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
- 作品数:16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苦参碱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内胶原合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对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内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RLECs培养后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以DMEM为培养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组以DMEM+50μg/L rhEGF为培养基;Mat组以含50μg/L rhEGF和1.0 g/L Mat的DMEM为培养基。利用50μg/LrhEGF诱导RLECs增殖,加入1.0 g/L Mat培养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RLECs内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 50μg/L rhEGF作用后,RLECs内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浓度分别为57.65±4.54μg/L和1.59±0.19μg/L,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at作用后,RLECs内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浓度分别为21.74±3.96μg/L和0.56±0.21μg/L,较rhbFGF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Mat能抑制体外培养的RLECs内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合成。
- 王智何湘珍肖启国
- 关键词:苦参碱晶状体上皮细胞胶原蛋白后囊膜混浊
- 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三联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2例72眼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72例72眼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术后3,18mo平均眼压分别为15.30±2.64mmHg和16.72±2.30mmHg,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眼压控制良好,能获得较满意的视力。
- 夏世刚彭辉灿王智
- 关键词: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白内障
- 维生素C与肝素联合治疗角膜碱烧伤3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肝素治疗角膜碱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0例角膜碱烧伤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维生素C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C联合肝素治疗角膜碱烧伤患者,临床效果较好,毒性及不良反应较小,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 周俊肖启国王智罗洁
- 关键词:抗坏血酸肝素碱类角膜烧伤
- 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rine,Mat)对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abbit lens epithelial cell,RLEC)的影响。方法MTT测定0.5g·L-1、1.0g·L-1、1.5g·L-1的Mat分别作用RLEC12h、24h、36h、48h、72h后细胞增生的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Mat分别作用RLEC6h、12h、24h、48h、72h后增生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MTT法结果表明,经0.5g·L-1Mat处理RLEC12h、24h、36h、48h、72h后,细胞增生抑制率分别为11.64%、20.47%、35.42%、45.82%、52.04%;经1.0g·L-1Mat处理后分别为27.37%、41.01%、49.99%、63.26%、70.80%;而经1.5g·L-1Mat处理后分别为46.98%、64.36%、73.09%、81.64%、89.32%.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Mat对rhEGF诱导的RLEC增生的抑制率逐渐增大,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Mat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RLEC内PCNA蛋白表达,也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结论Mat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RLEC增生和RLEC内PCNA的表达。
- 王智何湘珍彭辉灿肖启国
- 关键词:苦参碱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增生后囊膜混浊
- 苦参碱防治后囊膜混浊的基础研究
-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t)对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abbitlensepithelialcells,RLE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后囊膜混浊(PosteriorCapsularOpacifica...
- 王智
- 关键词:苦参碱晶状体上皮细胞后囊膜混浊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白内障摘除术
- 文献传递
- MTT比色法检测苦参碱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探索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浑浊的治疗药物。方法取第2代对数生长期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培养24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苦参碱(0.1、0.2、0.4、0.6、0.8、1.0、1.2、1.4、1.6mg/mL)作用24h后,采用MTT法观察苦参碱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苦参碱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作用逐渐增强,增生抑制率的升高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碱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在防止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浑浊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王智何湘珍
- 关键词:苦参碱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后囊浑浊MTT比色法
- 透明角膜切口和改良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比较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比较透明角膜切口和改良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将75例(81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A组36例(40眼)采用上方透明角膜切口,B组39例(41眼)采用上方改良角巩膜缘切口。结果B组术后视力高于A组(P<0.05)、角膜散光小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相近。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采用改良角巩膜缘切口的效果优于透明角膜切口。
- 费志刚李红肖启国王智罗洁
- 关键词: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切口透明角膜切口视力散光
- 环戊通与阿托品用于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屈光不正儿童使用10g/L环戊通眼液和10g/L阿托品眼用凝胶后检影验光结果的差异情况。方法:对40例80眼、年龄4~12周岁的屈光不正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先用10g/L环戊通滴眼液点眼,每5min 1次,共3次,45min后行验光检查;3d后再使用10g/L阿托品眼用凝胶点眼,每天点眼3次,连续3d,于第4d复查验光。比较两种药物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值差异。结果:在4~8周岁组和9~12周岁组的近视眼组中,使用环戊通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平均值与使用阿托品散瞳后屈光度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1,0.924)。在4~8周岁低度、中度和高度远视组中,环戊通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平均值明显低于阿托品散瞳后屈光度平均值,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7,0.009)。9~12周岁低度远视眼组使用环戊通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平均值与使用阿托品散瞳后屈光度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2),但在中度和高度远视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12)。结论:10g/L环戊通眼液和10g/L阿托品眼用凝胶对低龄儿童都能起到使睫状肌调节放松的作用,但在远视儿童,两种药物的睫状肌麻痹效果仍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使用合适的睫状肌麻痹药物。
- 王智肖启国费志刚
- 关键词:阿托品睫状肌麻痹剂验光
-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区的OCT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11月在该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68例(83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40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为观察组,38例(43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术前,术后1、4周行所有术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区OCT检查。结果 术后1、4周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0、3.226,P〈0.05)。观察组术前黄斑中心视网膜凹厚度为(152.20±17.08)μm,术后1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92.90±22.46)μ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7,P〈0.05);而术后4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55.20±16.01)μm,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9,P〈0.05);术前与术后4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10,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4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39.40±14.04)、(236.90±12.13)、(241.30±13.75)μm,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4、0.189、4.700,P〉0.05)。结论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术前明显增加。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是估计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指标。
- 袁学双费志刚肖启国王智谭娟肖勇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手术后期间
- 双板层角膜移植对高危角膜移植患者疗效观察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双板层角膜移植对高危角膜移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手术的高危角膜移植患者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并按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双板层角膜移植组8例(男性5例,女性3例);穿透性角膜移植组17例(男性10例,女性7例).术后定期复查裸眼视力、眼压、眼底及裂隙灯检查;术后1、3、6、12个月行验光(查矫正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排斥反应发生率;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术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双板层角膜移植组患者平均年龄(43.6±16.5)岁,术前视力为FC/20 cm~0.1;穿透性角膜移植组患者平均年龄(45.3±15.7)岁,术前视力为FC/20 cm~0.08.两组患者年龄及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2,P=0.199;t=116.5,P =0.264).双板层角膜移植组裸眼视力在术后1、3、6、12个月均优于穿透性角膜移植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双板层角膜移植组较穿透性角膜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37,P=0.014),术后3、6个月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544、1.592,P =0.137、0.135),术后1年双板层角膜移植组优于穿透性角膜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6,P =0.038).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双板层角膜移植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较穿透性角膜移植组缓慢.术后1、3、6、12个月双板层角膜移植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高于穿透性角膜移植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透性角膜移植组有2例在手术后1个月内发生继发性青光眼,双板层角膜移植组均无病例发生.手术后1年内穿透性角膜移植组共有6例发生�
- 肖启国李洁费志刚王智夏世刚周喆
- 关键词:高危角膜移植穿透性角膜移植