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康里

作品数:33 被引量:175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胃癌
  • 8篇腹腔
  • 7篇手术
  • 7篇腹腔镜
  • 7篇癌患者
  • 7篇肠癌
  • 6篇直肠
  • 6篇肿瘤
  • 5篇直肠癌
  • 5篇术后
  • 5篇切除
  • 5篇胃癌患者
  • 5篇结肠
  • 5篇结直肠
  • 4篇切除术
  • 4篇胃肿瘤
  • 4篇结直肠癌
  • 3篇外科
  • 3篇外营养
  • 3篇淋巴

机构

  • 3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3篇王康里
  • 23篇张忠涛
  • 16篇王宇
  • 12篇蔡军
  • 12篇张军
  • 11篇金岚
  • 9篇李建设
  • 7篇王今
  • 6篇薛建国
  • 5篇尹杰
  • 5篇谷俊朝
  • 5篇于宏志
  • 4篇吴国聪
  • 4篇周延忠
  • 3篇郑智
  • 2篇史丽敏
  • 2篇王汝龙
  • 2篇郑飞
  • 2篇孟化
  • 2篇余俊先

传媒

  • 6篇国际外科学杂...
  • 4篇临床和实验医...
  • 3篇中华临床医药...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国临床营养...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房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国药物应用...
  • 1篇第五次全国中...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与经肛门内镜联合左侧结肠切除技术被引量:4
2009年
2009年6月,我们对1例乙状结肠癌病人进行了腹腔镜、经肛门内镜联合左侧结肠切除术,该技术的特点是将腹腔镜技术与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operation,TEM/TEO)相结合,其要点是结肠与直肠的吻合完全在腹腔内完成,标本经肛门内镜取出,其显著优点在于避免了腹壁切口。介绍如下。
于宏志王今金岚王康里张忠涛
关键词:腹腔镜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肠系膜纤维瘤病一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2012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18岁,因“下腹部发胀不适1个月余”于2008年7月30日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B超检查显示:下腹部实性占位;
郑飞张军王康里王宇
关键词:肠系膜纤维瘤病病例资料实性占位B超检查下腹部
小肠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伴穿孔二例
2011年
病例1,男,61岁。因突发左下腹剧痛1d,于2003年5月急诊收入院。查体:全腹肌紧张,左下腹压痛、反跳痛。腹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诊断为消化道穿孔。急诊行剖腹探查,上腹正中切口(20cm),行小肠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切除回肠一段,见溃疡型肿物2个,分别为6em×5cm和3cmX2cm。前者穿孔,直径0.7cm;肿瘤浸透肌层达浆膜伴穿孔。免疫组化:CD3、CD43、CD7、CD56、TIA-1(+),CD20、CDl0、CD79a(-),Ki67(30%-50%)。诊断:回肠多灶性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伴穿孔。
郑飞韩威赵宁王康里王宇
关键词: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小肠膈下游离气体上腹正中切口下腹剧痛腹肌紧张
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王宇张忠涛李建设薛建国段云西王康里翁以炳曲维恺
1998年12月~2001年1月,自选课题,进行了研究。 一、1966年提出“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后,使择期手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由1981年的14.4%(202例)降至1988年的10.2%(5...
关键词: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机体应激反应影响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前瞻性对比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机体应激细胞炎性因子的变化,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需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30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开腹组实施开腹手术,分别于术前、术中(D0)、术后第1天(D1)、第3天(D3)、第5天(D5)测定患者各应激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组间的差异。结果分析两组内部各应激指标计数的变化及组间相应应激指标的组间差异,两组患者各应激指标有一种趋势,术后即开始升高,术后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并且腹腔镜组NO、ET、IL-6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组患者炎症应激反应程度低于开腹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较开放手术对机体创伤小,应激反应小。
刘鹏张军张忠涛蔡军王康里金岚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应激反应内皮素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
胃肠术后1号对急性腹膜炎患者血中炎性介质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了解促炎因子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血中的动态变化 ,并探讨胃肠术后 1号的治疗作用。 方法 :采用鲎试剂基质偶氮显色定量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2 0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10例 ,胃肠术后 1号加常规治疗组10例 )测定血浆内毒素、血清促炎因子 (TNFα、IL6 )水平。 结果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促炎因子 (TNFα、IL6 )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经治疗随病情好转 ,内毒素及炎症介质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胃肠术后 1号加常规治疗组内毒素及TNFα、IL6下降幅度显著 ,优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5 )。 结论 :内毒素、促炎因子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评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严重程度的指标 ,胃肠术后l号使内毒素、TNFα、IL6水平下降 。
谷俊朝王宇薛建国王康里张忠涛李建设周延忠
关键词:急性腹膜炎内毒素炎性介质中药
胃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
2013年
目的通过对胃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评估前者的安全可行性、根治性及术后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1年12月,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胃癌患者29例列为腹腔镜组,同时按照同一入组标准选择相同或相似临床T分期(AJCC第7版)的胃癌患者29例作为开腹对照组,对以上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210.34±44.76)min vs(151.55±42.28)min,P=0.000],住院总费用高于开腹组[(61251±17226)元YS(52016±27767)元,P=0.000],切口长度小于开腹组[(5.83±1.10)cm vs(15.93±1.39)cm,P=0.000],而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近远切缘距离、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累积生存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根治效果及良好的近期疗效。
岑庆张军蔡军吴国聪金岚王康里张忠涛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
应用NRS2002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前营养风险评分的临床价值
目的:应用NRS2002对胃癌病人开展术前营养筛查,以了解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对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状况和临床结局作一调查。从而评估NRS2002对胃癌患者营养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
李旭彤张军张忠涛王康里李建设
关键词:营养筛查营养干预
胃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首诊胃癌患者的病历,从中提取出患者就诊时的D-二聚体水平和临床特征等信息。比较胃癌患者与80例健康个体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个体增高(P<0.01)且其水平随患者原发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级的递进而增加(P<0.01)。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未发生转移的患者增高(P<0.01)。D-二聚体与肿瘤大小、癌抗原72-4呈正相关(P<0.01)。肿瘤病理类型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关。结论胃癌患者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均处于活化状态。D-二聚体是潜在的胃癌预后标记物。
蔡军尹杰张军王康里
关键词:胃癌D-二聚体凝血系统预后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和病理研究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患者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临床安全性,并总结制备完整结肠系膜病理大切片的经验。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连续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右半结肠癌病例85例,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分为2组,分别进行CME(CME组,39例)和常规根治手术(对照组,46例)。对术后标本进行淋巴结清扫和结肠系膜切除情况评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对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进行比较。收集CME手术后切除标本进行完整结肠系膜病理组织大切片的制作并进行相应的病理学观察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ME组清扫的总淋巴结数目多[(26.8±1.9)枚比(23.2±3.4)枚,t=4.261,P=0.000],Ⅰ、Ⅱ期淋巴结数目多[(25.8±3.6)枚比(18.2±4.5)枚,(26.8±7.7)枚比(24.9±6.2)枚,t=8.776、2.802,P=0.000],阳性淋巴结数目多[4(7)比1.5(2),P=0.032]。CME组与对照组相比,系膜面积更大[(15555±1263)mm2比(12493±1002)mm2,t=12.456,P=0.000],血管高位结扎点距肠壁的垂直距离和距肿瘤中心的最短距离更长[(92±17)mm比(74±10)mm,(116±22)mm比(82±11)mm,t=8.132、9.295,P=0.000]。手术安全性指标2组无明显差异。应用CME标本成功制成了完整结肠系膜病理大切片,与常规切片相比可以从整体上观察结肠癌转移灶在结肠系膜内的方位及其与肿瘤原发灶和结肠壁的关系,可以准确地观察手术切缘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肿瘤直接浸润,并且可以发现脉管内癌栓和微浸润等情况。结论CME较常规根治术可以切除更多的系膜,清扫更多的淋巴结,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性良好且不增加手术风险。制作结肠癌完整系膜病理大切片并进行相应病理观察是可行的,在观察环周切缘时具有较好
杨盈赤王今金岚赵晓牧吴国聪王康里张忠涛
关键词:结肠肿瘤结肠切除术病理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