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淑芬
- 作品数:24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扬州市育才小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在“转化”策略教学中,我们忽视了什么被引量:1
- 2013年
- 转化策略是六年级下学期(苏教版)的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它是“解决问题策略”编排体系中的最后一个。作为“压轴”,转化策略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一种新的解题策略,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部分教学将已学的解决问题策略以及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一番梳理、优化与整合。因此,学习完转化策略之后,学生的解题能力、思维品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却遇到了这样的情形:
- 潘淑芬王卫东
- 关键词:策略教学教学内容小学阶段解题策略
- 对“列方程解决问题”中问题作业的剖析与思考
- 2011年
- “列方程解决问题”是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方程,并学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此时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但仍有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方法不科学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学习上的障碍,因此,在他们的作业中时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 王卫东潘淑芬
- 关键词:列方程教学内容知识经验
- 借道数学文化 实现智慧发展
- 2016年
- “文化数学”教学主张倡导者、特级教师张齐华认为,“教育形态下的数学则是一种将其文化价值得以‘返哺’,以促进个体精神生命成长的重要载体。在这一意义上,文化数学,其实质同样是促进学习个体的智慧提升”。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成为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重要载体。
- 潘淑芬王卫东
- 关键词:数学文化特级教师文化价值教育形态生命成长
- 《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被引量:3
- 2014年
-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
设计理念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认为,数学教育要"为智慧的生长而教",要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伴随着智慧的萌发与生长。秉承这样的教学理念,本课教学活动分为三个教学板块:从小石子数起、"十"在我们身边、从石子中走出去。在这三个板块中,学生从追溯古人的计数方法开始,感悟智慧的萌发与生长;接着回归现实生活,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智慧的发展;最后引入图形与符号,在对比中实现智慧的超越。三个板块的设计,从时间上,由古至今;从内容上,由理论到实践;从认知上,由直观到抽象。每个板块都呈现出了不同的教学功能,实现了学生智慧的整体提升。
- 潘淑芬
- 关键词:计数方法计数单位数一
- 统计教学:在数据分析中发展理性——以《折线统计图》中一道习题的教学为例
- 2015年
- 理性是指对事物或现象较全面、较本质的客观认识.是感性的升华与提升。统计中的数据分析,离不开理性的相伴。在数据分析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宏观意识、感悟辩证思想、萌发人生智慧,从而更科学地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体验理性精神中的中庸之道、和谐之道。
- 王卫东潘淑芬
- 关键词:数据分析辩证思想
- 数学课堂要有“首尾呼应”的智慧——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首尾呼应”,一般是指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之间存在着相互接应的关系,它是写作时常用的一种手法。这种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的写作手法可以使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凑,情感更为强烈。其实,这样的写作手法在数学课堂中同样也能加以巧妙运用!
- 潘淑芬
- 关键词:数学课堂写作手法伏笔照应
-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说文解字”
- 2019年
-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每个汉字都值得细细品味。每一道笔画、每一个部首、每一个字符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即使是一些翻译过来的'舶来品',其语言表达也常有精妙之处。'说文解字'是我国文化财富的一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说文解字'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音和义,感受汉字的魅力。
- 王卫东潘淑芬
-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片断
- 跳出“规律”找“规律”——听华应龙老师《用计算器计算》有感
- 2012年
- 潘淑芬
- 关键词:教学环节买东西你我思维惯性个位数
- 数学单元作业的结构化设计与实施
- 2023年
- 《课程标准(2022年版)》大力提倡“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我们改变过去过于重视知识点教学,转向结构化、体系化教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作业设计同样需要有整体意识,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结构性。为此,我们以教材中的教学单元为基本单位,依据单元目标,以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自主开发等多种形式开展结构化作业的设计研究,从顶层架构“立体化”、活动编排“板块化”、知识体系“族谱化”三方面入手,对数学单元作业进行再设计、再创造。
- 潘淑芬马鹏飞
-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知识点教学板块化教学单元课堂教学
- 基于学情分析 实施精准教学被引量:1
- 2021年
-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对学情的调查与分析是精准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实施前对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水平展开调查分析,能为实现从学生出发、实施精准教学提供证据。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局限于"是什么"和"怎么用"上,而不在乎能否说清背后的道理,这主要源于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为什么"的追问。事实上,课堂上适时追问"为什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与探索精神。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学情"前测"中特意安排有关"为什么"的内容,为实施精准教学提供支持。
- 潘淑芬王卫东
- 关键词:学情分析教学实施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