检测免疫调控相关基因在衰老MSC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传代次数增加,MSC的长宽比增大,核质比减小。细胞衰老检测结果显示,第13代MSC的衰老细胞比例明显增加,但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第13代MSC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第5代相比明显增强(P<0.05),且第13代细胞免疫抑制相关基因表达增加,促炎相关基因表达减弱。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随体外培养代数增加而逐渐衰老,但免疫抑制能力逐渐加强。
韩燕李栋时庆汪大琨鞠秀丽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衰老免疫调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