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宜新

作品数:25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电刺激
  • 9篇脑深部
  • 9篇脑深部电刺激
  • 8篇手术
  • 5篇外科
  • 5篇难治
  • 4篇前肢
  • 4篇丘脑
  • 4篇丘脑底
  • 4篇丘脑底核
  • 4篇内囊
  • 4篇内囊前肢
  • 4篇内囊前肢毁损...
  • 4篇毁损
  • 4篇毁损术
  • 3篇电刺激术
  • 3篇神经外科
  • 3篇脑深部电刺激...
  • 3篇磁共振
  • 2篇电刺激治疗

机构

  • 2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精神卫...
  • 2篇上海市杨浦区...
  • 2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上海市东方医...

作者

  • 25篇潘宜新
  • 20篇孙伯民
  • 8篇李殿友
  • 6篇占世坤
  • 3篇李锋
  • 3篇刘杰
  • 3篇林国珍
  • 2篇许大远
  • 2篇李永超
  • 2篇王小林
  • 2篇鲁峻
  • 2篇降建新
  • 2篇潘桂花
  • 2篇王滔
  • 1篇张小小
  • 1篇陈建民
  • 1篇吴承瀚
  • 1篇曹春燕
  • 1篇曹春燕
  • 1篇张璟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生命科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颅内自主给药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颅内自主给药系统,包括:电极、控制器和给药器,所述电极的输送端通过电线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电线与所述给药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给药器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电极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
胡柯嘉孙伯民潘宜新张伊冰
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磁共振成像:现状与进展
2023年
患有运动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地通过植入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系统来得到治疗。该类患者的围术期与远期术后检查,都需要影像学支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对这些患者进行监测和诊断的首选方式。然而,MRI的磁场环境和植入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给患者带来了潜在的健康隐患,如局部异常发热和设备故障。这种矛盾使得研发兼容MRI的DBS系统变得迫切。近年来,兼容MRI的DBS系统得到初步发展,能够兼容较低磁场强度(如1.5T)的DBS系统已经进入临床,而提高兼容的MRI磁场强度的同时抑制伪影、更加精确地成像和防范MRI相关不良反应,是当下临床对DBS系统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综合以往相关文献,对DBS术后MRI扫描的现状,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和MRI兼容DBS系统的近年的发展趋势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一定指导。
刘杰马硕王宇涵潘宜新孙伯民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磁共振成像
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治疗难治性强迫症(五年随访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内囊前肢毁损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长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2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人,采用MRI导向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治疗。术前及术后5年对患者进行相关量表的评测。结果32例手术病人中19例强迫症状完全消失,8例明显改善,3例稍有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3例患者出现意志减弱,其中1例经过系统心理治疗后恢复;2例病人术后出现轻度情感和行为幼稚。结论MRI导向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定位精确、安全、显效迅速,对难治性强迫症患者有明显而稳定的疗效,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社会功能。
许大远占世坤李殿友李永超潘桂花潘宜新李锋孙伯民
关键词:强迫性人格障碍精神外科手术内囊前肢毁损术
脑深部电刺激系统植入式脉冲发生器更换技术被引量:2
2017年
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目前已成为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等多种顽固性运动障碍疾病公认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随着DBS进入我国医疗市场以及国产DBS系统临床上市,国内接受此疗法的患者数量不断增长。
李殿友陈建民潘宜新王滔占世坤孙伯民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术脉冲发生器植入式运动障碍疾病特发性震颤
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自1980年代中期PUMA 560机器人系统首次应用于立体定向脑活检手术以来,手术机器人在机械设备、导航技术和数字成像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在神经外科,特别是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日益普及。与人工操作相比,机器人在靶区定位、路径规划以及电极放置等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和巨大应用前景[1-2]。荟萃分析显示:无论有框或无框的立体定向技术,机器人辅助均是电极置入准确度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3]。
王凤婷王滔赖伊杰潘宜新孙伯民
关键词:功能神经外科机器人
丘脑底核后部区域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
李殿友潘宜新黄露克陈生弟孙伯民
基于影像的颅内电极定位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影像的颅内电极定位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通过采集MRI图像以及CT三维图像;首先确定所述CT三维图像中的电极触点位置并提取触点坐标;计算所述图像触点坐标在空间坐标系中对应的触点...
胡柯嘉孙伯民潘宜新张伊冰
功能神经外科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回顾与前瞻被引量:1
2010年
作为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方案,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在近年得到了国内外功能神经外科及精神科的重视。通过体质量指数、精神量表、脑代谢功能等检测,以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后,患者的强迫、焦虑等精神症状缓解的同时,体质量指数也得到相应提高。术后跟进的精神科随访治疗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随着脑内环路及神经性厌食症发病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功能神经外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获得进一步提升。
吴承瀚潘宜新李锋孙伯民
关键词:神经性厌食症
MRI引导内囊前肢毁损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MRI引导的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在MRI引导下,行立体定向内囊前肢毁损术。应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简明精神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等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年评定疗效。结果术后3年,临床痊愈或显著改善12例,改善5例,无效3例;其中3例完全停用抗精神病药。术后BPRS、PANSS和PSP量表总分和(或)各项因子评分均比术前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 MRI引导的立体定向内囊前肢毁损手术,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潘宜新占世坤李殿友许大远林国珍潘桂花李永超孙伯民
关键词:立体定位技术内囊前肢毁损术
一种可多体位调节的卧式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多体位调节的卧式固定结构,包括底板和床板,所述底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的螺纹呈对称设置,所述螺纹杆的两端贯穿两个第二固定板的侧壁,所述...
胡柯嘉潘宜新孙伯民张伊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