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敏
-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 实时荧光定量PCR监测镇江香醋醋酸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变化被引量:15
- 2013年
- 对镇江香醋醋酸发酵阶段醋醅中功能微生物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醋酸发酵阶段醋醅中总细菌、总真菌、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起始阶段(1~7天)醋醅中总细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生物量快速上升,分别于第6、7、4天达到最大值,为4.85×1011,1.14×1010和3.37×1011copies/g干醅。随后各类细菌的生物量逐渐下降,并维持在一定水平。醋醅中总真菌和酵母的生物量在发酵前期变化不大,7天后至发酵结束总真菌的生物量逐渐下降为7.59×104copies/g干醅,而酵母生物量则在发酵8~12天内下降为0。
- 陶京兰陆震鸣王宗敏李国权史劲松许正宏
- 关键词:镇江香醋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镇江香醋醋酸发酵过程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被引量:2
- 2012年
- 建立了果糖和葡萄糖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并用于镇江香醋醋酸发酵过程中单糖含量的分析。分析条件:醋醅浸出液用C18固相萃取小柱进行预处理,以Cosmosil Sugar-D作为分离柱,乙腈∶水(78∶22,v/v)为流动相,柱温35℃,流速1.0 mL/min,示差折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重复性和准确度,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28%~96.69%。该研究结果为食醋酿造过程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的测定方法。
- 邓晓阳陆震鸣王宗敏余永建李国权史劲松许正宏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单糖镇江香醋发酵过程
- 镇江香醋醋醅微生物Bacillus circulans发酵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对镇江香醋醋醅中分离的功能微生物——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耐醇性实验发现这株环状芽孢杆菌可以耐受6%的乙醇,在乙醇含量大于6%时菌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通过耐酸性实验发现该菌在pH大于4时菌体基本正常生长,但是pH小于4时菌体生长明显受抑制。通过对醋醅环境的模拟发酵试验发现,当醋醅浸取液的比例在20%~40%时,环状芽孢杆菌生长良好,并能促进酸性物质的产生,同时也能促进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物质的产生。
- 王宗敏陆震鸣朱青史劲松许正宏
- 关键词:镇江香醋环状芽孢杆菌发酵特性
- 元基因组学在传统发酵食品微生态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元基因组学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形成的一个概念,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并利用基因组学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功能研究。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历史悠久,且各自具有独特的生产工艺,发酵过程涉及的微生物种类较多,赋予了传统发酵食品特有的风味与功能。随着传统发酵食品生产的产业化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综述了元基因组分析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今后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 王宗敏陆震鸣史劲松许正宏
- 关键词: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多样性
- 产细菌纤维素菌株中间葡糖醋杆菌的分离与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2
- 2015年
- 从中国传统固态发酵食醋醋醅中分离出5株产细菌纤维素(BC)的菌株,经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它们均属于中间葡糖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intermedius),其中编号为1-17的菌株初始产量较高。应用扫描电镜技术(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分析了BC结构特征。采用单因素研究了温度、培养时间、碳源、初始pH对BC合成的影响。确定菌株1-17最适温度为35℃,发酵时间为7d,甘油和葡萄糖为最适碳源,最适初始pH为6.0,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能够促进BC的合成。通过培养条件优化使得细菌纤维素产量从初始的(3.90±0.08)g/L增加到(7.90±0.19)g/L。
- 苏俊霞陆震鸣王宗敏史劲松陆茂林许正宏
-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发酵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