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仙 作品数:62 被引量:221 H指数:7 供职机构: 湖州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41例颅内动脉瘤 2006年 目的总结41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体会。方法Seldinger技术穿刺动脉,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作动脉瘤内栓塞治疗。结果34个致密栓塞,3个>90%栓塞,4个>80%栓塞;1例重残,2例死亡,余38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GDC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中、术后处理能提高疗效。 张冰 郑少俊 诸金水 王亚仙 王庄 刘泉坤 许贻白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栓塞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及其TOAST分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早期(48 h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ACI患者年龄及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102例ACI患者发病48h内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定,按照TOAST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分型,按患者年龄分组,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TOAST分型各型心源性栓塞脑梗死血清hs-CRP水平最高,其余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其他明确病因性脑梗死、小动脉闭塞脑梗死,而不明原因性脑梗死最低。结论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的增高与年龄呈正相关;与病因学分型密切关联,说明ACI不同的TOAST分型在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朱衡亚 王庄 王亚仙 刘泉坤 谈鹰 张冰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死 年龄 TOAST分型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发病在4.5小时内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观察组37例行rt-PA静脉溶栓,对照组32例行常规抗血小板治疗。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溶栓后临床疗效,以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治疗后90d生活质量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h、24h、7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9.23±3.51)vs(11.32±1.12),(6.72±2.31)vs(9.24±2.53),(4.23±2.12)vs(7.34±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天BI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8.56±3.51)vs(61.30±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天mRS评分疗效良好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7.56%(25/37)vs 34.38%(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4h脑出血率及死亡率高于对照组[16.21%(6/37)vs 9.37%(3/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近、远期疗效均较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显著。 贺利峰 王亚仙 王庄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不同剂量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硫酸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 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硫酸镁治疗组 ,小剂量硫酸镁治疗组和对照组 ,并在治疗前、治疗后 2 4h ,治疗 14d后分别测血清Mg2 + ,治疗前后分别测血清Ca2 + ,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且在治疗后评定疗效。结果 :大剂量组治疗后血清Mg2 + ,Ca2 + 浓度显著提升 ,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及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结论 :大剂量硫酸镁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 ,Mg2 + 王庄 许贻白 诸金水 王亚仙关键词:硫酸镁 急性脑梗死 随机对照研究 脑出血急性期并高钠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研究脑出血急性期高钠血症发生的特点、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神经科住院救治的2 0 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出现高钠血症 2 7例 ,占 13 5 %。病后 3d内为 9例 ,3d后至 1周时为 18例 ,发生率分别为 3 3 3 %和 66 6%。3d内高血钠以轻中度升高为主 ,与脱水剂使用相关 ;3d后至 1周时高血钠大多为中重度升高 ,与脑损害严重相关。大剂量脱水剂使用、下丘脑损害者易并发高钠血症。并高钠血症者死亡 15例 ,病死率 5 5 6% ,非高钠血症者死亡 2 5例 ,病死率 14 5 %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大剂量脱水剂治疗与下丘脑损害是引起高钠血症的主要原因 ,高钠血症可作为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血钠越高 ,病情越重 。 刘泉坤 许贻白 王亚仙 王庄 张冰关键词:脑出血 急性期 合并症 高钠血症 脱水剂 血浆hs-CRP、BNP、vWf在脑梗死TOAST分型中的意义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探讨血浆hs-CRP、BNP、vWf在脑梗死TOAST分型中的意义.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心源性脑梗死(CE)组,每组5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检测LAA、SAO、CE各组血浆hs-CRP、BNP、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进行分析.结果 CE组血浆hs-CRP、BNP、vWf水平[(3.33±1.64)mg/L、(270.21±120.47)pg/ml、(31.12±6.59)ng/ml)]与对照组[(1.08±0.36) mg/L、(32.57±10.27) pg/ml、(8.65±3.09 )ng/ml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CE组血浆BNP、vWf水平与其他组比较均为最高 LAA组血浆hs-CRP、BNP水平[(8.86±3.58) mg/L、(110.47±42.30) 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浆hs-CRP在各组中为最高,而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SAO组血浆vWf水平[(12.47±4.54 )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hs-CRP、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血浆hs-CRP、BNP、vWf水平不受平均动脉压、血糖、血胆固醇、LDL等的影响.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CRP水平能辅助LAA的分型,BNP、vWf水平能辅助CE的分型. 谈鹰 王庄 诸金水 王亚仙 刘泉坤 张冰 钱福初 许贻白关键词:HS-CRP BNP VWF TOAST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炎性标志物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炎性标志物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性质,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软斑数及血清hsCRP、MMP9、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中有软斑及有硬斑者的血清hsCRP、MMP9、IL-6水平较无斑块者明显增高(P<0.05或P<0.01),其中以有软斑者增高最显著。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炎症反应及炎性血清标志物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稳定性有关,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相关炎性标志物水平进行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王庄 诸金水 王亚仙 刘泉坤 张冰 许贻白 胡新娥关键词:动脉硬化 脑梗塞 炎性标志物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相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0家医院中行静脉溶栓治疗的2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通过急救车途径到达医院急诊室分为EMS组(808例)和非EMS组(1315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及以下定义为预后良好。比较EMS组和非EMS组起病至溶栓时间(ONT)、起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和预后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3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EMS组比较,EMS组年龄更大、病情更重、合并心房颤动病史比例更高(均 P < 0.05),两组ONT、ODT、DN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MS与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无相关性( OR =0.856,95 % CI :0.664~1.103, P > 0.05 )。结论:目前EMS途径尚不能缩短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ONT等,也未能改变其3个月预后。 钟晚思 陈智才 陈红芳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关键词:急救医疗服务 血栓溶解疗法 预后 治疗时间提前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预后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卒中急救平台上报的71家医院中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或者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29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及以下为预后良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入院至再灌注时间(DRT)与患者治疗后3个月预后的关系。结果: DNT和DRT分别是单纯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OR = 0.994,95 % CI :0.991~0.997, P < 0.01;OR = 0.989 ,95 % CI :0.983~0.995, P < 0.01 )。对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DNT每减少1 h,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提高约4.7 %;而对于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患者,DRT每减少1 h,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提高约11.4 %。结论:缩短时间窗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NT或DRT,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再灌注治疗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 陈红芳 龚筱弦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陈智才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 再灌注 血管内治疗 预后 中度以上抑郁症患者额叶扣带回~1H-MRS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1H-MRS波谱成像技术在中度以上抑郁症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1H-MRS扫描的124例中度以上抑郁症患者和10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MRS分析软件分别测量患者组和对照组额叶扣带回灰质的胆碱(Cho)峰下面积和Cho/Cr(肌酸)比值。结果:中度以上抑郁症患者组Cho峰下面积(9702±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40±500)(P<0.01),Cho/Cr比值分别为2.11±0.26和1.57±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H-MRS分析能够揭示额叶扣带回细胞膜磷脂代谢的异常,对中度以上抑郁症患者具有客观诊断价值。 沈小勇 钮富荣 黄小燕 王亚仙 沈鑫华 邵永良关键词:抑郁症 磁共振波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