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
- 作品数:123 被引量:1,046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东北亚大陆地壳运动的GPS研究被引量:18
- 2004年
- Amurian板块是 2 0年前提出的位于东北亚地区的板内块体 ,目前 ,关于Amurian板块还存在很多争论 ,如Amurian板块是否存在、其南部边界在哪里。介绍了围绕确定Amurian板块这一科学问题所进行的一系列东北亚地区地壳运动学的研究 。
- 许厚泽熊熊
- 关键词:大陆地壳GPS板内地壳运动
- 2010年玉树地震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及地震活动性预测研究
- 通过分析1970—2009年玉树地区的地震目录,选取M≥2.6地震作为研究对象,计算了该地区背景地震活动速率。根据背景地震活动速率以及玉树地震导致的同震库仑应力变化,预测了今后十年内该地区五级地震发生的概率。结果表明,在...
- 单斌熊熊郑勇
- 鲜水河-小江断裂带库仑应力演化及地震危险性评估
- 中国西部的鲜水河—小江断裂系是一条弯曲的左旋走滑断裂系,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的东边界全长大于1400km,从北往南由鲜水河断裂、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和小江断裂所组成。地表观测表明,鲜水河—小江断裂作为中国大陆最大并且地震活...
- 单斌熊熊郑勇
- 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各向异性研究
- <正>华北克拉通地处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中国的东部,是全球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其演化过程和空间构型一直是地球科学界关注的焦点。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定义为一假想的、上覆于非粘性流体的、在相同载荷作用下产生与真实岩石圈相同弯...
- 郑勇李永东熊熊
- 地壳运动速度场插值方法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分析了构建速度场的统计模型和函数模型法,提出利用两种模型逼近原始观测速度的综合逼近法,以减少剩余误差。计算和比较了各种方法,结果显示,综合法优于单独利用统计模型和函数模型法。
- 刁法启熊熊
- 关键词:GPS速度场插值
- GAMIT、GIPSY和BERNESE解算结果比较——以东亚地区GPS资料为例
- 在用GPS技术研究地壳运动时,准确、可靠的GPS解算结果是后续动力学分析的基础.目前,国际上通行的GPS资料处理软件有GAMIT、BERNESE和GIPSY.不同的研究者往往采用其中之一来进行GPS资料处理.但是,不同的...
- 王继业李军许厚泽熊熊
- 关键词:GPS资料数据处理地壳运动
- 文献传递
- 中国大陆岩石圈力学强度及其各向异性结构对岩石圈变形机制的影响研究
- <正>中国大陆由前寒武纪陆块(华北克拉通,扬子板块,塔里木盆地)自古生代以来与不同年龄的地块、褶皱带拼合,历经中生代、新生代的多幕式构造演化、变形重构而成。现今大尺度的板块构造运动(如西部的陆陆碰撞以及东部的大洋板块俯冲...
- 李永东熊熊郑勇胡祥云张玉芬
- 文献传递
- 三江地区地壳运动的特征分析及动力学解释
- 刘烈昭熊熊徐菊生王庆廷卓力格图蒋福珍刘根友施东方
- 三江地区现代地壳运动类型更复杂、地质更多样、变化更强烈,是全球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实验场。这地区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因此要特别关注。该项目研究目的是利用GPS、地球物理等各种资料分析该地区地壳形变、运动...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壳运动
- 利用GPS观测反演Tokachi-Oki地震(日本)及强余震的同震滑移分布
- 2010年
- 根据GPS观测的Tokachi-Oki地震及强余震引起的地表位移,采用基于敏感性探测的方法反演了两次地震分别引起的断层滑移。反演过程中,考虑了更切合实际的分层地球模型和断层面几何形状。主震和强余震滑移量的最大值分别为3.07m和0.33m,相应的矩震级分别为Mw7.94和Mw7.1,与地震波形反演的结果基本一致。另外,从主震和强余震的滑移分布来看,强余震的滑移主要分布在主震破裂较小的区域,一种合理的解释是,主震的破裂过程增加了邻区断层面上的能量积累,导致了强余震的发生。
- 刁法启熊熊李军郑勇
- 关键词:GPS同震形变位错模型
- 地幔岩石圈热结构差异与中国大陆岩石圈均衡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观测表明,大陆地区存在很多传统均衡模型无法解释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均衡理论中没有考虑地幔岩石圈部分由于热结构差异导致密度差异的影响.本文基于岩石圈尺度的质量平衡模型研究了中国大陆20个构造单元地壳及地幔岩石圈对地形海拔的贡献,以及各块体的均衡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些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北山和柴达木盆地,尽管岩石圈均衡模型和Airy模型得到了一致的海拔值,但岩石圈均衡模型更能体现均衡过程的物理本质;除青藏高原造山带外的多数块体,岩石圈均衡模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观测海拔和地表垂直运动状态;总体上,考虑地幔岩石圈热结构影响后,中国大陆各地区的均衡结果普遍优于传统的均衡模型.通过对均衡状态分析.我们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构造稳定地区均衡程度较高;(2)青藏高原及周边造山带现今地壳运动主要为区域构造过程及深部动力学过程所控制。均衡调整过程不是主要控制因素;(3)现今地壳垂直运动比较明显的块体处于均衡调整阶段,地表垂直运动的大小反映了该区所受的均衡力作用的程度;(4)构造稳定地区基于岩石层均衡的理论计算海拔与观测海拔之差值和现今地壳垂直运动速率有较好的相关性,据此我们可以通过均衡分析研究构造块体的运动趋势和动力学性质;(5)地幔热结构对现今地形、海拔及地壳垂直运动有显著影响,在处理均衡问题时,地幔岩石圈热结构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 单斌熊熊郑勇许厚泽
- 关键词:海拔垂直形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