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愚
- 作品数:98 被引量:61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N1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分析被引量:1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N1的临床意义及与N0和N2的异同。方法 以 1982年 1月~ 1994年 12月我院 138例行根治性手术N1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将N1分为叶内N1与叶外N2两亚组 ,与同期N0期 30 7例、N2期 176例行根治性手术NSCLC患者作比较 ,分析术后五年生存率。结果 138例N1期NSCLC患者五年生存率为 30 4% ,叶内N1与叶外N2两亚组五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别 (5 0 3 %比 2 6 5 % ,P =0 0 0 1) ,且叶内N1亚组与N0期五年生存率相似 (5 1 4%比 5 0 3 % ) ,而叶外N1亚组与单一区域N2期五年生存率相似 (2 6 5 %比2 3 5 % )。结论 N1分为二亚组 ,叶内N1亚组与N0期特性相似 。
- 王思愚吴一龙黄植藩区伟杨学宁余辉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肺肿瘤预后外科手术
- 不可切除Ⅲ期N_2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模式被引量:1
- 2005年
- 王思愚
- 关键词:不可切除纵隔淋巴结转移NSCLC团块状阴影肺癌患者
- 288例手术切除的III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探讨完整切除术后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床预后因素。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288例手术切除的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的计算及单因素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法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88例手术切除的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770天,1年、2年、3年、4年和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7.1%、52.4%、34.9%、28.1%和20.2%。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年龄(<60岁vs≥60岁)、是否吸烟、手术方式、T分期、术后化疗、术后化疗疗程数、术后放疗7个临床因素与IIIA期NSCLC患者术后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化疗、术后放疗、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后化疗、术后放疗、T分期是影响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 林勇斌梁颖林鹏朱志华张旭傅剑华张兰军龙浩王思愚曾灿光戎铁华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中T细胞克隆性增殖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 C)病人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tum 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的 T细胞受体 (TCR) Vβ2 4个亚家族基因的克隆性增殖及分布情况。方法 肺腺癌病人 1例 ,术中取新鲜肺癌组织 ,肺癌组织经处理后分别与自身肿瘤细胞共同培养 3.5天和 7天。 10例健康人、T细胞株 Jurkat和 B细胞株 Raji作为对照。标本共 16份 ,提取 m RNA后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 ,PCR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 Vβ2 4个亚家族基因的互补决定区 3(CDR3)以确定 T细胞克隆性。结果 NSCL C病人外周血 T细胞仅表达 16个Vβ亚家族 ,Vβ6和 Vβ17呈寡克隆。新鲜肺癌组织 TIL仅检测到 Vβ19表达 ,呈寡克隆 ;培养 7天后 ,检测 7个 Vβ亚家族表达 ,Vβ8和 Vβ16呈寡克隆。 10例正常人 T细胞表达所有 2 4个 Vβ亚家族且均呈多克隆性分布。结论 NSCL C病人 TIL中 ,TCR Vβ2 4个亚家族存在倾斜性分布 ,T细胞存在克隆性增殖。这可能是肿瘤相关抗原 (tumor associatedantigens,TAA)刺激引起的特异性 T细胞免疫反应。研究结果提示 ,构成经培养的 TIL 的主要 T细胞成分是克隆性增殖的表达有限几个 TCR Vβ亚家族的 T细胞 ,这些克隆性增殖 T细胞可能是 TIL 对自身肿瘤细胞具有?
- 杨学宁吴一龙李锦添王思愚周昕熙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细胞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人类疱疹病毒7型DNA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了解肺癌组织中人类疱疹病毒 7型(HHV - 7)的感染情况。方法 利用巢式 PCR分析 5 0例肺癌和 2 6例癌旁正常组织石腊切片中的 HHV- 7的 DNA。结果 巢式 PCR检出 1例肺腺癌及其癌旁组织和 1例肺鳞癌组织的 HHV- 7的 DNA阳性带。结论 某些类型的肺癌组织石腊切片中存在 HHV- 7的 DNA,阳性率为 4%。
- 吴一龙李扬秋杨学宁王思愚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人类疱疹病毒7型DNAPCR
- 不可切除Ⅲ期N2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模式
- 基于目前的证据,不可切除III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决策是:化放疗联合优于单纯放疗,对于一般体质好的患者,同步化放疗优于序贯化放疗。至今仍没有足够证据证实那些患者得益于诱导化疗后手术或化放疗,但如诱导化疗后出现N降期...
- 王思愚
- 文献传递
-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研究被引量:3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纵隔淋巴结跳跃性与非跳跃性转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差异。方法 以 1982~ 1994年间我院行手术治疗的 176例ⅢA期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 5 3例不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 ,称为跳跃组 ;12 3例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 ,称为非跳跃组。将纵隔淋巴结分为 3个区域 ,分析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范围及其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在跳跃组中 ,有 49例 (92 5 % )纵隔淋巴结转移局限于 1个区域 (L1) ,而在非跳跃组中有 45例 (36 6 % )纵隔淋巴结转移扩至 2或 3个区域 (L2或L3)。跳跃组的 5年生存率为 2 9 3% ,高于非跳跃组(12 .2 % ,P =0 0 38) ,且在同一L1上 ,跳跃组 5年生存率 (32 1% )亦高于非跳跃组 (15 .3% ,P =0 0 42 )。结论 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为纵隔淋巴结转移病变中独特的一个亚群。
- 王思愚吴一龙区伟杨学宁
- 关键词:淋巴转移预后
- 培美曲塞加卡铂续用吉非替尼对比培美曲塞加卡铂作为EGFR突变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随机Ⅱ期临床研究
-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探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吉非替尼的BR.19试验,没有显示出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显著提高.化疗联合吉非替尼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在突变型患者中...
- 李宁王思愚区伟张亮张松亮
- 可手术乳腺癌626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4
- 2005年
- 背景与目的:欧、美国家的乳腺癌患者以中老年居多,中位年龄约57岁左右;改良根治术已取代传统根治术而被称为标准根治术,早期患者则行保乳手术;肿瘤的分期(尤其淋巴结状况)明显影响预后;辅助治疗能提高疗效。在国内,有关乳腺癌临床研究的大宗报道甚少。本研究分析我院可手术乳腺癌6263例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与治疗效果,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和辅助治疗的作用等情况,以期提高乳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将我院1964年6月~2003年6月收治的6263例可手术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并分析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年龄的分布和临床特点。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手术术式与治疗效果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和辅助治疗的作用等情况。结果:6263例可手术乳腺癌中,女性占98.8%。按每5岁年龄段计算,45~49岁最多(25.2%)。按每10岁年龄段计算,40~49岁最多(41.0%)。临床表现以乳腺肿块为主(96.2%)。全组总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2%和40.4%,0~Ⅰ期、Ⅱ期和Ⅲ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73.7%和46.4%,10生存率则分别为78.7%、64.6%和33.5%。腋窝淋巴结阴性和阳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3%和55.6%,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2%和31.9%。20世纪80年代后作传统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后各期的5年和10年生存率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杨名添戎铁华黄植蕃曾灿光龙浩傅剑华林鹏王欣王思愚王曦唐军
- 关键词:乳腺癌生存率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阳性
- 外科治疗10例胸膜间皮瘤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胸膜间皮瘤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收集我院胸外科自 1980年 1月~ 2 0 0 0年 6月行手术治疗的胸膜间皮瘤 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无石棉密切接触史 ,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胸闷、咳嗽、气促。影像学检查可见胸膜增厚、单发或多发结节 ,或伴胸腔积液 ,其中局限型 4例 ,弥漫型 6例。本组 2例行探查活检术 ,8例行手术切除 (根治性手术 5例 ,姑息性手术 3例 )。结论 :胸膜间皮瘤的发病与石棉接触史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胸水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不高 ,胸部CT、针刺胸膜活检或胸腔镜下活检对术前确诊帮助较大。局限型间皮瘤可首选手术治疗 ,预后良好 ,弥漫型间皮瘤的预后较差 ,应考虑综合治疗 。
- 余辉戎铁华杨名添黄植蕃王思愚区伟
- 关键词:外科治疗胸膜间皮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