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火梅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NGAL
  • 3篇蛋白
  • 3篇多克隆
  • 3篇多克隆抗体
  • 3篇血小板
  • 3篇血液
  • 3篇原核表达
  • 3篇抗体
  • 3篇克隆
  • 3篇基因
  • 3篇SYSMEX...
  • 2篇选择性剪接
  • 2篇血小板体积
  • 2篇微基因
  • 2篇细胞
  • 2篇计数
  • 2篇剪接
  • 2篇红细胞
  • 2篇BCL-X
  • 2篇病患

机构

  • 12篇南昌大学第二...
  • 10篇南昌大学第一...
  • 3篇南昌大学
  • 1篇江西省胸科医...

作者

  • 15篇熊火梅
  • 14篇王小中
  • 12篇黄波
  • 11篇肖芸
  • 10篇章海斌
  • 10篇李静
  • 7篇刘静
  • 3篇王彩纹
  • 2篇冯丹琴
  • 2篇陈希敏
  • 1篇张望
  • 1篇章海

传媒

  • 3篇实验与检验医...
  • 2篇重庆医学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cl-x微基因及其突变微基因的构建与鉴定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Bcl-xL/Bcl-xS比值的增高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机制尚未阐明。Bcl-x微基因是研究其选择性剪接机制的重要工具。目的:构建人类凋亡相关基因Bcl-x的微基因及其突变微基因,为进行Bcl-x基因选择性剪接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首先采用PCR法从人白血病细胞K562基因组DNA中扩增出Bcl-x基因外显子2及内含子2的5’部分序列片段,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然后扩增出Bcl-x基因内含子2的3’端及外显子3部分序列,定向插入上一片段下游,构建成pcDNA3.1(-)-bcl-x微基因,测序鉴定无误后,用pcDNA3.1(-)-bcl-x微基因瞬时转染HL-60,通过RT-PCR方法对其在细胞内表达作进一步鉴定。另外,以pcDNA3.1(-)-bcl-x微基因为模板,利用反向PCR法构建突变微基因pcDNA3.1(-)-bcl-x-CRCE1(M)。结果与结论:以人白血病细胞K562基因组DNA为模板,P1和P2为引物,经PCR扩增得约686bp的目的片段;以P3和P4为引物扩增出约178bp的目的片段。微基因pcDNA3.1(-)-bcl-x分别经XbaⅠ和EcoRⅠ双切、XbaⅠ和XhoⅠ双切鉴定均得到预期的片段,突变微基因pcDNA3.1(-)-bcl-x-CRCE1(M)经EcoRⅠ单酶切后,均得到预期片段,测序结果正确,表明成功构建人类凋亡相关基因Bcl-x的微基因及其突变微基因。
黄波王小中王彩纹李静章海斌熊火梅肖芸
关键词:微基因选择性剪接BCL-X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脂分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培养方法,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后续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用地塞米松、牛胰岛素、吲哚美辛、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诱导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成功分离得到B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BMSCs呈细而长的梭形生长,或多角形生长。诱导48h后出现脂滴,3周后油红O染色显示80%的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结论可以从CML患者的骨髓中分离纯化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的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能向脂肪细胞分化。
冯丹琴黄波刘静李静章海斌肖芸熊火梅陈希敏王小中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细胞
循环miRNA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微小RNA(miRNA)是指长度为18~24个核甘酸的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RNA.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中.由RNA聚合酶Ⅱ转录后,形成RNA前体分子(pri-miRNA),在细胞核内经RNA酶Ⅲ(Drosha)和双链RNA结合蛋向(Pasha)加工成长约70个核苷酸,具有茎环结构的miRNA前体(pre—miRNAs),prc—miRNAs经exporlin5等蛋白转运到细胞质中,在另一个RNA酶Ⅲ(Dicer)剪切下形成约22个核苷酸的miRNA双链.
熊火梅王小中
关键词:MIRNAS疾病诊断双链RNARNA酶蛋白转运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计数与院内感染发生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液科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LT)计数与发生院内感染的关系。方法共纳入发生院内感染的血液科患者311例,测定其外周血PLT计数,结合细菌学检测结果,分析血液病患者PLT计数与院内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血液科总感染率为9.27%,在分离出的311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200株(64.3%),革兰阳性菌88株(28.3%),真菌23株(7.4%)。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和血液,两者共占89.4%,其中肺部感染117例(37.6%),血液感染81例(26.0%),鼻咽部感染80例(25.7%)。感染组的PLT值明显低于无感染组和总体标本(P=0),并且随着PLT值的增高,感染率随之下降。咽部黏膜感染患者和血液感染患者PLT值明显低于肺部感染患者,也低于总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T计数在血液科患者院内感染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作为是否采取感染预防措施以及决定重点预防部位的参考。
刘静王小中李静黄波肖芸熊火梅章海斌冯丹琴陈希敏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血液病
NGAL质粒构建及其融合蛋白的表达
一种NGAL质粒构建及其融合蛋白的表达,其特征是(1)PCR扩增NGAL的cDNA;(2)PCR产物与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28a-NGAL;(3)重组质粒pET28a-NGAL转化大肠杆菌Rosett...
王小中熊火梅黄波肖芸刘静章海斌
文献传递
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平均血小板体积参考区间的调查
2010年
目的对SysmexXE-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正常成年人静脉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参考区间进行调查,以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参考区间。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C-28A2指南,筛选参考个体、采集运送标本、检测标本和分析数据,并对新建立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与比较。结果 MPV在正常人群中不服从正态分布,且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合并参考区间。合并后的参考区间为8.4~12.9fL。用200名健康体检者的MPV检测结果对新建立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在区间外的数据占3%。结论不同性别人群可合并参考区间,合并后建立的参考区间本实验室可接受。
章海斌王小中李静黄波熊火梅肖芸
关键词:平均血小板体积
全血细胞计数对两种血液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计数(CBC)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两种血液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首诊住院的52例MDS、61例AA共113例患者的初诊CBC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DS和AA患者的贫血程度大部分达到中度及以上(极重度、重度)。CBC参数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5项检测结果在MDS与AA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A患者的MCH和MCHC均较MDS患者高,RET#、RET%和MPV均较MDS患者低。结论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对于初诊怀疑MDS或AA的中度及以上贫血患者,结合临床症状,CBC中MCH、MCHC和MPV等3项参数对上述两种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刘静王小中李静黄波肖芸熊火梅章海斌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细胞计数
Sysmex XE-2100测定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参考区间的调查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Sysmex XE-2100测定正常成年人静脉血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参考区间进行调查,以建立适合该实验室的参考区间。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C28-A2文件推荐方法,选取550例健康个体,采用Sysmex XE-2100进行MCHC测定,用SPSS13.0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对200例健康体检者的MCHC值在参考区间内、外情况进行验证,建立适合该实验室的参考区间。结果 MCHC参考值在正常人群中呈偏态分布,且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合并参考区间。合并后的参考区间为308~349 g/L。验证结果在区间外的数据仅占3%,符合结果分布规律。结论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MCHC参考区间可合并,合并后建立的参考区间适用于该实验室。
熊火梅王小中李静黄波肖芸章海刘静
关键词:红细胞
bcl-x选择性剪接微基因报告方法的建立
2011年
目的利用bcl-x微基因(minigene)构建重要顺式作用元件B2G、CRCE2的突变微基因,建立bcl-x微基因报告法并应用于bcl-x选择性剪接机制的研究。方法以构建成功的pcDNA3.1(-)-bcl-x微基因为模板,利用反向PCR的方法,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设计能让顺式元件B2G,CRCE2定点突变的引物,进行PCR反应。PCR反应结束后,用DpnⅠ对模板质粒DNA进行消化,然后使PCR产物发生自身环化反应。将环化产物转化入感受态DH5α,通过筛选并最后利用测序来鉴定所构建突变微基因成功与否。结果测序结果鉴定,所克隆的突变微基因序列碱基无一错误突变。并且在HL-60细胞中,RT-PCR实验表明bcl-x顺式作用元件B2G,CRCE2对bcl-xL/bcl-xS有一定影响,pcDNA3.1(-)-bcl-x-B2G(M)转染后RT-PCR电泳显示bcl-xS几乎消失,pcDNA3.1(-)-bcl-x-CRCE2(M)转染后RT-PCR电泳显示bcl-xL/bcl-xS为1.6。结论成功构建及应用人类凋亡相关基因bcl-x的突变微基因,顺式作用元件B2G缺失使bcl-xS几乎消失,CRCE2突变使bcl-xL/bcl-xS上升。
黄波王小中王彩纹李静章海斌熊火梅肖芸余佳
关键词:微基因选择性剪接
人NGAL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研究目的:   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lipocalin,NGAL)是Kjeldsen等人于1993年在中性粒细胞的特殊颗粒中首先发现的。以...
熊火梅
关键词: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融合蛋白抗体制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