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沙红兵

作品数:27 被引量:138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文学
  • 7篇代文
  • 7篇古代文学
  • 3篇学史
  • 3篇晚清
  • 3篇文人
  • 3篇文体
  • 3篇文学批评
  • 3篇文学史
  • 3篇文学研究
  • 3篇古代文学研究
  • 3篇古文
  • 2篇新文化
  • 2篇新文化运动
  • 2篇身份
  • 2篇诗人
  • 2篇文化
  • 2篇文化运动
  • 2篇文体学
  • 2篇文学观

机构

  • 20篇广州大学
  • 7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体育学院

作者

  • 26篇沙红兵
  • 7篇吴承学

传媒

  • 5篇文学评论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复旦学报(社...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文学遗产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史哲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文教资料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中国文学批评
  • 1篇第八届全国体...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代文学批评的隐微修辞
2023年
古代文学批评在要求文学创作追求微言曲笔、含蓄褒贬的同时,也往往追求自身的隐微修辞与效果。无论是面对政治权力或文学的社会功能压力,还是表达某种文学主张、意见与评价,隐微修辞都是文学批评规避压力、涵养蕴藉的策略性反应。隐微修辞应用于各种复杂的文学关系,也呈现出十分丰富的表现形态:通过材料取舍、谋篇遣词等“笔法”曲传微旨,或假借典故、总集、别集、笺注和评点等侧翼迂回,寄托抑扬,或将散见于不同之处的批评见解并置以形褒贬,或寓规于颂,反言以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如何在较广泛的社会心理期待的基础上恰当解读文学批评的深微之意,也需要开放式的批评共同体的商量培养。
沙红兵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发现”女性观众——NBC亚特兰大奥运传播对北京奥运会的启示
<正>电视重塑和改变了体育的比赛方式和欣赏方式。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更被称为"电视的盛会"。1996年,第26届奥运会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 在本届奥运会的观众定位、转播方式等方面对传统进行了...
沙红兵
文献传递
中国古代“宜”的美学及其现代启示
“宜”是古代美学史上的重要范畴,但在近现代美学研究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宜是人在对自身和各种事物的性能、情境、状态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所达到的主观合目的性与客明合期律性的融合一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自然观确立,宜从...
沙红兵
关键词:美学文人士大夫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展望被引量:7
2005年
文体学研究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20世纪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中国文体学研究非常冷寂。近年来文体学研究已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成为新的学术热点,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与研究前景的学术领域。我们认为,中国文体学的研究前景首先有赖于对其基本内涵的准确把握,并试图通过这一组专题研讨,引起学术界更多的关注,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吴承学沙红兵
关键词:文体学研究文学批评文学观念学术领域学术界
晚清海外诗:“从周边看中国”
2018年
晚清诗人在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所作的"海外诗",在前所未有的时空框架下回首故国,也呈现出一种"从周边看中国"的独特视角与方式。诗人身经从朝贡体系向殖民体系的痛苦转移,以大不一样的视野和心情审视祖国与周边关系、国际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们期望唤醒民智,在危机四伏之中重振国家和文明的命运;主张学习借鉴,但同时忧惧唯利是图、唯西方马首是瞻的偏颇;体会到朝贡体系解体后周边国家、地区对华态度和关系的变化,坚信亚洲价值、亚洲秩序必有重新恢复之契机;认识到遍布东南亚特别是南海诸岛的华人华侨是联系中国与所在地区的重要纽带。以上种种来自周边的视野和体会,也赋予晚清诗这一古老的诗歌体裁以新题材、新义理、新意境,带来对诗歌史和诗歌创作本身的自觉反思。
沙红兵
关键词:诗界革命
对唐宋古文家的双重批评标准——从韩柳欧苏的妓妾声色谈起被引量:2
2010年
食色性也,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古文家也不例外。不过,同一个玩妓置妾、追求声色之欢的事实,历来批评家却对韩、欧严,对柳、苏宽。而往深一层看,这种宽严不均的批评现象其实还代表着对古文家评价的双重标准:在儒道之"正"的标准下,韩欧的妓妾声色有可能成为人品方面的玷污,他们作为古文运动领袖须要人品与文品的合一,而在文章之"妙"的标准下,柳宗元、苏轼的妓妾声色经历不遭诟病,甚至还成为"文采风流"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这种对古文家评价的双重标准,最终还与古文家本人不同的自我期许大有关系。
沙红兵
“局中门外汉”:晚清海外诗的身份意识
2021年
张祖翼"局中门外汉"之自署,较为形象地表现出晚清海外诗人的身份处境与身份意识:身处异国他乡之"局中",但又始终置身"门外"而不能完全融入,诗人的身心其实是多重情感、认知拉锯冲突、理解对话的场域。晚清诗人第一位的身份意识自然是民族、国家意识,但同时也有自古而来并被赋予新义的"天下"、世界意识以及刚刚觉醒的个体意识、女性意识,它们既相互区分又彼此混杂。诗人的身份意识不仅是由当时所在之地实际的经线与纬线决定的,还是由个人、性别、民族、国家、世界的"经线",与不同的时间、空间、论题及诗人心态、作品等"纬线"纵横交错而成的,呈现为复杂的多维之"我"。
沙红兵
关键词:身份意识诗人心态纬线晚清女性意识
中国古代对于“文人”的认同与期待
2020年
“文人”是一个含混的历史概念,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语境中有所变化。从词义上看,“文人”有一个从褒义向贬义发展的过程。“文人”本来偏于褒义,用以尊称先祖。《诗·大雅·江汉》:“厘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文人”即有文德者之先祖。后来,“文人”指能文之人。汉代以后,尤其是魏晋南北朝,随着诗赋文章的兴盛,出现了一批身份独特、善于写作诗赋文章的人,被称为“文人”。“文人”一词开始呈现贬义色彩。
吴承学沙红兵
关键词:诗赋魏晋南北朝褒义大雅先祖
古代文学研究的“早期现代”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借用近年来在西方现代性反思中颇为引人瞩目的"早期现代"这一概念,重新发覆从维新变法到新文化运动期间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价值。面对空前剧烈的古今中西之争,"早期现代"在"文"的观念、文学史以及文章、词曲等的研究中,通过古今之间的"绵延"与"转化",中西之间的以我为主、折衷互映,较好地实现了古代文学研究现代性与古代文学传统丰富、独特性的合理平衡。"早期现代"与新文化运动以后以西方"纯文学"、"文学革命"等观念为依归的"现代",是两种不同的现代。今天,当古代文学重新反思"现代"学科的偏颇,实际上也就必然会回到"早期现代"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与选择。
沙红兵
关键词:古代文学研究现代性反思新文化运动维新变法文学革命学术史
桐城派寿序与“中国之文”
2019年
自方苞、刘大櫆、姚鼐直至清季民初的贺涛、范当世、姚永概等,桐城派作家一方面非议寿序"非古",一方面又创作了大量寿序。这些寿序固然有其写作策略、体制特点,但更重要的是它们始终与方、刘、姚以来社会文化的古今之变纠缠在一起。其不仅关涉桐城派古文的狭义之"文",而且关涉凝聚在一个个寿序人物、老成典型身上的包括了女德、家教、乡俗民风等在内的广义之"文"。由于清季民初古今中西之争的愈演愈烈,寿序所关涉的"文"更与"中国之所以立国者"问题相交织,使寿序从对老成人物寿庆的祝祷与祈望进而成为对面临一线难传之虞的"中国之文"的祝祷与祈望。桐城派寿序也与桐城派作家所作的诸多家传、族谱序等一起构成了社会文化焦虑的集体症候,它们自身既为"中国之文",也跳出自身关切"中国之文"。
沙红兵
关键词:桐城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