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峰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59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吸入性
  • 4篇吸入性损伤
  • 3篇特征及防治
  • 2篇烧伤
  • 2篇全身感染
  • 1篇烧伤合并吸入...
  • 1篇小儿
  • 1篇儿童
  • 1篇并发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15...

作者

  • 4篇杨晓东
  • 4篇王峰
  • 4篇张宏
  • 2篇刘军辉
  • 2篇袁仕安
  • 2篇吉天鹏
  • 1篇刘霞

传媒

  • 1篇中国烧伤创疡...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3篇2001
  • 1篇200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防治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总结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 ,探讨其临床防治途径、方法和措施。方法 :统计 333例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 ,分析吸入性损伤、休克、感染及其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休克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 47 64%和1 8 92 % ;合并中、重吸入性损伤者休克和感染发生率分别高达 65 85%和 31 96% ;有休克组感染发生率为 2 4 82 % ;死亡率 2 0 1 2 % ,直接死于感染者占 34 33% ,58 2 1 %有感染参与。结论 :全身感染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吸入性损伤、休克是感染发生的重要诱因 ,是确立高危感染病人的重要条件。有效地防治吸入性损伤和休克 ,对高危感染病人早期应用高效抗生素 ,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 ,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张宏杨晓东王峰
关键词:吸入性损伤儿童烧伤
吸入性损伤并发全身感染38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吸入性损伤的主要致死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59~1995年收治的1539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对386例并发全身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结果 1539例吸入性损伤中死亡333例,其中237例与...
张宏杨晓东刘军辉吉天鹏袁仕安王峰
文献传递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全身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防治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吸入性损伤的主要致死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5 9~ 1995年收治的 15 39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 ,对 386例并发全身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结果  15 39例吸入性损伤中死亡 333例 ,其中2 37例与全身感染有关 ,占吸入性损伤总死亡人数的 71.17% ;烧伤面积、休克、吸入性损伤程度和抗生素的使用等因素影响感染的发生及其预后 ;改善抗感染治疗措施后 ,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 ,吸入性损伤治愈率提高。结论 感染是吸入性损伤的主要致死因素 ;
张宏杨晓东刘军辉吉天鹏袁仕安王峰刘霞
关键词:烧伤吸入性损伤全身感染
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防治
2001年
目的:总结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防治途径、方法和措施。方法:统计333例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分析吸入性损伤与休克、感染及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休克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7.64%和18.92%,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其发生率分别高达65.85%和31.96%;有休克组感染发生率为51.19%。死亡率20.12%,直接死亡于感染者占34.33%,58.21%的病例曾发生感染。结论:感染是影响吸入性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吸入性损伤、休克是感染发生的重要诱因,是确立高危感染病人的重要依剧。有效地治疗吸入性损伤、防治休克和对高危感染病人早期应用高效抗生素,可望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张宏杨晓东王峰
关键词:小儿吸入性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