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峰
- 作品数:82 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二甲双胍片单药及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对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疗效观察
-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片单药及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对肥胖伴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代谢和性激素紊乱的作用及疗效比较。方法 108名肥胖PCOS患者随机分成二甲双胍片治疗组(单药治疗组)及二甲双胍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组(联...
- 赖晓阳张美英雷水红沈云峰
- 一种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节能型胰岛素泵
- 一种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节能型胰岛素泵,包括胰岛素泵本体、显示屏、控制按钮、电池槽、注射头、输送管、固定贴片和绕线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胰岛素泵本体上端设置了绕线机构,将输送管呈S状穿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内侧,同理,穿过第三...
- 余鹏张静赖晓阳沈云峰宣睿
- 一种脂肪肝检测装置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脂肪肝检测装置,涉及内分泌病与代谢病领域,包括下外壳,下外壳上设置有收纳机构,下外壳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下外壳远离把手的一端铰接有上外壳,检测头通过连接线与显示器电性连接。当需要使用该检测设备的时候,将上...
- 沈云峰焦小娟张勤熊海霞张美英余鹏
- 早期胰岛素治疗通过减轻局部氧化应激改善db/db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
- 目的 基于动物实验探讨早期胰岛素治疗改善β细胞功能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将高脂喂养的db/db小鼠分为对照(C)组、早期胰岛素(EI)和晚期胰岛素治疗(LI)组.EI和LI组小鼠分别从糖尿病发生时或两周后开始皮下注射...
- 沈云峰赖晓阳张美英秦淑兰熊燕杨雅
- 利拉鲁肽以剂量依赖方式通过上调db/db小鼠胰岛PAX4、CK19和胰岛素基因表达促进β细胞再生并改善糖耐量
- 目的利拉鲁肽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控制血糖,但它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利拉鲁肽是否能上调PAX4、CK19和胰岛素基因表达并改善db/db小鼠糖耐量。方法高脂饮食喂养的糖尿病db/db小鼠...
- 沈云峰赖晓阳张美英余戎李经杨雅
- 关键词:胰岛素基因DB/DB糖耐量利拉鲁肽
- 文献传递
- 一种多功能糖尿病饮食调配装置
- 一种多功能糖尿病饮食调配装置,包括盘体和盘体表面中心设置的食物存放槽,盘体的中心设置有竖直的观察筒,食物存放槽四周的盘体边沿设置有闭合圆形的滑槽,食物存放槽内以观察筒中心呈放射状排布有多条分隔条,滑槽的顶部开口设置有相对...
- 余鹏张静沈云峰邹芳朱文根刘萧
- 文献传递
- 芪骨胶囊联合碳酸钙D_(3)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41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芪骨胶囊联合碳酸钙D_(3)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部疼痛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洪都中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_(3)(钙尔奇D_(3))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骨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腰背部疼痛、骨密度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8.05%);腰背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骨密度之腰椎(0.659±0.124)g/cm^(2)、股骨颈(0.654±0.137)g/cm^(2),均高于对照组的(0.573±0.087)g/cm^(2)、(0.578±0.074)g/cm^(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芪骨胶囊联合碳酸钙D_(3)治疗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骨密度,且不良反应较少。
- 胡俊杨盼盼陶阳沈云峰
- 关键词:骨质疏松腰背部疼痛骨密度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活化可通过调控含SH2结构域的肌醇磷酸酶1/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减少肝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 目的 探讨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活化是否能通过SHIP-1/AMPK减少肝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方法 分别用携带SHIP-1基因的慢病毒、携带SHIP-1基因siRNA的慢病毒、AMPK抑制剂Compoun...
- 沈云峰夏旋陈超刘玫梅赖晓阳张美英
- 2型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 朱红艳沈云峰
- 锁阳多糖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从MC3T3-E1小鼠前成骨细胞中PI3K/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角度,揭示锁阳多糖(cynomorium songaricum polysaccharide,CSP)的促成骨分化机制。方法使用含有不同浓度CSP的成骨诱导液培养MC3T3-E1细胞,在第1、3、5、7天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随后分为Con组(0μg/m LCSP)、CSP组(100μg/m L CSP)及CSP+BEZ组(100μg/m L CSP及50μmol/L BEZ(PI3K特异性抑制剂));干预14 d后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比较MC3T3-E1的成骨分化情况、Real-time PCR定量分析相关成骨分化m RNA,如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β-连环蛋白(β-catenin)、骨钙素(Osteocalcin)、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的表达水平;并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unx2、CollagenⅠ、Osteocalcin成骨相关蛋白;PI3K/Akt/GSK3β/β-catenin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免疫荧光检测β-catenin的核易位情况。结果与Con组(0μg/m L)相比,CSP干预均可有效促进MC3T3-E1增殖,100μg/m L的效果更加明显。与Con组比较,CSP可有效促进MC3T3-E1细胞茜素红染色的阳性率,以及成骨相关的m RNA、蛋白表达水平(P<0.05),以及PI3K、p-PI3K、Akt、p-Akt、GSK3β、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P<0.05),同时还可促进β-catenin入核;但是这些促进作用均可被BEZ逆转。结论CSP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β-catenin通路,诱导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
- 胡俊谈荣珍袁忠杨盼盼张楚焌张斌沈云峰
- 关键词:骨质疏松成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