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端民

作品数:59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经济管理
  • 15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23篇货币
  • 15篇货币思想
  • 4篇文化
  • 4篇揭露
  • 3篇陶渊明
  • 2篇动人
  • 2篇都城
  • 2篇游戏
  • 2篇源流
  • 2篇政治
  • 2篇钱币
  • 2篇清代
  • 2篇主义
  • 2篇晁错
  • 2篇现形
  • 2篇消费文化
  • 2篇劳动人民
  • 2篇官场
  • 2篇官场现形记
  • 2篇红楼

机构

  • 30篇湖南涉外经济...
  • 27篇湖南大学
  • 5篇湖南财经学院

作者

  • 59篇沈端民
  • 2篇杨自群

传媒

  • 14篇湖南涉外经济...
  • 7篇湖南商学院学...
  • 7篇湖南财政经济...
  • 6篇消费经济
  • 3篇湖南城市学院...
  • 3篇广东金融学院...
  • 3篇保险职业学院...
  • 2篇江汉论坛
  • 2篇财经理论与实...
  • 2篇湖南财经高等...
  • 2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湖湘论坛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华南金融研究
  • 1篇长沙大学学报
  • 1篇写作(中)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湖南行政学院...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儒林外史》中的文化教育消费思想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文章探讨了《儒林外史》的文化教育消费思想。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热情褒奖了一些人物慷慨捐资,积极促进文化教育消费以培养人才的磊落行为和高尚品质;并大力倡导:政府官员应敷陈大义,舍得把钱用在兴办文化教育这个根本大事上;社会名流应疏财仗义,心甘情愿倾家荡产为学生创建读书的场所;普通百姓应急公好义,尽其所能地帮助危困孩子求学等。这些观点在今天来看,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沈端民
关键词:儒林外史文化教育
《诗经·硕鼠》,春秋时期赋税变革的一面镜子
1991年
《诗经·魏风·硕鼠》是东周时期即春秋中后期的作品。关于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有人认为,它表现了奴隶们对奴隶主的反抗。如何崇恩同志考释。三岁贯女”中的“贯”字是“奴隶”,则全句意思为“多年来作你的奴隶”(《湘潭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辞海》“硕鼠”条日:“现代研究者或认为,此诗是写奴隶的逃亡。
沈端民
关键词:硕鼠魏风春秋时期东周时期伐檀鲁诗
汉代都城赋用货币造就都城繁荣的思想
2007年
汉代都城赋通过对都城的大量铺陈,从多方面表明了作者关于用货币造就都城繁荣的观点,即货币创造了熙熙攘攘的商品市场;创造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创造了金碧辉煌的宫宅建筑艺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创造了人们生存需要和精神享受兼具的饮食文化。汉代都城赋用历史事实证明了马克思关于"城市的繁荣""完全依赖"于货币的"开支"的论断。
沈端民
关键词:货币
我国古代货币的称谓文化
1997年
沈端民
关键词:古代货币货币职能文化创造甲骨文
《诗经·氓》的主题异议被引量:2
1984年
《诗经》“卫风”中的《氓》,是春秋时期卫国(今河南淇县一带)的一首民歌。关于这首诗的主题,略有异见,容此冒昧而解。一、《氓》所反映的商业繁荣景象《毛诗传》认为,《氓》是人们为“刺”“宣公之时”的“礼义消亡”而作的。可见《氓》是在宣公之后,经过若干年间许多人加工而成的。鲁宣公于公元前608年至前591年在位,处于春秋中期。因此,《氓》所反映的乃是春秋中后期的社会生活。
沈端民
关键词:春秋时期诗经奴隶制国家丝织品手工业
千金散尽还复来——论李白的消费思想
2010年
"千金散尽"即积极进行货币消费:重奖有功之臣;厚币报答有恩之人;高价参与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慷慨倾囊与友人礼尚往来;千金构建幸福的家庭;万钱享受高质量的物质生活等。敢于"散尽""千金"的原因是货币具有循环性,用去的钱,可以通过商品交换等形式"还复来",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货币循环运动。
沈端民
钱币八政首 价贵靠威令——论刘基的货币思想
2011年
刘基的货币思想体现在五个方面:钱币八政首,功在通有无;楮币多若土,扬火自焚躯;世人积金贻子孙,一朝金尽难复论;钱币相比较,好丑天然殊;钱币无用物,价贵靠威令。
沈端民
关键词:钱币货币思想
李汝珍揭示“钱为世人养命之源”的思想被引量:1
2017年
"钱"是"人人所爱"的"养命之源"。李汝珍将这一世人皆信皆崇的经典言论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镜花缘》故事情节的始终,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素材,并用以强烈地表达其创作的主题思想。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整体浓缩的个体。个体需要从整体的各个方面连续不断地吸取营养。大河涨水小河满,只有努力开拓、丰富社会整体的钱脉,个体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其生命才能蓬蓬勃勃,发达旺盛。钱的问题要用钱去解决。怎样用钱开拓钱源?或用钱做有力武器以打开闭关自守的铁门;或用"钱"作为可信凭证以促进社会商品的积极交换;或用钱做劳动报酬以奖励人与人的互相帮助;或用钱做重量单位计算用药重量以提高药物疗效;或用钱做桥梁以畅通人际的频繁交往。如此多管齐下,可使钱这个养命之源"源"源不断,"源"远流长,可使人命之养得到充分的保证。
沈端民
关键词:镜花缘
吴莱反对元皇用劣钞逆汰良币(钱)的思想
2018年
元朝廷认为"钞乃是上面盖着皇帝印章的纸",象征皇帝的巨大权威。皇帝乃令用纸钞"代替铸币通行于全国"。吴莱认为元纸钞先天不足,是劣质品,有多种顽"弊":印制之纸的质量差,容易破烂腐败;制造工艺简单,容易伪造;流通数量庞巨,难于管理,容易助长官吏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因此,元钞不能胜任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吴莱同时认为,金属货币(钱)是良币,历史悠久,币材坚固耐用,辗转"抚摩"千万次仍如"瑛鲜",仍能履行货币所有的职能;它又是最坚定的"执行职能"的"符号",高度凝集经济、政治等多种不易消失的内容和因素。因此,"好古"者"收拾""久贮""勿用"的"古钱"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甚至可以不断升值。吴莱反对流通劣质的元纸钞而复兴曾经充当维护统治者统治的重要工具、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人们喜持乐用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质量优良的金属钱币。
沈端民
关键词:良币
《乌宝传》揭露元楮币“外若方正,内实垢污”的思想
2015年
乌宝是元代流通的主币楮币。它的"外"形好像方"方正"正,其"内实"却藏纳着很多"垢污"。"垢污"表现之一是生平经世的投机性,为了一时一己之利,它毅然"厌祖、父业,变姓名",即背弃"钱氏"和"楮氏"两条祖源,独尊"尽得其通神之术"的"乌氏";二是个性品格的曲随性,其体态"轻"巧、单"薄"、"柔"软,随人随时而"舒卷"自如,极力称人之心如人之意,曲随人之所求;三是社会流通的腐蚀性,它流通于各个领域,大搞"奢靡"之风,使官员和社会腐化堕落;四是取人弃人的势利性,用势利眼对待人,对富人"每屈辄往,虽终身服役弗厌",对穷人则"甚厌之"、"终不肯一往";五是市场交换的多诈性,或招摇过市而取利,或用魔法以套取社会财富,或用金蝉脱壳之技以推卸罪责,或推波助澜以浑水摸鱼。
沈端民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