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明翠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腺癌
  • 3篇小鼠
  • 3篇小鼠乳腺
  • 3篇小鼠乳腺癌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细胞
  • 2篇靶向
  • 2篇BMSC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增殖

机构

  • 5篇青岛大学

作者

  • 5篇王明翠
  • 3篇张文卿
  • 3篇于红
  • 2篇张艳丽
  • 2篇王学祥
  • 1篇吴琦
  • 1篇初晓
  • 1篇李斌
  • 1篇黄立惠

传媒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免疫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IL-12重组质粒对小鼠乳腺癌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小鼠乳腺癌EMT6细胞在体内外的抑制作用以及BMSC与IL-12真核表达质粒(pcDNA6/IL-12)联合应用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并鉴定;CCK-8法检测BMSC条件培养基对EMT6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7-AAD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条件培养基对EMT6细胞凋亡的影响。建立小鼠乳腺癌荷瘤模型,分别为对照组(瘤内注射PBS)、BMSC组(瘤内注射BMSC)、IL-12组(瘤内注射pcDNA6/IL-12质粒)、BMSC联合IL-12组(瘤内注射BMSC和pcDNA6/IL-12质粒)。于致瘤后第17天处死小鼠,取出肿瘤和脾脏并称其质量,计算脾指数;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LDH法检测脾淋巴细胞杀伤活性,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BMSC条件培养基在体外可显著抑制EMT6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P<0.05﹚。BMSC单独及其与pcDNA6/IL-12联合应用可导致荷瘤小鼠肿瘤的体积缩小(P<0.01﹚,脾淋巴细胞增生反应及杀伤活性增强(P<0.05﹚,肿瘤组织坏死区扩大、炎性细胞浸润增多。结论 BMSC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与pcDNA6/IL-12在荷瘤小鼠体内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王明翠张文卿于红王学祥初晓张艳丽李斌
关键词:小鼠乳腺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联全pcDNA6/IL-12质粒对小鼠乳腺癌治疗作用
目的:制备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观察其在体外对小鼠乳腺癌细胞(EMT-6)生长、凋亡及致瘤性的影响;将BMSC联合白细胞介素-12真核表达质粒(pcDNA6/IL-12)于乳腺癌荷瘤小鼠瘤体内共同注射,探讨二...
王明翠
关键词:乳腺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BMSC联合pcDNA6/IL-12质粒对小鼠乳腺癌治疗作用
目的:制备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观察其在体外对小鼠乳腺癌细胞(EMT-6)生长、凋亡及致瘤性的影响;将BMSC联合白细胞介素-12真核表达质粒(pcDNA6/IL-12)于乳腺癌荷瘤小鼠瘤体内共同注射,探讨二...
王明翠
关键词:小鼠乳腺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文献传递
靶向VEGFsiRNA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小干扰RNA(siRNA)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方法以携带VEGF siRNA序列的慢病毒重组载体感染正常的MCF-7细胞,经反复实验优化,确定感染条件;提取各组细胞的总RNA和蛋白,利用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VEGF mRNA及其蛋白;利用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 VEGF siRNA慢病毒对MCF-7细胞的感染率达90%以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病毒RNA干扰组细胞的VE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均<0.05),而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慢病毒RNA干扰组的细胞生长缓慢,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靶向VEGF siRNA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VEGF的表达,并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王学祥于红王明翠张文卿吴琦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NA干扰乳腺癌细胞细胞增殖
诺氏梭菌作为基因载体的靶向性与安全性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诺氏梭菌在小鼠乳癌模型体内应用的靶向性和安全性。方法制备小鼠乳癌模型。将减毒诺氏梭菌经尾静脉注射入模型小鼠体内,在注射后的第1、2、4、7天分别处死小鼠,取其肿瘤组织及肝、肾、肺匀浆做厌氧培养,观察减毒诺氏梭菌在小鼠肿瘤组织和各器官中的分布。取注射后第2天瘤体及上述器官制作组织切片,分别用苏木精-伊红及革兰染色,观察瘤体中央坏死区大小及细菌的分布。将减毒诺氏梭菌经尾静脉注射入正常小鼠体内,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及处死后细菌在肝、肾、肺中的分布,评价其在小鼠体内应用的安全性。结果荷瘤小鼠经尾静脉注射减毒诺氏梭菌后,细菌在瘤体中持续大量繁殖;各器官中有少数细菌分布,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甚至被全部清除。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小鼠肿瘤中央坏死区大于对照组。正常小鼠注射细菌后一般情况未见异常,7d后各器官培养未见细菌。结论减毒诺氏梭菌对小鼠乳癌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并具有一定的溶瘤作用;其在实验小鼠体内应用有较高的安全性。
黄立惠张文卿于红张艳丽王明翠
关键词:梭菌属基因疗法肿瘤靶向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