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坤
-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窄谱中波紫外线对银屑病患者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和血管生成活性的改变来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对患者微循环的影响,以及各指标变化对病程发展的影响。方法检测51例银屑病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及血管增生活性的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血浆水平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各项指标,同时对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前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结合PASI分值进行分析。结果银屑病进行期(VEGF329.5±129.1、bFGF15.1±5.0、sTM61.5±3.5、vWF169.2±47.3)和静止期患者(258.4±105.2、11.7±3.8、46.2±2.9、124.6±3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16.5±55.3、7.3±4.5、27.1±1.5、102.0±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期银屑病患者各项指标水平高于静止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屑病患者治疗后的(VEGF218.4±105.2、bFGF7.5±4.5、sTM37.6±5.6、vWF116.0±21.3)低于治疗前(329.5±129.1、12.12±5.0、85.5±5.5、169.2±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银屑病患者PASI分值有显著降低(P<0.01),PASI分值与vWF、VEGF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bFGF、sTM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内皮细胞损伤,这种损伤导致血管生成活性的增加。而经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则趋近正常,其变化趋势与病程发展明显相关。
- 孙小强毕廷民刘阳姜峰王丽坤
- 关键词:银屑病微循环血管生成活性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