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兴堂

作品数:4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省气象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降水
  • 2篇日数
  • 2篇霜冻
  • 2篇气温
  • 2篇晚霜
  • 2篇晚霜冻
  • 2篇极端降水
  • 2篇极端气温
  • 2篇高温日数
  • 1篇英文
  • 1篇积温
  • 1篇降水量
  • 1篇旱灾
  • 1篇副高
  • 1篇副高脊线
  • 1篇干旱
  • 1篇干旱化
  • 1篇干燥度

机构

  • 3篇山东省气象局
  • 2篇山东省气象信...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山东省人民政...

作者

  • 4篇王兴堂
  • 3篇薛德强
  • 2篇龚佃利
  • 1篇谈哲敏
  • 1篇王建国
  • 1篇陈德英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Meteor...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山东省的干旱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6
2007年
利用山东省近50多年的农业旱灾灾情资料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干旱灾情和致灾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6-9月份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偏南,山东省的汛期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导致干旱灾害的受灾面积明显增大。进入90年代以后,与1961-1976年相比,干燥度指数普遍增大,半岛东部及黄河以北地区干燥程度增大得最为明显,半岛东部、鲁东南及鲁南的大部分地区由湿润区演变成了半湿润区,而黄河以北绝大部分地区及鲁中北部、半岛西北部的局部地区则由半湿润区演变成了半干旱地区。造成干燥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变化,其次是积温的变化。
薛德强王建国王兴堂龚佃利
关键词:旱灾降水量积温副高脊线干燥度
山东省1961~2008年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变化被引量:13
2010年
利用山东78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降水量资料,分析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变化。结果表明,尽管平均全省极端低温日减少0.23 d/a,但是鲁中山区和半岛内陆地区每年春季气温稳定通过10℃后,仍可出现1~2 d晚霜冻现象,小麦、果树等每年仍面临冻害风险。尽管全省平均极端高温日增加0.19 d/a,但因夏季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标准差减小,2000年以来山东西部地区多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大于35℃的日数,与常年相比减少1~3 d。近50年极端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小雨日数有明显减少趋势,平均减少0.17 d/a,大暴雨的降水频数有增加趋势。
陈德英王兴堂
关键词:极端气温极端降水晚霜冻高温日数
山东省1961~2008年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变化(英文)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山东78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降水量资料,分析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变化。结果表明,尽管平均每年全省极端低温日减少0.23d,但是鲁中山区和半岛内陆地区每年春季气温稳定通过10℃后,仍可出现1~2d晚霜冻现象,小麦、果树等每年仍面临冻害风险。尽管全省平均每年极端高温日增加0.19d,但因夏季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标准差减小,2000年以来山东西部地区多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大于35℃的日数,与常年相比减少1~3d。近50年极端降水变化趋势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小雨日数有明显减少趋势,每年减少0.17d,大暴雨的降水频数有增加趋势。
薛德强王兴堂
关键词:极端气温极端降水晚霜冻高温日数
近40年中国高空温度变化的初步分析被引量:34
2007年
为了了解高空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利用中国28个高空探空站1961-2000年间地面至高空10hPa的温度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地面到高空200hPa最冷在1月,最热在7月;但是在最冷的100hPa层以上,其气温年变化位相相反,即1月最热,8月最冷;50hPa层以上温度的年变化不大。近40余年来,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白地面至700hPa,绝大部分地区温度上升,尤其是地面增温最为显著,而西南地区有降温趋势;对流层上层至50hPa的平流层的温度在降低,尤其是50hPa降温最为显著。北半球的较强火山喷发对中国32°N以南的低纬与32°N以北的中高纬地区高空温度的影响不同。火山喷发后,低纬地区平流层第1~26个月温度均有不同程度增温,其中在第7~8个月增温最明显;在对流层以下,第6~11个月、第16-27个月出现2次明显降温时段,第1次降温最明显。中高纬地区平流层在第1~16个月、第20~29个月出现2段增温,第1段增温时间跨度长、强度大,第17~19个月出现了降温。在对流层以下第2~5个月、第14~18个月、第21~30个月出现3次明显降温时段,第3次降温持续时间长,整体降温强度较大。
薛德强谈哲敏龚佃利王兴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