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鹏
- 作品数:16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的CT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
- 2023年
- 目的:初步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患者的胸部CT特征及变化,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5例确诊为CIP患者的CT图像,初步总结CIP影像特征。5例患者均为男性,确诊为肺癌后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不同时期出现气短、心悸、咳嗽、胸闷、腹泻、Velcro啰音、骨髓抑制等临床表现。肺部CT征象主要包括磨玻璃影、斑片实变影、网格影、蜂窝状影、纤维条索影、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及结节影等,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结果:CIP影像主要表现为肺内以间质改变为主的多样性、多态性病变,分布以双侧或单侧肺野中外带为主,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所好转,影像表现均有所吸收。结论:CIP的影像学征象表现各异,但CT可以客观清晰显示间质性肺疾病的变化,对CIP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徐艳秋杨晓光徐洪伟赵振远刘挨师王大鹏
-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计算机体层成像
- 应用脑血管造影技术急诊检查疑为脑动脉瘤60例报告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脑血管造影技术(CTA)在脑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行CTA急诊检查疑为脑动脉瘤患者共6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共有59例通过CTA检查诊断为脑动脉瘤,CTA在诊断脑动脉瘤时的敏感度高达98.33%.60例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术或开颅夹闭术,动脉瘤得以成功解决.结论:CTA在诊断脑动脉瘤时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其检查结果对指导手术治疗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所以CTA在脑动脉瘤诊治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王大鹏
- 关键词:CTA脑动脉瘤
- 常规全腹部增强CT结直肠癌术前评估的初步研究
- 目的 通过病理对照常规平扫联合增强CT扫描评价结直肠癌肿瘤一般情况与临床T、N分期诊断效能指标,明确全腹部增强CT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结直肠癌患者49例,临床检查未发现结直肠癌远处转移。
- 郝粉娥刘挨师杨晓光赵磊郭秀玲王大鹏吕铁钢
-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结直肠癌术前评估
- 疏肝活血方对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再发狭窄的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究疏肝活血方预防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局麻下血管腔介入术后再发狭窄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病人均行常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对照组病人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逍遥散合四物汤加减治疗。于术前、术后3 d、术后3mo、6mo时进行病人临床症状评价,并测定病人ABI指数及患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统计术后6mo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相比,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3、6mo时疼痛、冷感及间隙性跛行等症状评分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病人ABI及术后各动脉血管内径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观察组术后3、6mo时ABI值及术后6mo时股动脉、腘动脉血管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及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可延缓PAD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缓解病人临床症状。
- 谭花刘栋邱桂华王大鹏
- 关键词:疏肝活血方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再狭窄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的技术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病人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利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MSCT下肢动脉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腹主动脉中下段及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股动脉、胫腓动脉的主干及分支。134例受检者中94例病人表现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外伤致动脉血栓3例,动脉瘤8例,大动脉炎2例,下肢搭桥术后7例,下肢动脉内支架术后1例,动静脉瘘2例,夹层5例,正常表现12例。所有病例均经DSA、手术或临床证实。与DSA比较,MSCT下肢动脉成像对下肢各级狭窄及闭塞诊断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诊断病变及评估手术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评估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 杨晓光刘挨师苏秉亮吕铁钢王大鹏郝粉娥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下肢动脉疾病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HRCT表现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HR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确诊的ABPA患者的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患者的HRCT表现主要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11例,支气管粘液栓形成9例,斑片状浸润阴影7例,树芽征为特征的小叶中心结节形成6例,3例伴有胸膜局限性增厚和纵膈淋巴结增大。结论 ABPA的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即以中心性支气管扩张为主并多伴有支气管腔内粘液栓形成,可据此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 王大鹏左玉强
- 关键词: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高分辨率CT
- 肺内孤立性薄壁囊腔型肺癌的螺旋CT表现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肺内孤立性薄壁囊腔型肺癌的螺旋CT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本研究中把螺旋CT影像上表现为囊腔状且其75%以上囊壁厚度小于4 mm的肺癌定义为薄壁囊腔型肺癌。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薄壁囊腔型肺癌的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本组13例病例中,10例呈现囊腔壁厚度不均,9例可见短毛刺征,7例可见壁结节形成,增强扫描时壁结节呈不同程度对比强化,7例可见胸膜凹陷/增厚等异常改变,5例呈囊内壁不光滑及腔内可见血管穿行,3例病灶边缘可见分叶征;病理结果显示其中11例为腺癌,1例为支气管肺泡癌,1例为鳞癌。结论:肺内孤立性薄壁囊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主要表现为囊壁厚度不均、短毛刺征、壁结节形成、胸膜改变及囊内壁不光滑等。
- 王大鹏苑欣然左玉强
- 关键词:肺癌薄壁囊腔螺旋CT
- 基于CT的影像组学分析在鉴别肺鳞癌与肺腺癌中的应用被引量:23
- 2019年
-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前CT影像进行影像组学分析,以鉴别肺鳞癌和腺癌。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93例训练集,92例验证集)NSCLC患者胸部CT增强影像,在人工勾画的肿瘤区域提取620个3D影像组学特征,Pearson相关和LASSO回归选择出6个影像特征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结果模型鉴别肺鳞癌和腺癌曲线下面积(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分别为0.926(95%CI,0.906~0.945),0.916(95%CI,0.901~0.940)。结论影像组学分析可以在治疗前建立新颖且有效的诊断模型,作为鉴别两种亚型的因子,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个性化诊疗提供决策支持。
- 王大鹏杨晓光赵磊杨振兴刘挨师
- 关键词:肺鳞癌肺腺癌
- CT增强扫描安全检查的护理工作被引量:1
- 2017年
- CT增强检查的目的是在于提高肿瘤分期的检出率,经过增强扫描,可以发现病灶于实质或周围组织的强化程度往往不一致,两组密度水平差异较大,通过增强扫描可以发现平扫时可能遗漏的病灶。平扫时各种病灶的密度或密度差异较小,与血管断面影区分较为困难,尤其是脑、肝、胰、脾、肾等实质性脏器内的小病灶属于实质性占位,很多时候平扫图像上的密度差异很小,仅仅靠平扫难免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说明了CT增强扫描的重要性。
- 张慧芳赵宝臣王大鹏
- 关键词:CT增强扫描护理
- 模拟心率CT冠脉造影成功1例
- 2011年
- 患者女,67岁。起搏器置入术后(起搏方式DDD),接通ECG综合导联后其心率无法被ECG心电监护仪识别(显示为低信号)。遂去除患者心电导联,将ECG心电监护仪设定为70bpm(起搏心率)。患者呈仰卧位,首先扫描正侧位定位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
- 赵磊刘挨师王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