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刚

作品数:34 被引量:283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水利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1篇藏南
  • 7篇盆地
  • 5篇源区
  • 5篇源区分析
  • 5篇物源区分析
  • 4篇淡色花岗岩
  • 4篇同位素
  • 4篇盆地演化
  • 4篇花岗岩
  • 3篇地层
  • 3篇地质
  • 3篇印度-亚洲大...
  • 3篇造山带
  • 3篇始新世
  • 3篇前陆
  • 3篇前陆盆地
  • 3篇锆石
  • 3篇晚白垩世
  • 3篇隆升
  • 3篇陆盆

机构

  • 25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南京大学
  • 5篇合肥工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34篇王建刚
  • 19篇胡修棉
  • 11篇吴福元
  • 9篇纪伟强
  • 5篇安慰
  • 5篇刘传周
  • 5篇刘小驰
  • 4篇黄志诚
  • 4篇张畅
  • 4篇张亮亮
  • 2篇李响
  • 2篇刘志超
  • 2篇蔡元峰
  • 2篇李娟
  • 1篇耿建华
  • 1篇李娟
  • 1篇俞良军
  • 1篇孙高远
  • 1篇刘通
  • 1篇郭荣华

传媒

  • 5篇岩石学报
  • 4篇地质学报
  • 4篇2012年全...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学前缘
  • 2篇第四届全国沉...
  • 2篇2014年中...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4
  • 6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藏南白垩纪—古近纪岩石地层厘定与构造地层划分被引量:17
2017年
岩石地层的厘定是一件基础而重要的工作,集中体现了一个阶段对地层的综合认识水平;对一个地区而言,建立行之有效的岩石地层划分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详细介绍和评述了藏南白垩纪—古近纪(含中新世)33个岩石地层单元,其中特提斯喜马拉雅南带13个、特提斯喜马拉雅北带9个、日喀则弧前盆地带9个、雅鲁藏布缝合带2个。特提斯喜马拉雅南带白垩系包括古错村组、东山组、察且拉组、冷青热组、波林夏拉组、岗巴村口组、旧堡组、遮普惹山坡组、宗山组;古近系包括基堵拉组、宗浦组、恩巴组、扎果组;特提斯喜马拉雅北带白垩系包括维美组、日朗组、甲不拉组、床得组;古近系包括宗卓组、甲查拉组、蹬岗组、桑单林组、者雅组;日喀则弧前盆地带白垩系包括桑祖岗组、昂仁组、帕达那组、曲贝亚组,古近系包括曲下组、加拉孜组、达金组;中新统包括秋乌组、大竹卡组;雅鲁藏布缝合带包括白垩系冲堆组、渐新统—中新统柳区群。文中在结合物源分析、盆地演化等研究资料基础上,划分了7个构造地层单元:其中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后的新生代2个(TS1、TS2)、碰撞前白垩纪印度北缘3个(TSI3、TSI4、TSI5)、亚洲南缘2个(TSL3、TSL4)。
胡修棉李娟安慰王建刚
关键词:岩石地层构造地层白垩纪古近纪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日喀则弧前盆地碎屑铬尖晶石地球化学与物源判别被引量:6
2012年
该工作在藏南日喀则弧前盆地砂岩中发现了大量碎屑铬尖晶石。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显示这些铬尖晶石具有高铬(铬指数Cr#为0.52~0.89)、低Fe3+含量(Fe3+/Fe2+<0.5)、低TiO2含量(多小于0.2%)的特征,指示这些铬尖晶石来源于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的橄榄岩和火成岩,因此弧火山岩和SSZ型蛇绿岩套是其最可能的物源。考虑到日喀则弧前盆地的碎屑物主要来源于拉萨地体,而拉萨地体北侧的班公—怒江缝合带的碎屑物质不可能穿过晚白垩世时期已经隆起的冈底斯岩浆弧。笔者推测,铬尖晶石可能来自于冈底斯弧和拉萨地体内部已经消失的古蛇绿岩套。
郭荣华胡修棉王建刚
关键词:铬尖晶石藏南
西藏雅鲁藏布缝合带甲查拉组: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海沟沉积?被引量:6
2018年
雅鲁藏布缝合带记录了印度与亚洲板块汇聚、碰撞及碰撞后造山的信息.甲查拉组位于雅鲁藏布缝合带南侧,自建组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后前陆盆地的深水沉积,物源来自其北侧亚洲大陆南缘的冈底斯弧.然而,一个长期令人不解的问题是:甲查拉组砂岩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88Ma,考虑冈底斯弧晚白垩世-古近纪持续的岩浆活动,如果地层时代是前人基于孢粉、沟鞭藻化石提出的古新世-早始新世(65~50Ma),为何砂岩中缺乏白垩纪晚期-始新世早期(88~50Ma)的碎屑锆石?针对这个问题,本次研究对江孜-萨迦地区的甲查拉组开展了孢粉、沟鞭藻化石分析、岩石地层学、沉积学与物源分析等工作.两个不同实验室的分析处理都未获得保存良好的孢粉、沟鞭藻化石;甲查拉组与宗卓组呈断层接触,岩石组合与沉积结构、构造指示海底扇沉积环境;碎屑组分、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指示甲查拉组的物源来自冈底斯弧和中拉萨地体,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84Ma.综合考虑沉积环境、物源与大地构造位置,在区域对比研究基础上,本文认为甲查拉组的时代很可能是晚白垩世(88~84Ma),代表了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阶段亚洲南缘的海沟沉积.
傅焓埔胡修棉Erica M.CROUCH安慰王建刚Eduardo GARZANTI
关键词:物源分析晚白垩世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结晶分异机制概述被引量:29
2020年
近年来,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高分异成因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另外,有调研工作发现,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是未来矿产勘探的重点靶区。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过程应与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密切相关。但是,目前我们对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岩浆分异演化过程缺乏深入的了解,因而也难以对其成矿效应进行有效评估。针对该问题,本文选择喜马拉雅带中两个颇具代表性的、明显发生稀有金属矿化现象的岩体(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的然巴淡色花岗岩和高喜马拉雅带中的告乌淡色花岗岩)开展系统野外地质、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就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结晶分异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综合近年来有关花岗岩结晶分异作用的研究进展,我们认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结晶分异过程可以划分为原地结晶分异和岩浆侵位运移过程中流动分异两种主要机制,大部分的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应是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产物。
刘志超吴福元刘小驰王建刚
关键词:淡色花岗岩结晶分异
藏南罗布莎蛇绿岩中辉长岩的形成时代与成因
本文介绍了侵入到罗布莎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中的辉长岩可以分为两类,即辉长-辉绿岩脉和角闪石辉长岩。分别对锆石进行了SIMS U-Pb定年,在岩石成因方面,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均为两种岩浆经历的结晶分异过程提供了证据。稀土元素配...
张畅刘传周吴福元张亮亮纪伟强王建刚杨刘杨
关键词:辉长岩
文献传递
西藏冈仁波齐地区早始新世海相达金组:喜马拉雅欠充填前陆盆地楔顶沉积记录
王建刚胡修棉吴福元
文献传递
西藏札达地区上白垩统-下始新统达机翁组:对冈底斯弧前盆地演化的制约被引量:3
2018年
冈底斯弧前区域地层沉积记录,对新特提斯洋消亡和印度-亚洲碰撞过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位于西藏南部札达地区的达机翁组,北邻冈底斯岩浆弧,南靠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岩石组成主要包括砾岩、岩屑砂岩、泥页岩和灰岩等。沉积环境分析认为达机翁组形成于扇三角洲相环境。火山灰锆石U-Pb定年、碎屑锆石最年轻年龄以及底栖有孔虫化石组合共同约束达机翁组的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始新世早期(即ca.73~49Ma)。物源区分析结果表明达机翁组物源类似于区域上分布的日喀则弧前盆地沉积,直接以北侧冈底斯岩浆弧为主要物质源区。通过与区域弧前沉积对比,为冈底斯弧前盆地海相地层时代提供制约,结果显示新特提斯洋在亚洲大陆南缘的弧前海退存在东西方向上的穿时性,即海水自东向西逐渐退出,并最终在~49Ma退出冈底斯-拉达克弧前区域。
孙高远王建刚胡修棉Marcelle K BOUDAGHER-FADAL
关键词:始新世弧前盆地
新特提斯洋打开于晚三叠世?——印度大陆北缘沉积响应被引量:1
2023年
新特提斯洋是中生代位于北方欧亚大陆和南方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古大洋,它在青藏高原南部地区于新生代早期因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而消亡,其遗迹为现今的印度河-雅鲁藏布缝合带。新特提斯洋打开以拉萨地块从冈瓦纳大陆的裂离为标志。准确约束新特提斯洋的开启时间是重建冈瓦纳大陆裂解过程和特提斯洋演化历史的关键,但目前学术界对于新特提斯洋的开启时间还存在很大争议,不同学科方法的认识从早二叠世到晚三叠世不等。本文对新特提斯洋南侧印度被动大陆边缘二叠纪—三叠纪沉积地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研究发现在早二叠世冰期结束之后,印度大陆北缘长期表现为稳定的沉积环境,显著的沉积环境变化仅发生在晚三叠世。晚三叠世的沉积环境变化伴随着沉积和沉降速率增加、沉积物源变化、双峰式火山活动以及古地理格局的重大改变。研究认为,晚三叠世印度大陆北缘沉积作用变化所记录的区域伸展作用很可能代表了新特提斯洋的开启。
孟中玙王建刚李伟桐
关键词:古地理晚三叠世特提斯喜马拉雅
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时间:印度大陆最北缘物源变化的约束
安慰王建刚胡修棉
藏东南郎杰学群是印度大陆北缘原地沉积而非外来地体——来自同时代浅海相曲龙贡巴组沉积物源的证据被引量:4
2019年
郎杰学群是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一个特殊的地质体.它在构造位置上属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北带),但却与典型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岩石存在显著的物源差异.由于郎杰学群与其他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层均为断层接触关系,关于它的大地构造属性和沉积模式一直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郎杰学群最初沉积于印度北缘,属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体系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地质体,在印度-亚洲大陆汇聚过程中拼贴至印度北缘.本次工作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南带(浅海相)与郎杰学群同时代的地层开展了详细的沉积学和物源区研究工作,拟通过物源特征对比限定郎杰学群的古地理归属.研究发现,特提斯喜马拉雅南带曲龙贡巴组存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特征碎屑锆石U-Pb年龄峰(约400~200Ma),而且砂岩中含有丰富的酸性火山岩岩屑(10~30%)和少量斜长石(1~6%),这些物源特征与郎杰学群一致.由于曲龙贡巴组确定属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它与郎杰学群一致的物源特征证实后者亦为印度大陆边缘原地沉积,并非外来地质体.由于印度北缘缺乏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岩浆活动,郎杰学群、曲龙贡巴组的火山岩岩屑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碎屑锆石可能来自于冈瓦纳大陆东南缘与古太平洋俯冲有关的岩浆弧.曲龙贡巴组沉积于晚三叠世早期土隆群泻湖相灰岩之上,又迅速被三叠纪末期德日荣组滨岸相石英砂岩所覆盖.曲龙贡巴组、郎杰学群及相关沉积体系在晚三叠世中期短暂的出现明显受区域构造作用控制,冈瓦纳大陆北缘晚三叠世的裂解事件很可能是其主要控制因素.
孟中玙王建刚纪伟强张豪吴福元Eduardo GARZANTI
关键词:特提斯喜马拉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