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旭

作品数:60 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2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涎腺
  • 13篇细胞
  • 13篇基因
  • 9篇腺瘤
  • 9篇腺样
  • 9篇腺样囊性癌
  • 9篇囊性
  • 9篇囊性癌
  • 8篇涎腺腺样囊性...
  • 7篇蛋白
  • 7篇多形
  • 7篇多形性
  • 6篇多形性腺瘤
  • 6篇肿瘤
  • 5篇涎腺多形性腺...
  • 5篇口腔
  • 5篇HSV-TK
  • 4篇蛋白多糖
  • 4篇凋亡
  • 4篇细胞凋亡

机构

  • 60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唐山职业技术...
  • 1篇承德护理职业...

作者

  • 60篇王旭
  • 28篇王洁
  • 22篇董福生
  • 12篇董玉英
  • 12篇李荷香
  • 9篇顾洪涛
  • 7篇石宏
  • 7篇侯亚丽
  • 6篇张旭东
  • 4篇焦建平
  • 3篇张波
  • 3篇郭立华
  • 3篇侯琳
  • 3篇陈瑞雪
  • 3篇张英怀
  • 2篇刘娜
  • 2篇张艳宁
  • 2篇郑书深
  • 2篇闫炳智
  • 2篇刘庆

传媒

  • 13篇现代口腔医学...
  • 4篇中华口腔医学...
  • 4篇华西口腔医学...
  • 3篇口腔医学研究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2篇全球华人口腔...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口腔医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储运
  • 1篇口腔颌面修复...
  • 1篇中国口腔医学...
  • 1篇实验室科学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0
  • 2篇1999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牙髓组织的增龄性变化被引量:9
2000年
王旭
关键词:牙髓组织增龄性变化
HSV-TK/GCV联合IL-2对人舌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HSV-TK联合IL-2对人舌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舌癌Tca8113移植瘤动物模型,采用HSV-TK基因联合IL-2基因对人舌癌移植瘤进行裸鼠体内实验。实验分A、B、C、D四个实验组,每组5只裸鼠。A组为对照组,每瘤注射生理盐水;B组为空病毒组,每瘤注射空病毒5×108PFU;C组为单纯TK治疗组,每瘤注射TK5×108PFU;D组为TK联合IL-2治疗组,每瘤注射TK(5×108PFU)+IL-2(5×108PFU)。48小时以后,对B、C、D组裸鼠每日腹腔注射GCV,100mg/kg/日,2次/日,连续10天。最后一次给药后第二天处死裸鼠,测量肿瘤重量并计算抑瘤率;光镜观察移植瘤组织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A、B、C、D组裸鼠瘤重量均数分别为:1.52±0.49g,1.44±0.42g,0.91±0.24g,0.36±0.24g。C组的抑瘤率为40%;D组抑瘤率为76%。经统计学检验发现TK组和TK联合IL-2组的肿瘤生长均受到抑制,A组和C组、A组和D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单用TK组比较,TK联合IL-2组抗瘤作用明显增强。光镜观察发现,TK组肿瘤组织呈灶状凋亡,可见核固缩的细胞。TK联合IL-2组凋亡细胞增加,肿瘤细胞减少。电镜观察发现,TK组和TK联合IL-2组出现大量的细胞凋亡:凋亡细胞皱缩,胞核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电子密度增加,呈新月状边集于核膜下。结论TK联合IL-2治疗可显著抑制Tca8113移植瘤的生长,其治疗效果优于TK单独应用。
张英怀王洁董玉英董福生王旭郭立华
关键词:HSV-TKIL-2
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间接胆红素水平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间接胆红素(indirectbilirubin,IBIL)在关节病型银屑病(psoriaticarthritis,PsA...
王旭
关键词:关节病型银屑病Γ-谷氨酰转肽酶间接胆红素C反应蛋白炎性反应
大鼠脊髓半横断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VIP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半横断后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取半横断损伤位点尾侧L_3节段脊髓作冰冻切片,运用VIP兔抗血清以免疫组化ABC法染片。观察并计数脊髓半横断后两侧腹角VIP阳性神经元数。结果VIP主要分布在正常大鼠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浆内。脊髓半横断后3 d,两侧VIP阳性神经元数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此后非手术侧7和21 d组较正常组仍增加(P<0.05),但在手术侧7和21 d组较正常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脊髓半横断后腹角神经元VIP表达明显增加,提示VIP可能与脊髓损伤修复有关。
赵秀军王旭章为周雪王廷华
关键词:脊髓半横断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
Bufalin对裸鼠食管鳞状细胞癌原位移植瘤mTOR/4E-BP1信号通路及凋亡的影响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排在我国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占22.4%,每年约有25万新病人产生。食管癌的临床治疗虽有进步,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因此,研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及药物作用...
王旭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原位移植瘤蟾蜍灵信号转导通路药理机制
成人重度深覆颞下颌关节结构特征的CBCT研究
2016年
目的应用CBCT比较重度深覆患者与个别正常人群髁突的形态和关节间隙之间的差异,探究重度深覆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拟为临床诊断和评价矫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重度深覆患者及关节健康的个别正常各20例,应用CBCT系统对研究区域进行扫描成像,应用Invivo 5软件读取图像数据,对CB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进行各项数据的的测量。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个别正常组左右两侧关节测量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重度深覆组小于正常组(P<0.05)的测量项目有内外径-矢状面角、髁顶高度、前间隙、后间隙、关节窝深度。结论应用CBCT观测下颌关节形态准确且可行,深覆患者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向上、内、后移位且关节窝深度变深。
刘航王旭马文盛王翠霞焦建平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CBCT髁突关节间隙
分小节多元化教学法在口腔颌面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是重要的口腔基础学科之一,是临床教学中的前期课程,口腔颌面部是生命中枢及许多重要器官所在之处,且区域相对狭小,解剖结构极为复杂,与临床多个学科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直接关系到其他临床课的学习质量。本教研室通过十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以往课堂固定时间模式,采用分小节多元化教学方法并取得好的效果。
张旭东王旭董福生王洁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多元化教学法解剖学教学基础学科生命中枢
DNA polβ启动子和CMV启动子调控的p53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表达的比较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检测DNA polβ启动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的活性,探讨DNA polβ启动子对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荧光素酶法测定DNA polβ启动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的活性。构建携带人野生型p5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53基因mRNA的表达。博莱霉素、H2O2及紫外线刺激转染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比较DNA损伤下DNA polβ启动子和CMV启动子调控的p53基因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DNApolβ启动子活性增高。p53基因的导入使其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表达增强,DNA polβ启动子组较CMV启动子组更为明显。DNA损伤后,DNA polβ启动子组的p53基因和P53蛋白的表达较CMV启动子组增强(P<0.05)。结论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中,DNA polβ启动子的活性增高,DNA polβ启动子能够增强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中的表达。
阎炳智王洁张波董福生侯琳王旭
关键词:涎腺腺样囊性癌DNAP53基因
颊癌P16及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的相关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P16和P53在口腔颊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2例颊粘膜白斑和扁平苔藓,30例颊癌和10例正常颊粘膜组织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将结果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癌转移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颊粘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颊癌中P16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00%、90%、40%;P53表达的阳性率依次为:0、4.5%、25.5%、53.3%。颊癌P16的表达率比上皮不典型增生明显降低(P<0.05)。颊癌P53的表达率比上皮单纯性增生明显升高(P<0.05)。临床Ⅰ、Ⅱ期病例中P1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Ⅲ、Ⅳ期的病例(P<0.01)。无颈淋巴结转移病例中,P16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有转移的病例(P<0.05)。病理分级为Ⅰ级的病例,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Ⅱ、Ⅲ级的病例(P<0.01)。临床Ⅰ、Ⅱ期病例中,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Ⅲ、Ⅳ期者(P<0.05)。无颈淋巴结转移病例中,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有转移的病例(P<0.05)。P16阳性组中,P53的表达显著低于P16阴性组(P<0.05)。结论颊癌早期P53蛋白有过度表达。P16低表达和P53高表达时提示颊癌预后较差。P16和P53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评估颊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董玉英王洁董福生王旭顾洪涛候亚丽
关键词:颊粘膜P16P53蛋白
第一磨牙缺失对咀嚼效率的影响
咀嚼效率值的测定可以直接反映咀嚼功能的状况,诊断咀嚼器官功能紊乱的程度,第一磨牙是萌出最早的恒牙,在维持正常的咬合关系及咀嚼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采用吸光度法测定了青年人第一磨牙缺失后咀嚼功能的丧失情况。显示,单侧第一磨...
王旭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