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昱超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2篇动脉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丁苯酞注射液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多系统萎缩
  • 1篇血塞通
  • 1篇血肿
  • 1篇血肿吸收
  • 1篇尤瑞克林
  • 1篇神经细胞
  • 1篇疏血通
  • 1篇疏血通治疗
  • 1篇水合氯醛
  • 1篇尼氏小体
  • 1篇染色
  • 1篇注射

机构

  • 9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佳木斯大学康...

作者

  • 9篇王昱超
  • 4篇王晓慧
  • 3篇贾红娟
  • 3篇张锦
  • 3篇刘杰
  • 3篇闫俊杰
  • 2篇陆丹
  • 2篇魏红娟
  • 1篇董学爽
  • 1篇应虹
  • 1篇曹丽华
  • 1篇朱春雨
  • 1篇宋来军
  • 1篇邓丹
  • 1篇佟晓燕
  • 1篇白玉海
  • 1篇陈旭
  • 1篇耿志伟
  • 1篇赵春香

传媒

  • 2篇黑龙江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华养生保健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三氧化二砷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影响的探讨被引量:1
2015年
三氧化二砷(As2O3)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砷作为氧自由基诱发剂,能够破坏人体中自由基生成与清除的平衡,使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本文探讨As2O3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影响。
王昱超宋来军张锦邓丹朱春雨
关键词:海马神经细胞尼氏小体免疫组化染色水合氯醛固定液
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及超敏反应C蛋白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超敏反应C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TCD)检查,观察血管内斑块状况,同时检测血CRP水平,将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两者的差别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斑块检出率为74%,对照组17.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硬斑为主,但实验组软性斑块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RP水平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软性斑块患者CRP含量高于硬性斑块患者。结论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密切关系,软性斑块的存在、血CRP增高,都是老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值得临床重视及早期干预。
闫俊杰陈旭应虹王昱超刘杰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脑梗死
探讨丁基苯肽在短暂全面性遗忘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1年
目的观察应用丁基苯肽治疗短暂全面性遗忘症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短暂全面性遗忘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抗血小板及改善脑循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丁基苯肽口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症状的终止发作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4.2%,二者有显著差异性(P<0.01);两组TGA发作终止情况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丁基苯肽治疗短暂全面性遗忘症有肯定疗效。
闫俊杰王昱超王晓慧
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6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72例完全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数据出现频率,寻找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最多出现的因素,同时对危险因素中的具体数值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2种可能危险因素中9项因素有差异,其中发病时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治疗期间血压降低过快和纤维蛋白原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脑血管粥样硬化软斑块形成、感染合并发热、焦虑症、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9种因素中以脑血管粥样硬化软斑块形成46例(67.64%)、治疗期间血压降低过快44例(64.70%)、随机血糖增高46例(67.64%)、感染合并发热35例(51.47%),同时发现多种因素合并存在率越多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可能性越大。结论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可能是综合因素和多种复杂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王昱超白玉海董学爽赵春香
关键词:脑梗死
3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理措施。方法观察3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3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中,临床表现以眩晕和意识障碍为主,持续昏迷者预后差,部分病例症状不典型导致病情延误。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RI双侧丘脑呈蝶形梗死是特征性表现,加强宣传教育有利于减少病情延误。
闫俊杰佟晓燕耿志伟刘杰王昱超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奥拉西坦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的疗效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与疏血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另加用舒血通注射液静点,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14d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王晓慧陆丹王昱超魏红娟张锦贾红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疏血通疗效
尤瑞克林与丁苯酞注射液结合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年
目的选择脑梗死患者,给予尤瑞克林与丁苯酞注射液相结合的方案治疗,明确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治疗的150例脑梗死患者病历资料,以单一用药(尤瑞克林)患者为对照组(75例),以联合用药(尤瑞克林+丁苯酞)方案为观察组(75例)。比较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低于观察组86.67%;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4.00%、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丁苯酞相结合的方案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让患者在不良反应较少的情况下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成效确切,建议应用。
王昱超
关键词:尤瑞克林丁苯酞脑梗死
12例多系统萎缩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12例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多系统萎缩病例,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的要点。结果:本组病例均为慢性、隐袭性起病,男性居多,男:女=1.4:1。平均发病年龄49.2岁(35.0岁~72.0岁)。平均病程33个月(6个月~60个月)。MSA-P亚型4例,MSA-C亚型8例,以MSA-C亚型占优势。MSA-P亚型中以行动迟缓为主要首发表现(75%),主要体征分别为肌张力增高(100%)、直立性低血压(75%)、锥体束征(75%);MSA-C亚型以行走不稳为主要首发表现(62.5%),主要体征为共济失调(100%),直立性低血压、小脑性语言、锥体束征(分别为62.5%)。结论:多系统萎缩是一种散发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成年起病,临床表现多样。对于早期单纯以帕金森综合征、小脑功能障碍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特别是无家族史者,要注意甄别有无其他系统受累的症状或体征,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反应性等临床特点,对于早期正确诊断MSA有一定帮助。
贾红娟曹丽华刘杰王晓慧王昱超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
应用血塞通促进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血塞通促进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达到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出血量在发病后相应的时间给予血塞通静点。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的血肿吸收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经2周治疗后复查CT,并观察两组的症状、体征等,2组吸收情况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只出现1例不良轻微不良反应,减慢静点速度症状缓解,未影响疗程。结论:血塞通用于促进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可以产生理想的临床效果,血肿消退明显,提高疗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不良反应小,使用安全,值得推广。
王晓慧贾红娟张锦魏红娟王昱超陆丹
关键词:血塞通高血压脑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