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小肠肿瘤12例分析
- 2007年
- 曾祥勇潘辅全
- 关键词:小肠误诊
- 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62例临床分析
- 1993年
- 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是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近年来呈现出“一高三低”的趋势(即发病率高,早期诊断率低,根治手术率低,5年存活率低)。目前所得到诊断的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病例,有1/4已发生腹膜种植,1/2已发生肝转移。本组手术切除率为16.12%(10/62),而胰体、尾癌的手术切除率仅5%。想改善这些不理想的数字,唯一办发是提高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本文就有关如何提高早期诊断及治疗问题讨论分析。
- 潘辅全韩启光
- 关键词:壶腹周围癌根治手术肝转移胰体上腹部包块壶腹部周围癌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VEGF对PLC的诊断、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控的意义及与AFP的协同价值。 方法 用ELISA法测定69例PLC患者血清中VEGF和AFP。 结果 PLC组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 ( 4 3 2 4± 2 96 7)pg/ml与肝硬化组 ( 14 0 5± 89 1)pg/ml、乙型肝炎组 ( 12 9± 5 9)pg/ml及健康组 ( 12 9 4± 5 8 7)pg/ml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血清VEGF和AFP对PLC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 72 :5 %和 73 9% ,二者联合应用对PLC诊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分别为 85 5 %和 88 3 %。PLC患者血清VEGF水平手术前与手术后 1周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复发患者 ,其血清VEGF和AFP均高于参考值。 结论 VEGF对PLC诊断、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控有重要意义 ,和AFP联合应用可提高VEGF的监控价值。
- 姚中吉潘辅全王秀桂何长友朱中元段珊廖翠华
- 关键词:VEGF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率显著性差异
-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47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475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治疗475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其中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284例、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JICD)6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前吻合术(端侧)75例、Roux-Y式胆管空肠吻合术(端侧)55例、左肝外叶、左半肝切除术34例及肝实质表面切开取石术治疗24例.结果475例患者均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5例术后死亡.获得随访381例,随访率为82.82%,随访时间1a~14a,随访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症状者达23%,但55例采用Roux-Y式胆管空肠吻合术者均未再出现症状.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病例的首次手术方式选择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结石残留、术后复发率的主要因素,解除胆管狭窄乃是手术的关键.Roux-Y式胆管空肠吻合术应属首选.结石局限于左侧肝内胆管可作左肝外叶或左半肝切除,结石局限于肝脏表面则可行肝实质切开取石.
- 潘辅全
- 关键词:随访研究
- B超引导介入治疗肝巨大囊肿16例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B超引导介入治疗肝巨大囊肿的方法。方法:16例肝巨大囊肿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抽液注入无水乙醇。结果:16例肝巨大囊肿穿刺治疗后,均得到随访,6个月内腹部不适症状完全消失;术后第3个月复查B超,囊肿完全消失6例;囊肿缩小,最大直径小于3 cm的有9例,1例在0.5 a内复查B超肝巨大囊肿虽然缩小,但最大直径有6.3 cm,予再次穿刺治疗;12个月后复查B超16例肝巨大囊肿均完全消失。结论:经皮穿刺抽液注入无水乙醇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创伤小,是治疗肝巨大囊肿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
- 曾祥勇潘辅全梁丽花王乐华
- 开腹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糖尿病伴胆囊结石效果评价被引量:20
- 2009年
- 将老年糖尿病胆结石患者254例分为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130例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124例,比较观测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指数、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术后血糖控制情况和住院时间等。发现术中出血量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疼痛指数MC组较OC组明显减小(P<0.05),MC组手术时间较OC组延长(P<0.05)。两组患者中术前血糖≤8.34 mmol/L且病情稳定年龄≤70岁患者其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别,急诊入院患者、术前血糖>8.34 mmol/L、年龄≥70岁患者采用MC其术后并发症高(P<0.05)。认为常规的胆囊切除术在治疗急诊入院患者且术前血糖>8.34 mmol/L、年龄≥70岁时存在明显的优越性。
- 麦志惠潘辅全
-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开腹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
- 大肠癌患者P^(53)蛋白与P-糖蛋白表达意义
- 1999年
- 目的研究大肠癌P53蛋白与P-糖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31例大肠癌P53蛋白和P-糖蛋白的表达。结果其中P53蛋白表达阳性者54.8%;P-糖蛋白表达阳性者51.6%。P-糖蛋白表达阳性者在P53蛋白表达阳性组比P53蛋白表达阴性组者比率增高(P<0.01)。P蛋白和P-糖蛋白表达间呈正相关。结论大肠癌多药耐药性随P53阳性率增高而增加。
- 周武军潘辅全
- 关键词:大肠肿瘤P53蛋白P-糖蛋白免疫组化
- 胃癌患者P-糖蛋白与P53蛋白表达意义
- 1998年
- 周武军潘辅全
- 关键词:胃肿瘤P-糖蛋白P53蛋白
- 急性重症胆管炎死因探讨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 (ACST) 49例死亡原因。方法 通过不同的手术时机、治疗方式、了解ACST的治疗效果。结果 符合ACST诊断标准 186例中 ,施行紧急手术 13 2例 ,死亡 13例 (占 9.84% ) ,非手术治疗 3 3例 ,死亡 2 4例 (占 72 .72 % ) ,中转手术 2 1例 ,死亡 12例 (占 5 7.14 % )。其主要死亡原因为中毒性休克、败血症、DIC及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占 73 .46% ( 3 6/4 9)。结果 对ACST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施行紧急手术、手术力争简单、迅速、有效。
- 潘辅全韩华陈宁王日普段珊丘龙曾祥勇熊伟
- 关键词:急性重症胆管炎死因中毒性休克败血症
- 结肠癌并存阑尾炎误诊8例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存阑尾炎的误诊、漏诊原因,以减少临床误诊、漏诊。方法:系统回顾我院1996-2006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8例结肠癌误诊、漏诊阑尾炎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首诊时均仅诊断为阑尾炎,5例患者在阑尾手术中发现结肠癌与阑尾炎并存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行阑尾切除术后3-7 d,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论:结肠癌并存阑尾炎误诊、漏诊率高,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重视术前检查术中探查,可减少该病的误诊、漏诊。
- 曾祥勇潘辅全
- 关键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