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 作品数:16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0年
- 郑秀芬刘雪艳王冰钟彩梅孙乐栋
-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中医病因和病机辨证
- 青霉素皮试阴性后肌注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致过敏性休克
- 目的了解青霉素皮试阴性后肌注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青霉素皮试阴性后肌注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过敏性休克均发生在肌注苄星青霉素5~20分钟,经过抗休...
- 王冰钟彩梅孙乐栋
- 文献传递
- 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管理与评估系统的研究
- 2012年
- 本文建立了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资源管理和评价体系。首先介绍了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资源管理和评价体系的结构及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管理和评价制度的功能。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对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资源管理进行了评估。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对皮肤性病学科教学资源管理进行评价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 孙乐栋王冰刘雪艳郑秀芬周再高曾抗邓列华
- 关键词: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潜伏梅毒6例治疗体会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潜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例SLE合并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为女性,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均阳性。其中4例发现于确诊SLE后3月~1年,2例发生于确诊SLE前。患者均未减少或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同时给予头孢曲松0.25g肌肉注射,1次/d,15d为1疗程。2例患者在治疗后1年血清RPR转阴,3例RPR滴度下降4倍以上,后长期稳定在1∶2阳性。1例患者血清RPR滴度呈增高趋势,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1次/周,共3次。治疗后患者红斑狼疮病情加重,但血清RPR滴度持续下降。结论 SLE合并潜伏梅毒非常罕见,诊断和治疗较难。头孢曲松可作为较好的替代治疗药物,但需密切观察和随访治疗效果,必要时改用苄星青霉素治疗,并注意有加重SLE病情的可能。
- 刘雪艳王冰郑秀芬钟彩梅曾抗孙乐栋
- 关键词:梅毒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潜伏梅毒六例临床分析
- 孙乐栋王冰郑秀芬刘雪艳钟彩梅曾抗
- 他克莫司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相关因子及STAT3-VEGF通路的影响
-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 细胞相关因子调控作用、他克莫司对STAT3(Signal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VEGF(vascular ...
- 孙乐栋陈春娜王冰
- 低能量微针电灼治疗汗管瘤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低能量微针电灼治疗汗管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1例患者343个皮损使用高频电离子治疗仪治疗,电极改为针尖曲率尽可能大的针灸针,选用短火输出模式,输出电压为该设备的最低输出电压,术后使用兰科肤宁外敷。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均于手术后2~3天结痂,5~10天脱痂。暂时性凹陷性瘢痕平复及色泽恢复多需1~3个月。所有患者均未留有明显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性瘢痕,但个别患者有少许瘤体残留。术者和大部分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低能量微针电灼治疗汗管瘤疗效确切,有可能同时达到治疗效果和美容需要。
- 刘成曾抗孙乐栋江丽芬于娜沙何思金王冰胡群刘善容
- 关键词:汗管瘤低能量微针电灼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继发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1例
- 2011年
- 患者女,25岁。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6年,下腹痛、恶心、呕吐伴有黑便半月。入院时肛门指检示子宫后可触及8cm×7cm×6cm大小的囊性包块。B超引导下经腹盆腔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约2mL。予泼尼松50mg/d、来氟米特20mg/d及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等治疗,症状好转。但不久全身出现散在的指尖到蚕豆大小不等瘀点、瘀斑。查血常规示血小板289×109/L,血浆因子Ⅷ促凝活性为0.9%,von Willebrand因子抗原水平为2.3%,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凝集试验结果为3.8%。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加用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400mg/kg×5d),补充新鲜血浆及血浆因子Ⅷ等治疗后,症状缓解。随访1年,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稳定,泼尼松逐渐减量至20mg/d,未出现出血征象,复查血浆因子Ⅷ促凝活性为79.6%,von Willebrand因子抗原水平为92.1%,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凝集试验结果为112.6%。
- 王冰刘雪艳郑秀芬钟彩梅曾抗孙乐栋
- 关键词:红斑狼疮
- 大学生专业认同形成机制及适应策略被引量:7
- 2010年
- 朱晓霞李颖奕孙乐栋王冰刘雪艳郑秀芬郭煜
- 关键词:大学生高等教育高校学生数据显示
- 他克莫司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相关因子及STAT3-VEGF通路的影响
- 病是一种发生率很高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目前确切病因还不是很清楚,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是由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有大量证据表明,银屑病发病机制有两方面,即炎症反应性与血管增生性.近年多数文献认为银屑病...
- 陈春娜王冰孙乐栋
- 关键词:银屑病TH17细胞他克莫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